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7)
- 2023(7006)
- 2022(6295)
- 2021(5609)
- 2020(5190)
- 2019(12221)
- 2018(12091)
- 2017(22997)
- 2016(13127)
- 2015(15106)
- 2014(15239)
- 2013(15318)
- 2012(14743)
- 2011(13470)
- 2010(13499)
- 2009(12610)
- 2008(12899)
- 2007(11928)
- 2006(10239)
- 2005(9135)
- 学科
- 济(52310)
- 经济(52247)
- 管理(31930)
- 业(31612)
- 方法(26643)
- 企(24680)
- 企业(24680)
- 数学(23679)
- 数学方法(23408)
- 学(16395)
- 农(14765)
- 财(13584)
- 中国(12844)
- 贸(11049)
- 贸易(11045)
- 易(10737)
- 地方(9938)
- 农业(9721)
- 制(9558)
- 业经(9544)
- 和(8590)
- 务(8135)
- 财务(8119)
- 财务管理(8089)
- 理论(7650)
- 银(7641)
- 企业财务(7605)
- 银行(7574)
- 环境(7500)
- 融(7457)
- 机构
- 大学(198976)
- 学院(195947)
- 研究(75243)
- 济(74768)
- 经济(73078)
- 管理(66577)
- 理学(57130)
- 理学院(56358)
- 管理学(54975)
- 管理学院(54656)
- 中国(54631)
- 科学(53340)
- 农(51096)
- 京(43724)
- 所(42935)
- 农业(41462)
- 研究所(39652)
- 业大(39275)
- 中心(33740)
- 财(33573)
- 江(31507)
- 北京(27529)
- 农业大学(26779)
- 院(26609)
- 财经(26580)
- 省(26005)
- 范(25259)
- 师范(24739)
- 州(24162)
- 科学院(24100)
- 基金
- 项目(132638)
- 科学(99812)
- 基金(93995)
- 家(87446)
- 国家(86758)
- 研究(85917)
- 科学基金(69524)
- 省(53019)
- 社会(50301)
- 基金项目(49582)
- 自然(49430)
- 自然科(48204)
- 自然科学(48182)
- 社会科(47347)
- 自然科学基金(47328)
- 社会科学(47325)
- 划(46402)
- 资助(39948)
- 教育(39705)
- 编号(33420)
- 重点(31485)
- 计划(29851)
- 发(29014)
- 部(28526)
- 成果(27924)
- 科技(27640)
- 科研(27184)
- 创(26712)
- 创新(25180)
- 课题(24500)
共检索到29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毋玉婷 郭宝英 祁鹏志 吕振明 吴常文 史会来 平洪领
Phb2是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的一个亚型。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Phb2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283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150 bp,3′非编码区(3′-UTR)236 bp,开放阅读框(ORF)897 bp,预测编码2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Phb2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第2042位氨基酸为跨膜结构,包含1个PHB家族的结构域。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曼氏无针乌贼不同生长时期(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林 李颖 吕振明 迟长凤 吴常文 史会来
为研究精子鞭毛蛋白1(Spef1)在精子鞭毛结构的形成与组装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功能,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Spef1(简称Sj Spef1)基因cD NA全长进行克隆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SjS pef1 cD NA全长序列共1 135 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178 bp和165 bp,预测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792 bp。编码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0.567 7 ku,等电点7.03,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以及信号肽序列,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蛋白。二级结构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丰富的螺旋结构(49%)。氨基酸同源建模显示其蛋白的CH2结构域主要由4个螺旋结构组成,并由多个loop结构串联而成。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它与加州双斑蛸的相似性最高且仅为59.49%,表明Spef1在进化中并不保守。基于Spef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和加州双斑蛸进化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Spef1在曼氏无针乌贼的精巢中有显著表达。Spef1基因的成功克隆以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对于深入研究其细胞定位以及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进强 王晓谰 李永娟 吴深基 赵璐
前黑素小体蛋白a (premelanosome protein, pmela)基因是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有着重要影响。为探讨pmela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对pmela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同时采用qRT-PCR比较pmela在野生型虹鳟(虹鳟)、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和杂交F_(1)代受精期至孵化后3个月不同发育时期及成鱼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获得pmela基因cDNA全长序列3476 bp,包含253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84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mela为疏水性蛋白且存在PKD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发现,虹鳟Pemla氨基酸序列与红鲑(Oncorhynchus nerka)的同源性高达97.75%;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虹鳟与红鲑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类(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显示,pmela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胚胎及出膜后各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期至16细胞期中的表达为虹鳟高于金鳟,出膜后该基因在金鳟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均高于虹鳟,且在4细胞期、16细胞期、原肠期、神经期、体节期、心跳期、1 day post-hatching (1 dph)、3 dph、5 dph、7 dph、10 dph、1 month post-hatching (1 M)和2 M时期中,虹鳟与金鳟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各组织中,pmela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眼睛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杂交F_(1)代中,pmela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双亲类似,且在大部分相同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与双亲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pmela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虹鳟体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可能参与其体色的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mela基因在虹鳟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管奥 毋玉婷 陈宇 孙扬 祁鹏志 郭宝英
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转录组数据,采用MISA(MIcro SAtellite)软件对其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进行了高通量发掘。组装并去冗余后,得到127575个Unigene,序列拼接的总长度为103104058 bp。对Unigene序列进行SSR分析,共得到62124个SSR(完整型SSR 36813个),分布在50626条Unigene序列当中,SSR出现频率为48.70%,平均16.6 kb出现1个SSR。微卫星序列主要以二碱基重复类型为主(31227,50.27%),其次为三碱基重复(16230,26.13%)。共发现122种碱基重复基元,在所有重复基元中(AT/AT)n占的比例最高为23.33%,其次为(AAAG/CTTT)n(17.42%)。曼氏无针乌贼SSR(完整型)的平均长度为25.87 bp,微卫星主要为重复长度大于20 bp的长序列,长度大于20 bp的微卫星序列占总数的51%。本研究发现,曼氏无针乌贼微卫星出现的频率和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94。该研究结果为开发高度多态性微卫星引物进行曼氏无针乌贼亲缘关系鉴定、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凡 刘明智 蒋日进 印瑞 李鹏飞 梁君 徐开达 周永东 徐汉祥
曼氏无针乌贼曾是我国沿海重要经济种类。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其资源枯竭,通过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有所恢复。为了解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变动后摄食情况,本研究于2021年10月在中街山列岛海域采集样本278尾,利用胃含物分析其摄食习性。胃含物分析结果显示,曼氏无针乌贼主要摄食鱼类、虾类、蟹类等7个饵料类群,其中虾类占比最大(IRI=45.04%),其次是鱼类(IRI=26.74%)和蟹类(IRI=24.37%);为了能更好地反映曼氏无针乌贼长期食性特征,进一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其摄食情况,结果显示:δ~(13)C值范围为-18.21‰~-15.85‰,平均值为-17.01‰±0.68‰;δ~(15)N值范围为8.19‰~12.28‰,平均值为10.18‰±1.01‰。Pearson分析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δ~(13)C值与胴长无显著相关性,δ~(15)N值与胴长呈显著正相关。根据δ~(15)N值计算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平均营养级为3.34±0.31。研究表明,通过稳定同位素可得饵料生物类群对曼氏无针乌贼的食源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浮游动物、头足类、甲壳类、鱼类、贝类。曼氏无针乌贼食性随胴长而变化,大个体倾向于摄食更高营养级饵料生物,如鱼类和头足类。本研究阐述了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摄食生态特征,可为该物种的资源恢复以及该海域食物网结构特征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桂尚枝 刘雪晴 王英 唐小燕 赵龙龙 李广 吴思文 温宏伟 汪承刚 陈国户
【目的】从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中克隆VIN3-LIKE 2 (VIL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BcVIL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徽乌19’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等技术获得BcVIL2基因,对其序列进行蛋白分子量(MW)、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分析其应答春化表达模式。【结果】BcVIL2基因ORF (Open reading fragment)全长为1296 bp,共编码431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蛋白,预测含有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5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分子量为47.91 kDa,理论等电点(pI)为8.27;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组成;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基因与芸薹属植物VIL2基因同源性较高;亲缘进化树分析也显示该基因与白菜(B. rapa, syn. B. campestris)和芥菜(B. juncea) VIL2基因亲缘关系很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盛花期时BcVIL2基因在根中表达量最低,在荚中表达量最高,而叶中表达量显著低于茎和花中表达量;一月苗龄植株春化后BcVIL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春化时的表达量。【结论】乌菜VIL2基因响应春化负表达,与春化反应相关基因BraA01g032910.3C、BraA05g026410.3C与BraA10g016160.3C密切相关,可能存在互作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分析BcVIL2基因的功能提供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乌菜 VIL2 春化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雷舒涵 吴常文 高天翔 郝振林 张秀梅
采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及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受精卵,观察了金乌贼胚胎发育过程,比较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和仔乌的形态特征;分别研究了金乌贼受精卵在盐度20、25、30(对照)、33、36及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在盐度15、20、25、30(对照)、36条件下的孵化率,分析了2种乌贼受精卵在192h盐度突变过程中卵液渗透压和受精卵Na+/K+-ATPase活力的变化,比较了其在相同盐度20、25、30、36条件下的孵化率及耐受盐度突变的生理适应过程。结果表明,金乌贼胚胎发育第7天器官开始分化,第14天器官开始形成,盐度30、水温22~24℃时,其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刘志辉 宋雪恩 朱咪咪 党婉誉 颜福花 张迟
采用同源序列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获得‘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Seedless’脂转移酶基因CsLTP和脂氧合酶基因CsLOX的全长cDNA序列;CsLTP cDNA全长667 bp,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15个氨基酸,与脐橙C.sinensis,粗柠檬C.jambhiri的脂转移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和60%;CsLOX cDNA全长2 915 bp,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895个氨基酸,与粗柠檬、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的相似性分别为99%和51%。荧光定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君 王伟定 徐汉祥 周永东 徐开达
建立一种高效的标志方法,为更加准确地评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的效果提供技术保障。以曼氏无针乌贼为试验对象,利用茜素络合物(ALC)浸泡曼氏无针乌贼幼体,对其内壳进行标志。设置5个浓度梯度组和2个时间段,测量并观察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体质量及存活率。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尾饲养于直径2.5 m的圆形水泥池内,分别在染色后5、12、19、26 d进行随机取样并对标志曼氏无针乌贼进行高温处理5 min,解剖出内壳观察标志色保留状况。最佳染色剂浓度和浸染时间分别为90 mg/L和24 h;曼氏无针乌贼胴背长和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振勇 苏跃中 谢友佺 周瑞发
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膜剥离,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合室内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进行探讨。曼氏无针乌贼卵为粘性卵,呈黑色,类型属端黄卵,卵膜属三级卵膜,卵裂类型为不全卵裂,囊胚呈盘状,发生类型为直接发生型。在水温为23.8~26.2℃、盐度29.3时,最快14d孵出幼体,最慢23天孵出幼体,孵出幼体高峰期为18~21d,高峰期的孵出量占总孵出量的79.4%,孵化率为83.1%。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20~30℃)成正比,盐度低于22对孵化率有严重影响。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胚胎发育 观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天 梁君 周永东 胡扬杰 徐开达 张亚洲 李雪珽
为了探究曼氏无针乌贼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实验根据2020—2021 年中街山列岛海域春季 (4月) 和秋季 (10月) 共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联结系数 (AC) 等方法,分析了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结果显示,春季主要游泳动物共21 种,秋季共14 种,不同季节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春季曼氏无针乌贼属于广生态位,秋季属于中生态位。春季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O_(ik)≥0.5 的种对仅占总数的14.29%;秋季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O_(ik)≥0.5 的种对占总数的50%。AC分析显示,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种间联结呈正联结 (AC≥0) 的种对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春季21 个种对中,19.05%的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秋季14 个种对中,35.71%的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研究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利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主要游泳动物种间联结度均有所不同。本研究基于生态位视角进一步探究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衰退机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提供生态学基础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沙龙 吴文惠 吴慧斌 侯媛媛 许剑锋
研究了天然产物——曼氏无针乌贼内脏脂溶性提取物(the extract from visceral organs of Sepiella maindroni,ESM)的抗炎功效,以探索其作为天然安全无副作用的抗炎营养增补剂的可能。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中国产曼氏无针乌贼内脏脂溶性提取物。构建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这3种炎症模型,将不同剂量组验证模型鼠的疗效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相比较,观察ESM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从上述3项抗炎模型的实验结果发现,当ESM剂量为100 mg/kg时,具有较强的急性及慢性抗炎功效。发现和确认了乌贼内脏脂溶性...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抗炎模型 炎症抑制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叶素兰 吴常文 傅正伟 余治平
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熟精子的形态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成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可明显地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构成,顶体呈倒"U"形,位于核的顶端,其内电子密度均匀。细胞核呈稍弯的长柱状纺锤形,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尾部中段可见,是由无数个线粒体组成的线粒体距(mitochondrial spur)围绕尾部鞭毛。鞭毛由"9+2"结构的轴丝及外围9束粗纤维组成,形成"9+9+2"结构。尾部主段线粒体距消失,粗颗粒物质包绕轴丝。精子末段呈细长鞭状,由轴丝和质膜组成,随后包围轴丝的9束粗纤维直径变细直...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精子 超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