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2)
- 2023(12373)
- 2022(10356)
- 2021(9918)
- 2020(8387)
- 2019(19466)
- 2018(19020)
- 2017(36760)
- 2016(20279)
- 2015(23297)
- 2014(23367)
- 2013(23351)
- 2012(22341)
- 2011(20278)
- 2010(20294)
- 2009(19049)
- 2008(19361)
- 2007(17697)
- 2006(15369)
- 2005(13959)
- 学科
- 济(90356)
- 经济(90173)
- 管理(55740)
- 业(54603)
- 企(44885)
- 企业(44885)
- 方法(42885)
- 数学(36273)
- 数学方法(35898)
- 中国(26453)
- 农(24255)
- 财(22947)
- 学(20662)
- 业经(19346)
- 制(18490)
- 贸(18436)
- 贸易(18427)
- 易(18004)
- 农业(15432)
- 地方(15056)
- 和(14895)
- 银(14615)
- 银行(14574)
- 理论(14395)
- 务(13991)
- 财务(13960)
- 行(13950)
- 财务管理(13922)
- 融(13753)
- 金融(13750)
- 机构
- 大学(307310)
- 学院(301290)
- 济(130050)
- 经济(127546)
- 管理(111056)
- 研究(109600)
- 理学(95628)
- 理学院(94449)
- 管理学(92741)
- 管理学院(92169)
- 中国(83465)
- 科学(66567)
- 京(65859)
- 财(59731)
- 所(56995)
- 农(54113)
- 研究所(51867)
- 中心(49123)
- 财经(47914)
- 业大(44739)
- 江(44607)
- 经(43679)
- 农业(42796)
- 北京(42035)
- 经济学(41890)
- 范(40718)
- 师范(40256)
- 院(38512)
- 经济学院(37804)
- 财经大学(35743)
- 基金
- 项目(196650)
- 科学(155013)
- 基金(145725)
- 研究(140701)
- 家(128342)
- 国家(127316)
- 科学基金(107533)
- 社会(92566)
- 社会科(86879)
- 社会科学(86852)
- 基金项目(76137)
- 省(73017)
- 自然(68819)
- 自然科(67285)
- 自然科学(67264)
- 自然科学基金(66161)
- 教育(65234)
- 划(63206)
- 资助(60853)
- 编号(54676)
- 成果(46472)
- 部(45859)
- 重点(44958)
- 发(41735)
- 创(39900)
- 教育部(39261)
- 国家社会(39113)
- 科研(38160)
- 课题(38128)
- 创新(37452)
- 期刊
- 济(142192)
- 经济(142192)
- 研究(91500)
- 中国(60476)
- 学报(53080)
- 农(49401)
- 科学(47709)
- 财(47190)
- 管理(40310)
- 大学(39861)
- 学学(37453)
- 农业(33193)
- 教育(31334)
- 融(27650)
- 金融(27650)
- 财经(25413)
- 经济研究(23949)
- 技术(23732)
- 经(22040)
- 业经(20579)
- 问题(19405)
- 业(18422)
- 贸(17911)
- 版(15883)
- 世界(15814)
- 技术经济(15347)
- 国际(15256)
- 统计(14824)
- 图书(13723)
- 理论(13134)
共检索到453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丹怡 刘朔
文章对转型前后我国社会功能分化及社会结构体系变迁进行了讨论,以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文体社会组织为例,对社会组织的产生逻辑及地位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由此梳理出了替代性结构逻辑,构建了我国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行的结构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青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从宏观社会背景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乡土社会的"地方性"特征正趋于消解,传统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形成的非正式社会规范日渐式微,乡村社会呈现出利益分化与规范多元的格局。从微观社会结构看,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进入诉讼渠道的案件类型中陌生人/半陌生人纠纷以及经济类纠纷总体占比较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乡村人民法庭在硬件设施、人员结构以及司法的规范化层面亦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一系列深层次的转变,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法治建设和乡村司法全新的社会背景。为顺应变迁后的乡村社会及其法治需求,亟需转变现行理论和政策层面对乡村司法的工具主义定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向静林
本文以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与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有限效果之间的反差为起点,讨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的关系问题。通过构建"外部环境-供求匹配-治理水平"的分析框架,将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的供求匹配问题作为核心,分析导致匹配不足的环境因素和可能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1)从需求侧看,嵌入性和专业性是社区治理对于社会组织的两个基本需求,但从供给侧看,社区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出现了结构分化,即浮动的专业社会组织(嵌入性低)、虚弱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性低)、少量的理想社会组织(嵌入性和专业性高)和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嵌入性和专业性低)等并存的基本格局,供需匹配不足;(2)自上而下的政府环境与自下而上的社区环境是影响结构分化的关键因素,核心的影响机制是资源依赖机制;(3)可能的应对方式,是增强专业社会组织的嵌入性和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可以由此得到理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葛春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关键词:
社会阶层 课程知识观 基础教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四维 傅强 王庆宇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会融资结构与经济收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促进了经济收敛。在社会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只有人民币贷款与经济收敛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委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据此建议,在未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需重视社会融资结构内部协调共进,以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经济收敛 时间序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学艺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中,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历史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得到了重构。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从1953-1956年称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家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从1957-1977年,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
关键词:
中国 社会阶级 阶层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四维 傅强 王庆宇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会融资结构与经济收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促进了经济收敛。在社会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只有人民币贷款与经济收敛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委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据此建议,在未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需重视社会融资结构内部协调共进,以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经济收敛 时间序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希男,任建国
本文从提高办公效率的角度, 结合人类管理技术和办公技术的发展, 提出组建全息智行元的概念和全息组织结构, 并探讨全息组织结构中的有关运行规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小芬 王岳平
工业结构优化实质上是一种分工演进的过程,其不仅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而且受到社会组织试验效率的制约,而自由价格和自由企业制度的市场机制是保证社会组织试验效率的基本制度。社会组织试验给中国工业结构优化的启示是:产业政策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学习和模仿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和经济组织,可以使产业结构实现跨越性的演进,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产业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推进作用已经具有较大局限性,长期来说,促成一个自由的市场体制才是优化工业结构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社会组织试验 分工 工业结构 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连喜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权政 王永利
从哲学的层面来分析当代中国利益冲突的表现、利益协调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途径。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起代际之间、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及既得利益者与争取利益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充分建立;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庭天
通过生态政治的渊源介绍和阶段划分,归纳了生态政治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联系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解决的迫切性,并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化。从"科学性、全面性、人文性、和谐性、公正性、民主性、有序性"等方面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特征。
关键词:
生态政治 和谐 社会公正 中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福国 瞿帅伟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总体上可以从结构、组织和制度三个视角进行分类和把握。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并且把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划分为社会转型的普遍解释基础、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解释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逻辑三个层次。研究的三个视野以制度为研究支点,向上可以连接到结构背景,向下可以引入具体的组织要素分析,从而搭建了一个社会转型研究的沟通平台。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结构 制度 跨学科研究视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丽丽
组织的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适应社会变迁的要求而发展演进。本文以经济政策为背景,在对中国历史中各种建筑施工的组织形式即工官制度、私人手工业作坊、营造厂和建筑工程公司概述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为我国当代建筑企业的组织变革提供参考思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向民
新世纪以来,社会组织的崛起及其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通过三种政策的演进合流,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项目制的社会组织治理模式。项目制实质是一种发包体制,竞争、嵌入性过程监督更有利于发包方的权力监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项目制细化、专业化造成社会组织分割,同时购买主体的分割性使社会组织无法联合,购买类型的选择性则造成社会组织类型的失衡。项目制的社会组织治理,将成为贯通国家与社会、实现监控与服务的国家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