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7)
- 2023(5082)
- 2022(4447)
- 2021(4306)
- 2020(3395)
- 2019(7946)
- 2018(7892)
- 2017(14309)
- 2016(8384)
- 2015(9521)
- 2014(9713)
- 2013(9700)
- 2012(8809)
- 2011(8105)
- 2010(8144)
- 2009(7383)
- 2008(7477)
- 2007(6636)
- 2006(6011)
- 2005(5351)
- 学科
- 济(32928)
- 经济(32893)
- 管理(23473)
- 业(21326)
- 企(15600)
- 企业(15600)
- 方法(11454)
- 农(10863)
- 中国(10204)
- 数学(9512)
- 学(9380)
- 数学方法(9367)
- 地方(9320)
- 土地(8433)
- 农业(7877)
- 业经(7159)
- 财(6960)
- 资源(6398)
- 理论(6284)
- 制(6009)
- 环境(5912)
- 和(5896)
- 发(5491)
- 人口(5422)
- 技术(5054)
- 教学(4996)
- 经济学(4993)
- 地方经济(4912)
- 问题(4835)
- 教育(4642)
- 机构
- 学院(118092)
- 大学(115506)
- 济(43192)
- 经济(42042)
- 研究(41954)
- 管理(41919)
- 理学(35145)
- 理学院(34657)
- 管理学(33850)
- 管理学院(33649)
- 中国(32568)
- 科学(27780)
- 京(26509)
- 农(23404)
- 所(22843)
- 研究所(20566)
- 江(19953)
- 中心(19934)
- 财(19596)
- 业大(19038)
- 农业(18387)
- 范(17476)
- 师范(17290)
- 北京(16556)
- 州(16520)
- 省(15549)
- 财经(15412)
- 院(15230)
- 技术(14382)
- 经(13809)
- 基金
- 项目(77909)
- 科学(59464)
- 研究(57275)
- 基金(53429)
- 家(48109)
- 国家(47680)
- 科学基金(39332)
- 社会(34233)
- 社会科(32212)
- 社会科学(32202)
- 省(31360)
- 基金项目(28239)
- 教育(26630)
- 划(26314)
- 自然(25579)
- 编号(24912)
- 自然科(24763)
- 自然科学(24756)
- 自然科学基金(24301)
- 资助(21658)
- 成果(20125)
- 重点(17933)
- 发(17810)
- 课题(17673)
- 部(16719)
- 创(15917)
- 创新(14883)
- 性(14483)
- 科研(14356)
- 国家社会(14160)
共检索到185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棣美,卢培泽
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是一种战略预测性工作,它是研究“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最大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急剧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资源、经济问题,倍受当代关注。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人西斯蒙第指出:财富和人口并不是国家繁荣的绝对标志,国家繁荣的标志在于财富与人口的比例。我国从1849年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惠 蔡文华 张春桂 林添忠 张星
文章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 ,计算全省 2 9个代表站水稻、小麦、甘薯 3种作物光温、气候及气候 -土壤生产力 ;将福建分成 6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 ;根据对未来 2 0 1 0年及 2 0 5 0年人口、耕地的动态预测 ,计算各农业区农田的人口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目前、2 0 1 0年、2 0 5 0年人口分别为 32 6 1×1 0 4人、370 8× 1 0 4人、4 1 6 8× 1 0 4人 ,人均占有粮食分别为 31 1 2kg·a- 1 、30 9 2kg·a- 1 、32 6 3kg·a- 1 ,不足低消费水平 4 0 0kg·a- 1 ,若增加农业投入 ...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气候-土壤生产力 人口承载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玉芬
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全面了解新疆各区域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以及实际存在的人口压力状况,对于深刻认识干旱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对新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指数以及人口承载压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区域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①不能一概而论机械照搬联合国关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的临界标准,各地应该有适合当时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人口承载密度标准,而且这些标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②新疆当前平均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是11人左右,大于联合国制定的干旱区人口密度临界标准,但小于半干旱区临界值。整个...
关键词:
新疆 水资源承载量 人口压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夏海勇
城市社会经济的最佳发展 ,在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合理的人口承载量。根据南京市现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人口发展态势 ,结合市政府关于南京市近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 ,对南京城市现在与未来的人口合理承载量进行研究与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海霞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国宏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也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历来受学术界的注目。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发展中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研究,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也主持了一项大型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相应地还有一系列有关中国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和人口承载力问题的探讨。本文从中国人地关系变化的角度介入这一讨论,分析中国远期的土地资源是否超载的问题。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人地比率 人口承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彦光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诸多系统的预测中,Logistic函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但是,确定Logistic模型的参数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论文基于最小二乘算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发展一种参数估值方法:首先对模型求导,化为微分方程;然后将微分方程离散化,得到差分方程;将差分方程转换为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自回归分析确定模型参数;最后将回归系数转换为Logistic模型参数。根据对称性思想提出了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效果检测的对称性指数。大量的试验表明,只要研究对象具有S形曲线的增长特征,这种方法就行之有效。借助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给出了两个计算实例,由此说明上述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星焕 郭秀芳
生产能力有效利用指标初探吉林农业大学韩星焕,郭秀芳目前常用于反映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生产能力集约集用指标、生产能力粗放利用指标和生产能力综合利用指标等三类,其中的生产能力综合利用指标被认为是最主要和最概括的指标。①这三类指标都能从某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晓
本文在预测湖南省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按中方案人口,高投入粮食产量估算了2005年和2020 年粮食的供需状况,预测了不同投入水平,不同消费水平的人口承载量,并按承载力指数将全省各地市划分为富余、临界两类地区,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人口承载量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生产力 粮食与人口 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永胜
本文着重探讨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性质和必须考虑的因素,并提出考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对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基本看法。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基本性质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人口正常繁衍的前提下,在其所占有的土地上能够负担的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兵
在现有李子口小流域气候、温度、降水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李子口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提出:李子口小流域土地可承载人口数量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潜力 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常庆瑞 杨勤科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耿建新 刘尚睿 吕晓敏
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正处在探索试编阶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也正在由分类评价走向综合计量的关键节点,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它们更好地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服务,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在梳理资源承载能力测算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应用实践基础上,以土地资源为例,对广东省中山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行探索,总结目前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针对现有成果的不足之处提出:深化对土地资源资产表格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认识、积极开展审计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联合试点工作、建立资源环境信息资料中心、健全相关审计制度、建立动静态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目标实现确立审计责任的工作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粮食-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