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1)
- 2023(9252)
- 2022(7518)
- 2021(6957)
- 2020(5513)
- 2019(12701)
- 2018(12500)
- 2017(24072)
- 2016(12936)
- 2015(14558)
- 2014(14516)
- 2013(13962)
- 2012(13162)
- 2011(12133)
- 2010(12588)
- 2009(11478)
- 2008(11291)
- 2007(10098)
- 2006(9203)
- 2005(8629)
- 学科
- 济(63575)
- 经济(63525)
- 管理(35050)
- 业(33632)
- 企(26477)
- 企业(26477)
- 方法(23483)
- 数学(20738)
- 数学方法(20239)
- 中国(19589)
- 地方(18495)
- 农(17108)
- 业经(14645)
- 农业(11399)
- 制(10789)
- 融(10702)
- 金融(10701)
- 学(10688)
- 银(10651)
- 银行(10642)
- 财(10532)
- 发(10499)
- 行(10422)
- 地方经济(10327)
- 贸(9778)
- 贸易(9766)
- 理论(9705)
- 环境(9432)
- 易(9372)
- 技术(9172)
- 机构
- 学院(185193)
- 大学(181201)
- 济(75867)
- 经济(74179)
- 管理(69506)
- 研究(65756)
- 理学(58820)
- 理学院(58147)
- 管理学(56852)
- 管理学院(56518)
- 中国(50719)
- 京(40025)
- 科学(39220)
- 财(34484)
- 所(32945)
- 中心(29839)
- 研究所(29560)
- 农(28907)
- 江(28818)
- 财经(26447)
- 范(26177)
- 北京(26070)
- 师范(25938)
- 业大(25191)
- 院(24103)
- 经(23866)
- 州(23861)
- 经济学(22707)
- 农业(22012)
- 技术(20951)
- 基金
- 项目(118488)
- 科学(93646)
- 研究(88958)
- 基金(83557)
- 家(72306)
- 国家(71667)
- 科学基金(61733)
- 社会(56202)
- 社会科(53284)
- 社会科学(53271)
- 省(48135)
- 基金项目(42740)
- 教育(41561)
- 划(39955)
- 自然(38545)
- 自然科(37669)
- 自然科学(37665)
- 自然科学基金(36928)
- 编号(36790)
- 资助(35134)
- 发(30973)
- 成果(30055)
- 重点(27241)
- 课题(26957)
- 部(25354)
- 发展(25001)
- 创(24763)
- 展(24584)
- 创新(23151)
- 国家社会(22718)
共检索到292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丁元竹
均衡发展问题似乎已成为热门话题。为什么要提出均衡这个概念和均衡发展问题?因为现实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现象。如何实现未来社会发展的均衡,我的基本观点是:我们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治理模式和新的发展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慧敏
旅游产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无边界产业,难以沿用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新发展观的导向。笔者认为,产业集成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5C模式,即创意(Creative)、融合(Convergence)、链条(Chains)、协同(Concordance)、集群(Cluster)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是以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动态集成创新,进行旅游的资源配置、旅游的产品开发、旅游的行业管理、旅游的企业组织和旅游的相关配套。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无边界产业 产业集成 5C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学 杨新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内部经济规律作用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规律性,也预示需要新的发展观指导新阶段的发展实践。新发展观不仅是"五大发展理念",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阶段指导新发展的总思路,是辩证地思考实践发展的科学方法,是对中国经济从量的追求为主转向以质的追求为主的阶段的反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政策思路。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新发展观 新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立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或哲学基础。"中国道路"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实践,而且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发展理念都蕴含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理论的成果。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解读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下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进程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淑茹
面对我国经济高速粗放增长导致的强资源环境约束,以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为指导,对陕西省"十五"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状况,在设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线性函数法进行了动态量化综合评估,得出陕西省目前经济增长方式处于中度粗放阶段的较高级阶段,粗放程度仍然很高的结论,并提出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及应采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逢贤 茅志冲 袁菊英
最近,我们到江苏省南部的苏锡常地区,即“苏南模式”所辖的无锡县、江阴市、宜兴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县、昆山市、吴县、吴江市;武进县、金坛县、漂阳市等12个县(市)农村进行了调查研究,走访了一些乡镇企业、村镇和农户,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成为苏南人民的伟大实践活动,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城乡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本文就苏南农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作简单介绍,供致力于研究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同行们参考,也许是会有益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发展观经过了从GDP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发展观,明确突出创新、协调、共享,把创新放在首位,清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弥补了原有发展观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更符合当前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具有更大的国际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充实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关键词:
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发展新理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经济发展?请看习近平同志的署名文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发展观经过了从GDP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发展观,明确突出创新、协调、共享,把创新放在首位,清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弥补了原有发展观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更符合当前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具有更大的国际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充实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关键词:
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发展新理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俊卫 胡少维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新发展观的提出,对2004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也将产生引领性的影响。笔者认为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理解政策内涵,除了依据过
关键词:
新发展观 宏观调控 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银兴 陈宝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陈宝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阳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五统筹”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独特性的体现 :它既充分客观地肯定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初期阶段的成功 ;又大胆正视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困难 ;更是未来现代化进程向更高一级推进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
“五统筹” 中国现代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淮
1994年税制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2003年的税收收入也以全年增收3458亿元、增长20.3%、破2万亿元大关(20461亿元,不含关税和农业税)的高位竖立了新的里程碑。为了全面分析中国税收收入突飞猛进的原因,把握今后税收制度改革走向,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邀请诸领域专家,于2004年1月3日联合举办了“税收形势专家分析会”。会上专家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期特将专家发言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娟 贾海薇 张振刚
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继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城市信息化进入了智慧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治理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城市管理向多主体参与的、标准化、常态化城市治理格局转变。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创新模式是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支持下的,一种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公众广泛参与的、具有标准化的闭环运作流程的科学、高效、精准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推动了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管理 城市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