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4)
2023(12953)
2022(11219)
2021(10695)
2020(9021)
2019(19975)
2018(19942)
2017(37505)
2016(20620)
2015(23030)
2014(22826)
2013(22483)
2012(20837)
2011(18538)
2010(18501)
2009(16787)
2008(16494)
2007(14572)
2006(12678)
2005(10880)
作者
(60456)
(50142)
(49891)
(47299)
(31899)
(24281)
(22586)
(19692)
(18983)
(17976)
(17161)
(16673)
(15943)
(15772)
(15429)
(15327)
(15178)
(15019)
(14244)
(14217)
(12523)
(12227)
(12095)
(11371)
(11272)
(11239)
(11101)
(10995)
(10101)
(9976)
学科
(75672)
经济(75584)
管理(63360)
(60477)
(52443)
企业(52443)
方法(35247)
数学(29491)
数学方法(29063)
中国(20479)
(20244)
(20074)
技术(19270)
(19180)
业经(18458)
地方(15584)
理论(15215)
(13755)
(13665)
农业(13654)
(13137)
贸易(13124)
技术管理(13054)
(12723)
(12490)
财务(12425)
财务管理(12401)
环境(12234)
(12022)
企业财务(11765)
机构
大学(290311)
学院(288112)
管理(115480)
(105719)
经济(103184)
理学(100500)
理学院(99328)
管理学(97455)
管理学院(96954)
研究(94725)
中国(69272)
科学(62999)
(62414)
(48866)
(48038)
(47714)
业大(46115)
研究所(44085)
中心(43145)
(42039)
北京(39274)
(39256)
师范(38840)
农业(38461)
财经(38445)
(34867)
(34559)
(34473)
技术(32869)
师范大学(31293)
基金
项目(201703)
科学(158060)
研究(145633)
基金(144959)
(127376)
国家(126285)
科学基金(108298)
社会(88940)
社会科(84099)
社会科学(84077)
(80530)
基金项目(77836)
自然(72618)
自然科(70923)
自然科学(70906)
自然科学基金(69637)
(67767)
教育(66769)
编号(59179)
资助(58417)
成果(48119)
(45896)
重点(44967)
(42891)
(42592)
创新(42094)
课题(41018)
科研(38640)
计划(37542)
大学(37397)
期刊
(115459)
经济(115459)
研究(82432)
中国(56697)
学报(50908)
科学(45659)
(44651)
管理(44130)
大学(37831)
教育(36898)
(35941)
学学(35439)
农业(31370)
技术(25767)
(21666)
金融(21666)
业经(19080)
财经(18143)
科技(17600)
图书(17530)
经济研究(17339)
(17079)
(15414)
技术经济(14518)
(14416)
理论(14403)
问题(14356)
业大(13530)
实践(13376)
(13376)
共检索到416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宜霖  
<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了“诗言志”的传统。到了汉末,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儒家大一统的地位被动摇,曾经的习惯和思想被打破,党禁之祸与人物品评的风尚是儒家大一统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局相抵牾的集中和具体表现。魏晋时期,士人逐渐摆脱政治和经学的束缚,更加注重追求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以“诗缘情”为主的主情说在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安时期尤以曹植的诗赋缘情更为明显和突出,其诗赋创作也因情真意切而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以曹植为引领的诗赋缘情不仅在建安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乃至建安之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曹植诗赋缘情研究》主要从曹植的亲情世界、爱情世界、友情世界与文学表达等方面探究曹植诗赋缘情说,有理有据。笔者欲以曹植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创作为基础,探究曹植诗赋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
[期刊] 求索  [作者] 莫道才  
王国维所说一代文学的"六代之骈语",是六朝时期的各类文体全面骈化的文学现象。"六代之骈语"不仅仅是文的骈化问题,而且是诗歌和赋与文都在同时全面骈化。这反映了文学走向自觉之后的文体互渗与文体融合的问题,是这一时期历史演变的重要趋向,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所影响。晋宋时期在诗赋文同步骈化过程中尤为重要,是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津  
阮籍是第一位对曹植有较广泛接受的作家,其接受内容与形态对后来接受者影响深远。文章认为,曹植《杂诗》六首作为组诗在视角转换、突转结构、矛盾冲突、化骚入诗方面对阮籍《咏怀诗》创作颇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诗耘  
~~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格卑气弱"是古人从风格上对晚唐诗进行整体性批评时惯用的词语,即格调不高而有衰陋之气。虽然对于这一批评,后代独具慧眼的诗人及文论家多有拨正,但却依然停留在对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及意境的肯定上,而很少论及晚唐诗人在亡国前夕,生发出的对家国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满含民胞物与精神的人文情怀。作为晚唐的一代词臣,吴融有大量咏物诗传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正是借用这种貌似琐碎的体裁,吴融细腻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与大自然物象的"静中相对",传达出百代之下读来犹使人们为之动容的人文情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俊虎  邱跃强  
文学受众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和时代等因素的变化,文学受众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一切,将导致诗人的诗歌创作发生变化。朦胧诗经历了由地下时期到正式登上诗坛时期的转变,与此相应,其文学受众也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朦胧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丹丹  
林徽因的诗歌感情真挚,典雅悱恻,其爱情诗于言情古韵之中谱写出一曲唯美动听的情殇箫音。文章主要针对其诗歌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讨,在晶莹清丽、傲骨凌风的诗美下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唯美的方式和婉约的情调来展示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进而表现诗意美所传达的内心情绪。她的言情总是在含蓄中进行着有节制的萦回,十分典雅且独具风神,并竭力把这种情绪熔铸进精巧的想象之中,在有节制的潇洒中最终成就其独特的诗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正道  
《蜀中诗话记》是明曹学佺《蜀中广记》的一部分,分四卷,二百七十二条,内容主要涉及巴蜀籍及游宦巴蜀文学家之生平创作、趣闻轶事、掌故传说,兼与文学相关的蜀中风物民俗。不过,由于编选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精审和考覆,存在着误收、误判或考据、引证等类的讹误。文章选取其中讹误比较明显的五条进行仔细梳理和考辩,力图有所匡正。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玉霞  
本文介绍了对一名大龄轻度智障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辅导的研究。教师采用个别训练为主,小组训练为辅的训练形式,力求通过与学生一同制定阶段目标;做笔友,进行日记交流、评语交流;组建训练小组;创建展示机会等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健康自信地生活,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志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农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和全面升级提供了全局性的宏观指导,从根本上得以推动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存  刘常飞  
文章通过对史料和穆旦前期诗歌的深入分析,提出穆旦前期诗歌创作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穆旦创作在回归自然、追求理想、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诗歌精神始终交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正是由于穆旦的诗歌中贯穿着浪漫抒情诗歌的影响,他的创作才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侯月娥  冯娟  宁章勇  茅莉娜  郭志勋  许海东  孔小明  
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ium Linnaeus)Igκ轻链的cDNA全序列,并分析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军曹鱼Igκ的cDNA全长969 bp,3′端的非编码区域(UTR)为188 bp,5′UTR为52 bp,开放阅读框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6.255 kD,理论等电点7.52。推测的军曹鱼Igκ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同(Seriola quinqueradiata)、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Ig轻链同源性最高,达77%以上,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与的相应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7%。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军曹鱼I...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纤纤  
身处南北宋之交,“纪行”是陈与义诗作中的重要主题。战乱令陈与义走出了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活,其纪行诗具有明显的边界意识,同时着意于记录战乱带给个人的心灵冲击,虽名为“纪实”,实则不同于杜诗直接反映战火连天年代黎民百姓苦难生活的现实,具有内倾性特征,这与陈与义本人的胸怀、禀赋与气质相关,也是宋人受到理学的时代精神影响的体现。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伟安  
刘禹锡的个性虽然孤傲、倔强、坦荡,但23年的漫长贬谪生涯,对于他的打击毕竟过于沉重,因此,当其面临严酷的生命磨难时,他运用了多种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些心理调节机制与其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系。探讨这种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推进对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亦且对于我们更深入地探寻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的心理规律,不无启发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平安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