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36)
- 2023(16736)
- 2022(14532)
- 2021(13625)
- 2020(11316)
- 2019(26317)
- 2018(25732)
- 2017(47947)
- 2016(26590)
- 2015(30188)
- 2014(30054)
- 2013(28924)
- 2012(26532)
- 2011(23631)
- 2010(23425)
- 2009(21400)
- 2008(20720)
- 2007(17732)
- 2006(15272)
- 2005(13191)
- 学科
- 济(103227)
- 经济(103111)
- 管理(76033)
- 业(69564)
- 企(57273)
- 企业(57273)
- 方法(50751)
- 数学(44942)
- 数学方法(44361)
- 中国(28341)
- 农(28248)
- 财(27083)
- 地方(23072)
- 业经(22993)
- 学(21072)
- 农业(19132)
- 贸(18414)
- 贸易(18400)
- 易(17820)
- 制(17737)
- 务(17267)
- 财务(17189)
- 理论(17183)
- 财务管理(17153)
- 企业财务(16313)
- 技术(16019)
- 环境(15869)
- 和(15735)
- 银(14725)
- 银行(14689)
- 机构
- 大学(361290)
- 学院(357996)
- 管理(144361)
- 济(140040)
- 经济(136905)
- 理学(125664)
- 理学院(124336)
- 管理学(121908)
- 管理学院(121285)
- 研究(114873)
- 中国(86305)
- 京(75382)
- 科学(71334)
- 财(65207)
- 农(55430)
- 所(55354)
- 中心(55276)
- 业大(53573)
- 江(52908)
- 财经(52170)
- 研究所(50539)
- 范(49329)
- 师范(48908)
- 经(47585)
- 北京(46956)
- 州(43337)
- 农业(43169)
- 院(42622)
- 经济学(41877)
- 师范大学(39238)
- 基金
- 项目(252890)
- 科学(199401)
- 研究(186736)
- 基金(182648)
- 家(157843)
- 国家(156533)
- 科学基金(136224)
- 社会(116639)
- 社会科(110572)
- 社会科学(110543)
- 省(100630)
- 基金项目(96976)
- 自然(89142)
- 教育(87664)
- 自然科(87085)
- 自然科学(87065)
- 自然科学基金(85460)
- 划(83299)
- 编号(77191)
- 资助(75497)
- 成果(62265)
- 重点(56534)
- 部(55553)
- 发(53215)
- 课题(52859)
- 创(52423)
- 创新(48837)
- 科研(48606)
- 教育部(48200)
- 大学(48124)
- 期刊
- 济(146112)
- 经济(146112)
- 研究(104707)
- 中国(71088)
- 学报(55885)
- 管理(51378)
- 财(50048)
- 科学(50026)
- 农(48701)
- 教育(48273)
- 大学(43373)
- 学学(39688)
- 农业(34052)
- 技术(32866)
- 融(29689)
- 金融(29689)
- 财经(24731)
- 业经(24442)
- 图书(24120)
- 经济研究(23146)
- 经(21018)
- 问题(18853)
- 理论(18377)
- 业(17810)
- 实践(17060)
- 践(17060)
- 技术经济(16832)
- 科技(16808)
- 书馆(16624)
- 图书馆(16624)
共检索到524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宇川 丁延庆 许锐
高校的更名行为缘于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对优质生源的竞争,然而更名并非没有代价,因此有必要检验、评估更名对高校生源质量的提升作用。以河南省2015—2022年的高考录取数据为基础,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虽然更名的平均政策效应表现为显著提升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但生源质量提升效果的出现具有滞后性,且无法持续稳定存在。与生源省份信息联系越是紧密,该省高校更名对生源质量的影响效果越小。此外,不同类型高校更名对生源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大。除独立学院更名外,其他类型的更名非但没有提升高校的生源质量,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王天骄
基于2016-2020年全国高考录取数据和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披露信息,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和自然实验设计下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参与并取得评估结果的学科的本科生源质量显著更高;学科评估结果披露能够显著提高相应本科生源的录取最低分,但对录取平均分的影响不显著;学科评估结果披露对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以及非STEM学科本科生源录取最低分的提升作用显著更强。为改进和完善学科评价,提升评估结果价值,应关注并完善学科评估标准体系中本科培养质量相关指标,进一步增强高校各学科参与学科评估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科展示渠道。
关键词:
学科评估 生源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红昊 张文杰
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是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赋予学生更广泛的升学选择空间,新高考改革从投档单位、科目要求、志愿数量、专业分配等多维度重塑了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机制,这一制度调整对高校各专业的录取情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基于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录取数据,探究新高考改革对各专业生源质量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由于高考改革释放并满足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偏好,经济学类、计算机类以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位次在高考改革后有所上升。值得担忧的是,土木工程类、材料工程类、电气工程类、能源工程类以及机械工程类等工科专业的招生位次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基于院校选拔性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各专业生源质量的波动集中体现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生源质量 专业选择 升学选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宇川 丁延庆
本轮高考录取机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投档方式从院校平行志愿改革为专业组平行志愿或专业平行志愿。基于2019、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重庆、河南五省(直辖市)高考录取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专业组和专业平行志愿改革的平均效应均是提升考生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录取匹配质量;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更有利于考生与“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匹配,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更有利于考生与双非高校之间的匹配;大多数情况下,专业组平行志愿改革对录取匹配质量的影响程度小于专业平行志愿改革。
关键词:
新高考 录取机制 匹配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贵浩
本文基于河南省部分县市农民信息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农业信息价值实现的因素,主要是信息准确性、及时性、针对性不足,农民信息意识及信息需求的表达能力低,统一有效的政府信息管理机构缺失,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对此,本文提出:中央财政设立农业信息专项资金,加大基层信息设施建设投资,补贴农户购买信息设备,成立农村信息工作委员会;提高农民信息能力等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业信息价值 影响因素 专项资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方 贾有姣 代猛
实体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实体经济越强,综合国力的基础越牢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越密切。以河南省2003—2017年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两方面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河南省金融规模呈迅速上升态势,金融效率小幅下降后趋于平稳;整体上看河南省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水平显著有效,分区域看河南省各地市实体经济的资本配置效率普遍有效,地市间差别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志涛 王艳杰
笔者基于行为反应特征视角,分析低收入群体的行为反应因素并建立模型,试图从更深层面上认识公共支出与减贫的关系问题。利用河南省城镇和农村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低收入户的生活消费、就业面、储蓄款和子女就学支出与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成正比,与教育支出成反比,与基础建设支出没有统一的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就业面和转移性支出除与基础建设支出成正比之外,与其他支出均没有统一的影响。
关键词:
公共支出 低收入群体 行为反应 安全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光华 吴维维
通过对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录取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一些选考科目组合选考人数偏少,学生选考较少考虑大学专业科目要求,1/4的学生并非出于兴趣选择选考科目,新高考在让学生进入理想专业方面仍不尽人意,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学习基础。建议高校根据大类招生要求对选考适当限制科目的任意选择性;继续扩大三位一体招生规模;在报考方面采取大类专业报考,给予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选考 调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继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直是被广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国际上形成的共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两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贷款增长的相互促进关系不尽相同。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贷款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贷款增长 经济发展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继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直是被广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国际上形成的共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两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贷款增长的相互促进关系不尽相同。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贷款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贷款增长 经济发展 实证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胜坤 张安琪
公司治理作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上,而且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关公司治理因素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文章利用河南省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通过引入公司治理变量与研发投入的交互项以及根据公司治理变量进行分组后对比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对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有更高的创新绩效、股权过度集中对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现有的公司激励机制对创新效率提高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针对这些结论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创新投入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东红
笔者利用2004年~2007年河南省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创新的积累效应以及R&D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是R&D支出和科研人员数量,而技术引进和创新积累效应的作用都不明显。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在增加R&D支出和科研人员数量的同时,还应该制定长期的创新规划,并将技术引进的重点集中于核心技术。
关键词:
自主创新 R&D支出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彦
笔者对河南省1993年~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如河南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是导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比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金良
本文从理论分析了我国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与劳动力、耕地和化肥等生产要素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使机械化全面促使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发展 面板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民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聚集。在此过程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日益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受到多方面的直接影响。文章通过利用河南省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区域的相关面板数据,就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教育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