- 年份
- 2024(9497)
- 2023(13687)
- 2022(11963)
- 2021(11240)
- 2020(9303)
- 2019(21241)
- 2018(21026)
- 2017(40334)
- 2016(21728)
- 2015(24200)
- 2014(23449)
- 2013(22909)
- 2012(20634)
- 2011(18386)
- 2010(18097)
- 2009(16798)
- 2008(15662)
- 2007(13314)
- 2006(11333)
- 2005(9656)
- 学科
- 济(82101)
- 经济(82009)
- 管理(61573)
- 业(57332)
- 企(48460)
- 企业(48460)
- 方法(39101)
- 数学(33421)
- 数学方法(32995)
- 中国(21667)
- 农(21295)
- 财(21167)
- 学(20963)
- 业经(19173)
- 地方(15607)
- 理论(15383)
- 贸(14612)
- 贸易(14604)
- 农业(14428)
- 易(14164)
- 务(14025)
- 和(13978)
- 财务(13958)
- 财务管理(13937)
- 制(13208)
- 企业财务(13191)
- 技术(13168)
- 环境(13026)
- 教育(12526)
- 划(11404)
- 机构
- 大学(296632)
- 学院(294533)
- 管理(119399)
- 济(112995)
- 经济(110559)
- 理学(104553)
- 理学院(103439)
- 管理学(101589)
- 管理学院(101071)
- 研究(93428)
- 中国(67436)
- 京(61842)
- 科学(59618)
- 财(50869)
- 所(45194)
- 业大(43539)
- 农(43384)
- 中心(42706)
- 财经(42016)
- 研究所(41607)
- 江(40626)
- 范(40586)
- 师范(40242)
- 北京(38369)
- 经(38289)
- 院(34192)
- 经济学(34058)
- 农业(34003)
- 州(33634)
- 师范大学(32670)
- 基金
- 项目(209950)
- 科学(165432)
- 研究(156062)
- 基金(152023)
- 家(131480)
- 国家(130377)
- 科学基金(112648)
- 社会(98131)
- 社会科(92844)
- 社会科学(92823)
- 省(81969)
- 基金项目(80917)
- 自然(72744)
- 教育(72177)
- 自然科(71038)
- 自然科学(71025)
- 自然科学基金(69689)
- 划(68908)
- 编号(65132)
- 资助(61597)
- 成果(52214)
- 重点(46609)
- 部(45950)
- 发(44213)
- 创(44146)
- 课题(43457)
- 项目编号(40977)
- 创新(40935)
- 科研(40120)
- 国家社会(39969)
- 期刊
- 济(118558)
- 经济(118558)
- 研究(84112)
- 中国(50344)
- 学报(46403)
- 科学(42242)
- 管理(41621)
- 农(38631)
- 财(38269)
- 教育(36346)
- 大学(34826)
- 学学(32343)
- 农业(27534)
- 技术(24802)
- 业经(20840)
- 融(20034)
- 金融(20034)
- 财经(19628)
- 经济研究(19526)
- 图书(19003)
- 经(16679)
- 问题(15049)
- 科技(14739)
- 理论(14590)
- 业(13889)
- 实践(13611)
- 践(13611)
- 技术经济(13605)
- 版(13433)
- 情报(13314)
共检索到41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龙飞 余厚强 尹梓涵 常梦里
[目的/意义]在替代计量学研究中,科学数据集作为一种新型学术成果日益得到重视,但是其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测度科学数据集的多样化使用方式,为评价其多元化价值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例,通过爬取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所有数据集的使用记录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对科学数据集使用方式进行分类并计算其比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传统用于评价的数据引证仅能反映科学数据集使用的1.3%,不足以体现科学数据集的多元化价值;②基于学术需求的科学数据集使用占80%,可具体分为以项目形式标注的研究、以成果形式标注的研究和以内容形式标注的研究;③基于教育需求的科学数据集使用占9%,具体包括学习用途和教育用途;④基于社会需求的科学数据集使用占7%,主要包含研究开发类工作用途、咨询服务类工作用途和数据监护类使用用途等。基于上述结果,建议从规范数据引证过程、建立标准化科学数据集使用记录流程等方面入手,构建更加全面的科学数据集评价体系。[局限]用户在填写数据用途时逻辑不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码表的逻辑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余厚强 邱均平
论述我国科学家科学交流的落后状态及其主要原因,阐述替代计量学的生态体系,据此构建在线科学交流新模式,详细论述其传递机制和过滤机制,进而刻画基于替代计量学的在线科学交流过程,揭示这种新模式能消除之前在线科学交流之障碍的机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雅馨 杨志萍 陆颖
[目的/意义]探究微博用户的科学关注特点,为学术社交环境下的科学传播研究与科研评价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使用Altmetric.com工具获取微博用户科研关注数据,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对相关文献的文献类型及文献来源、学科分布等进行研究,并选取样本中热门关注文献及非热门关注的天文学文献进行具体传播机制研究。[结果/结论]微博用户在科研关注中对文献的类型、来源、所属学科及研究主题的偏好都呈现出群体性特征,围绕特定文献开展的专业性讨论相对较少,引发热门关注的文献往往结论受众广泛或具备社会影响力,公众可
关键词:
微博 社交网络 替代计量学 学术传播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余厚强
替代计量学是科学计量学与大数据相融合形成的典型的数据驱动型研究方向,随着替代计量服务的广泛应用,替代计量数据的深度开发需求不断上升,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为此,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进一步阐释,提出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理论框架,以期促进替代计量学的深化发展。该理论框架由三个层次的理论构成,即宏观层次的科学范式转变理论、中观层次的科研活动计算机化理论和微观层次的交互程度递进理论。在宏观层次,以库恩的科学范式转变理论为核心,论述了科学计量学向替代计量学拓展的基本原理,这构成了替代计量学作为学科研究方向的依据。在中观层次,从科研活动的六大环节出发,分析了各个环节计算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解释了替代计量数据产生的过程和根本原因。在微观层次,解构了多样化替代计量数据所遵循科学交流过程的内在逻辑,以相关社会理论为依据解读了交互程度呈现差异的底层原因,阐释了不同替代计量数据的内在关联。这个有机互补的理论框架将有助于从全局视角理解和把握替代计量学的形成过程、基本思想和应用原理。最后,指出未来理论研究应从深入融合相关学科理论和发展替代计量学自身理论两个方向推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厚强 梁以安
[目的/意义]探索我国替代计量数据集构建方法,为实现面向国内社会需求的替代计量分析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过程]从作为提及主体的数据源角度提出基于实体识别的数据集构建方法,从作为提及客体的学术成果角度提出基于术语检索的数据集构建方法,并针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与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实体识别和基于术语检索的中国替代计量数据集构建方法均具有可行性;在知乎替代计量数据集构建中,实际采集7.2万条帖子,基于正则表达式和深度学习方法识别所提及的学术论文,F值在80%以上;在微信替代计量数据集构建中,基于术语检索获取了6.55万篇CSSCI期刊论文的17余万条微信提及,微信提及相对覆盖率近70%;对两种构建方法的多角度比较分析可知,这两种构建中国替代计量数据集的基本方法相互补充,适用于不同的替代分析数据需求。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洋 叶月 张宗翔 佘芳 陈析宇
学术会议作为科学评价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它是某个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某些学科领域,学术会议因其知识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本文收集替代计量学指标Altmetrics.com和PlumX关于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会议2007—2014年的相关数据,借助描述性统计与梯度提升决策树。通过指标筛选、数据不平衡问题处理、模型优化等步骤,形成一个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会议评价模型。本文使用新兴的替代计量学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当前热门的机器学习模型,有效地弥补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不足,提升会议评价模型的准确率,丰富会议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厚强 别克扎提·木拉提
[目的/意义]替代计量学构成了信息计量学领域新的子方向和热点研究主题,通过总结和归纳替代计量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2019年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会议替代计量学相关文献,结合前期知识,构建评述逻辑框架,并分析各个子方向的研究进展。[结果/结论]替代计量数据基本属性的研究不断深化,关于指标数理性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替代计量指标的情境数据受到空前重视,并且将继续得到挖掘以深刻揭示替代计量指标的内涵;替代计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得到广泛研究,与传统引文指标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替代计量学的应用探索渗透到各个层面,被纳入部分国家的科技评估实践,但是离大面积应用尚存一定距离。[局限]分析结果主要是基于最新一届ISSI会议,体现了前沿性,但是在系统性上存在不足。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葛梦蕊 何开煦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术交流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原创性的最新学术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同时,更多的学者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过程中应用社会网络工具与同行进行学术探讨,替代计量学作为学术评估的新方式逐步兴起,在科研评价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替代计量学和OA资源进行研究,寻找其相关关系,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通过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获取期刊的信息并进行筛选,使用Altmetric.cOm和plumx作为替代计量学指标来源,分年份计算■■、■■■和OAAA值并观察趋势。研究发现,OA论文与替代计量学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同一种混合期刊,OA...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贵海 朱学芳
传统文献计量方法无法满足现代科研评价需求,替代计量学成为传统计量学的重要补充。文章以CNKI、Web of science、Scopus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源,以CITESPACE做为可视化分析工具,从学术趋势、主要研究力量、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和高被引论文等方面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现状和演进路径进行阐述,从基础理论、工具与平台、相关指标、应用领域、影响力评价、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从本土化平台构建、科学交流过程重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
替代计量学 演进路径 研究热点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邱均平 余厚强
将替代计量学的产生背景梳理为传统文献计量学的局限和在线科研环境带来的机遇两个部分。根据替代计量学发展过程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酝酿阶段、提出与热议阶段和理论应用研究的深化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深入阐述其内容与特征。进而从主要学术活动主题、代表人物群体、代表作品内容等角度,综述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替代计量学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讨论,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替代计量学相关研究的关注,把握这次学术交流与评价体系变革的机遇。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仇晓春
随着开放获取出版与在线科研的兴起,科学知识的传播呈现网络化趋势,基于文献引证关系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已不能客观反映科学交流的现状,替代计量学方法因补充学术社交媒体等网络信息正逐步成为计量分析与科技评价的新指标。图书馆作为为学科评估提供定量数据支撑的机构,在知识机构库等数字化建设时应引入替代计量学工具,为科学交流网络化时代的图书馆参与学科评估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均平 余厚强
替代计量学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困扰,主要表现在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内涵存在争议,替代计量指标内在价值不够明朗,替代计量指标可信度遭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论著进行追踪和梳理,利用狭义、广义二分法归纳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内涵,明确提出狭义的替代计量学专门研究相对传统引文指标的在线新型计量指标及其应用,广义的替代计量学研究在线新型科学交流体系和面向学术成果的全面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若根据应用情境对替代计量指标和数据源进行细分,既能反映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也能反映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从规避数据操纵、数据严谨性和数据一致性三个方面,论证了替代计量指标具备实用的可信度。替代计量学研究有利于...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柳 陈铭
文章在概要介绍常用Altmetrics工具Altmetric.com,Impact Story,Plum Analytics,Paper Critic,PLo S Impact Explorer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成果类型、数据来源、计量指标、评价策略、结果呈现、其他属性与功能7个方面对它们开展系统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与优劣。结果发现Altmetric.com,Impact Story和Plum Analytics建设相对成熟,已形成系统规模,Paper Critic各方面稍显逊色。在此基础上,从用户使用与计量工具发展两个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替代计量学 计量工具 科学评价 比较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魏思廷
从在线科研时代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出发,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新需求,即需要相关资源集合、结合群体智慧的个性化服务和学术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学术成果;指出数字图书馆要遵循新理念,即提供学术社会网络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和基于群体智慧的资源过滤机制;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在替代计量生态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该模式从用户检索和个性推送两个角度提高了知识服务能力;最后对比传统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发现这种新型知识服务模式具备主动化、动态化、网络化和向知识交流者转型的特点,更加符合数字图书馆的应有之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军 刘怀亮 杜坤
[目的/意义]替代计量作为文献计量学新的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为揭示其研究主题和演变途径。[方法/过程]文章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以替代计量为主题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著作者和机构的分布及其合作网络情况与共被引关系情况等。[结果/结论]从研究人员的分布和合作情况看,科研人员间范围内合作程度较高,团体间合作比较少。美国、英国的研究成果多,相关研究进度较为领先。从研究阶段来看,替代计量的研究已经完成基础理论的研究,转向学术评价模型和指标数据来源的研究。[局限]分析数据集的样本容量有限,需要在更多数据集上进一步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