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
2023(1341)
2022(1195)
2021(1175)
2020(845)
2019(1857)
2018(1748)
2017(3033)
2016(1735)
2015(1904)
2014(2000)
2013(2008)
2012(1909)
2011(1857)
2010(1886)
2009(1629)
2008(1674)
2007(1417)
2006(1236)
2005(1303)
作者
(4470)
(3692)
(3543)
(3511)
(2380)
(1747)
(1722)
(1484)
(1459)
(1391)
(1271)
(1199)
(1195)
(1185)
(1182)
(1175)
(1149)
(1114)
(1107)
(1021)
(938)
(915)
(873)
(870)
(860)
(855)
(832)
(821)
(739)
(731)
学科
(5487)
经济(5479)
管理(4975)
(3827)
(3810)
企业(3810)
理论(2653)
(2598)
中国(2448)
方法(1810)
教育(1688)
(1651)
(1431)
教学(1398)
业经(1375)
(1256)
金融(1255)
(1170)
(1125)
(1114)
(1110)
经济学(1104)
财务(1100)
财务管理(1099)
(1059)
银行(1058)
企业财务(1056)
(1027)
学法(971)
教学法(971)
机构
大学(25560)
学院(24465)
(8789)
管理(8598)
经济(8557)
研究(8552)
理学(7373)
理学院(7268)
管理学(7086)
管理学院(7043)
中国(6334)
(5793)
科学(4797)
(4535)
师范(4513)
(4485)
(4296)
北京(3922)
研究所(3812)
师范大学(3802)
中心(3594)
(3584)
财经(3418)
教育(3331)
(3173)
技术(2892)
(2872)
(2865)
职业(2684)
财经大学(2581)
基金
项目(12738)
研究(10115)
科学(10035)
基金(9107)
(7592)
国家(7518)
科学基金(6529)
社会(5909)
社会科(5554)
社会科学(5552)
教育(5403)
基金项目(4751)
编号(4573)
(4431)
成果(4304)
自然(4258)
自然科(4150)
自然科学(4150)
(4116)
自然科学基金(4083)
资助(3716)
(3106)
课题(2994)
项目编号(2959)
教育部(2871)
重点(2852)
(2792)
(2722)
人文(2647)
大学(2641)
期刊
(12039)
经济(12039)
研究(9670)
教育(6341)
中国(6128)
管理(4977)
(3555)
学报(3537)
图书(3255)
科学(2937)
大学(2874)
技术(2609)
书馆(2449)
图书馆(2449)
学学(2405)
(1861)
经济研究(1812)
职业(1774)
经济学(1692)
财经(1609)
科技(1565)
(1527)
(1495)
金融(1495)
(1480)
(1475)
动态(1429)
(1373)
论坛(1373)
技术教育(1260)
共检索到40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蒋鹏翔  
清儒张惠言编绘的《仪礼图》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研读《仪礼》时主要倚仗的读本之一。湖南图书馆藏有曾国藩手批《仪礼图》清嘉庆刊本一部,所载批识凡二十余条,考辨精细,识见通达,极有益于《仪礼》学之研究。本文在识读迻录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其文献价值:其一,曾批本率先补正了张氏《仪礼图》的各种疏误,与同类著述相比,其内容亦最具针对性;其二,曾批本有助于印证《仪礼图》清嘉庆刊本的刻版缺陷;其三,曾批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对《仪礼图》的看法;其四,利用曾批本与其日记对读,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其研治礼学的原则、过程及心态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钢城  杨莹  
清苏州潘氏家族自乾隆朝起,百余年人才辈出。留存诗赋、辞章和文物甚多,成为研究清中后期江南乃至中国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和社会史的重要史料。苏州博物馆馆藏潘氏族人相当数量的稿抄校本,是地方文献和清史研究不可多得的财富。兹选取较有代表性者稍做介绍,以了解其梗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成晴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陆心源藏书目录》稿本,为已知多种陆氏书目之外的新见稿本,学界研究皆未涉及。该稿本为陆氏早期的藏书目录,其中存留卷帙、书价、流转等信息,也记录了皕宋楼早期的宋元版书入藏情况,可以结合《皕宋楼藏书志·续志》及日本《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进行比较研究。《陆心源藏书目录》之所以藏于早稻田大学,很有可能是岛田翰所寄赠。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仇家京  
19世纪30年代,走私鸦片的大量输入,官民士绅吸食者意志萎靡,身心遭致戕害的同时,亦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地影响到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并由此引起朝臣在禁烟问题上的激辩。时任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奏道光皇帝,因其"弛禁"的主张,甚或被推至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取向的风口浪尖。最新发现的《许乃济丙申日记》手稿本,记录了当事者在该特定时期的日常生活情状,这对学界研究京官的政治生态等问题,无疑具有新史料的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樊秀丽  
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是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生者所具有的人间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波及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通过对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其中丧葬仪礼中所涉及的三魂、三大丧葬仪礼、《指路经》中《送灵经》、《招魂经》和祖界兹兹普乌的考察,从中分析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所表现的豁达的生死观。这种站在生的反面立场死,来强调生的意义、对生者进行历史教育和生存教育的独特方式,反映了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对生者的人间形成,从而肯定生与死教育的必要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海英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下称《续提要》)第十册一百七十四页之“籀亭述林”由夏孙桐先生撰写。查考这条只有三百一十二字的提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商榷。夏孙桐曰:“籀亭述林十卷家刊本清孙诒让撰”,翻检清末学术大师孙诒让的所有论著及关于他的评论文章,均不见有名“籀亭述林”者,倒是无论宋慈抱、朱芳圃、张宪文分别所做之孙氏年谱,还是孙诒让哲嗣孙延钊所作“遗著识跋三篇”,均提及“籀廎述林十卷”为孙诒让所作,不难理解,夏孙桐先生要么由于笔误,要么失于查考,将“籀廎述林”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谢晖  
20 0 0年 8月 ,朱娴女士赠书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其中有清儒朱启连稿本《丙戌余录》一部。笔者考其年代 ,述其大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孟永林  
张澍,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其稿本《三古人苑》,在正文前有刘烈学、阮娅菲二先生的长篇前言,文内存在较大失误:其一,对《三古人苑》之辑撰者缺乏考证;其二,对辑撰的时间范围、源起和宗旨叙述有误;其三,对著者的生年记载以及对其代表作品的名称表述亦误。以上诸问题,若不订正,难免以讹传讹,对阅读这样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将造成较大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饶益波  孙先英  
《南江札记》是邵晋涵的读书笔记,由其子邵秉华辑录而成,其中《仪礼正误》34条历来被人称道。通过将《南江札记》中的《仪礼正误》与元儒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一一对比可以发现,《南江札记》中的《仪礼正误》34条全部来源于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不能视为邵晋涵的观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俊  
理学由于是富具价值论题的哲学型态,因此其知识探求的方式一直缺乏讨论,而清代考证学的崛起所标示的汉学与宋学对立,致使理学的知识探求被彰显为不可靠的空疏风格。《仪礼》的复原工作由于极具纯形式的知识考古,因而能够成为理解理学的知识探求方式的重要对象。本文以宋末元初理学成熟时期的《仪礼》代表性成果敖继公的《仪礼集说》为中心,分析其复原《仪礼》的工作过程,以及敖门相关的经学研究,以呈现理学的知识考古。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功文  
《仪礼正义》的撰著应包括始撰、重疏之时间,胡培翚所著之篇章,胡、杨二人的补编,《仪礼正义》的最终成书时间四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界缺少对《仪礼正义》的撰著进行研究,对胡培翚重疏《仪礼》的时间及胡、杨二人的补编情况也存有争议。结合有关材料,对该书的撰著进行考论,以补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同时对相关争论予以辨正与厘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少鹏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临终前10年左右时间内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著作,对东亚朱子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于元明时期传入朝鲜半岛,1570年前后在奇大升的倡导下曾进行过一次刊行,但并未引起太大反响。1654年前后,由金集、宋时烈、宋浚吉三人的提倡,朝鲜用铜活字第二次刊印《通解》和杨复《仪礼图》。此书印行后在朝鲜王朝掀起了深入学习朱熹礼学的高潮,且出现了专门补充此书的《仪礼经传通解补》。就在此书印毕不久,日本向朝鲜索求此书,其后日本据朝鲜本刊印了和刻本。和刻本于民国时期传入中国,成为此后《通解》的重要参校本。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卫平  
曾国藩买“正史”记胡卫平(湖南省双峰县图书馆411500)曾国藩一生酷爱读史,尤好《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书,尝曰:“鄙人尝谓四部之书,浩如渊海,而其中自为之书,有原之水,不过数十部耳……‘史则《廿四史》暨《通鉴》是已。”先后购得...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夏萌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三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黄昏时,曾国藩刚回府邸,家人告诉他李大人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悄悄地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暗暗观察这几个人。只见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金波  
内容庞杂、作者众多、版本不同、解读各异的先秦典章制度及儒家思想汇编《礼记》,经过其漫长的成书及文献整理、流传、研究后,不仅成为一部积累起来多科性的学术史,也成为反映我国秦汉以前社会现实的一部社会生活史。在其文献研究上,较多地进行了对《礼记》的整体注释与校勘、对《礼记》礼制的综合研究、对《礼记》版本的文献研究和对《礼记》一书所涉及的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的阐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