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0)
- 2023(6585)
- 2022(5513)
- 2021(5352)
- 2020(4519)
- 2019(10800)
- 2018(10956)
- 2017(20156)
- 2016(11200)
- 2015(13126)
- 2014(13529)
- 2013(12703)
- 2012(11450)
- 2011(10448)
- 2010(10870)
- 2009(9632)
- 2008(9656)
- 2007(8738)
- 2006(7703)
- 2005(6882)
- 学科
- 济(42517)
- 经济(42486)
- 管理(28006)
- 业(24181)
- 方法(21242)
- 企(19945)
- 企业(19945)
- 贸(19005)
- 贸易(18994)
- 易(18416)
- 数学(18339)
- 数学方法(17788)
- 农(11699)
- 理论(11320)
- 中国(10767)
- 地方(9567)
- 业经(8896)
- 教学(8818)
- 学(8398)
- 财(7953)
- 教育(7631)
- 农业(7112)
- 制(6845)
- 出(6660)
- 和(6169)
- 关系(6110)
- 技术(6017)
- 学法(5805)
- 教学法(5805)
- 融(5620)
- 机构
- 学院(156355)
- 大学(151437)
- 济(57942)
- 经济(56458)
- 管理(54536)
- 研究(48978)
- 理学(46185)
- 理学院(45653)
- 管理学(44280)
- 管理学院(44018)
- 中国(36520)
- 京(32252)
- 科学(30826)
- 财(25483)
- 江(25324)
- 所(25054)
- 农(23859)
- 业大(22538)
- 中心(22417)
- 研究所(22387)
- 范(21819)
- 师范(21621)
- 州(20870)
- 技术(20757)
- 北京(20619)
- 财经(20069)
- 院(18632)
- 农业(18483)
- 经(17920)
- 职业(17632)
- 基金
- 项目(99129)
- 科学(75152)
- 研究(74919)
- 基金(66469)
- 家(57773)
- 国家(57305)
- 科学基金(47913)
- 社会(42744)
- 省(41243)
- 社会科(40388)
- 社会科学(40377)
- 教育(37458)
- 基金项目(34151)
- 划(34122)
- 编号(33633)
- 自然(31247)
- 自然科(30438)
- 自然科学(30431)
- 自然科学基金(29790)
- 资助(29507)
- 成果(27108)
- 课题(24364)
- 重点(22924)
- 发(21293)
- 部(20732)
- 创(20714)
- 年(20475)
- 项目编号(19521)
- 大学(19364)
- 创新(19260)
共检索到239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维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增长极的曹妃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法律人才的储备及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不能满足曹妃甸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曹妃甸自身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沿海自贸区发展的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位一体的新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曹妃甸自贸区 法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思洁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的思想。当前我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原则,这将推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地区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实施法学教育时能够考虑到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及就业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着眼于服务地方发展,将会有效提升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由安静、向前、李娜、姜勇编著的《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详细探讨了民族高校卓越法学人才的培养这样一个崭新的论题。总览全书,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张桂林 李树忠 于志刚
实践教学改革是落实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体现着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决定着教学环节设计,影响着教学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如何提高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质量。为了适应培养"职业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实施了"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在人才培养中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并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贯穿到了法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传统的实践教学定位过窄,只是理论知识学习后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俞军 魏朱宝 巫绪芬
无论从社会经济需求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推动都迫切呼唤着高素质的卓越会计师人才诞生。文章围绕着能力本位和实践本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输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为主要载体,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等方面来探索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俞军 魏朱宝 巫绪芬
无论从社会经济需求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推动都迫切呼唤着高素质的卓越会计师人才诞生。文章围绕着能力本位和实践本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输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为主要载体,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等方面来探索卓越会计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利明
法学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底,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探讨。一、两类卓越法律人才的共同培养目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后强 章晓明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和系列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13年明确强调的工作要点。其中,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遐桢
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思维能力,锻炼其健康体魄有重要价值,因此法律卓越人才培养必须给予通识课程应有的重视。而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传统通识必修课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类通识必修课,特色类通识必修课不宜过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各高校应建立通识选修课课程群,并指导学生选修通识课程。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通识课程 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麒 王继军
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和导向,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完整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即表现为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这主要是由于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目标定位和功能认识不足,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完善,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涛
诊所法律教育在法律教育培养标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为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文章指出了诊所法律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融合困境在于诊所法律教育本身以及我国现有的法学教育的局限性,并据此提出要从资金渠道、师资力量和建立合作等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
关键词:
诊所法律教育 卓越法律人才 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梅
如何尊重设计学科的教育发展规律,在新形势下使设计人才的培养符合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有效推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对接,这是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解决的问题。"三师协同三业共建"就是在促进卓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高设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无疑,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宇
校企合作是实现培养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优质资源,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企业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采取"六三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卓越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绍宁 刘奇 郭萌萌
文章从卓越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标准及要求,阐述了二级学院在大数据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的特点,提出了有效构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