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7)
2023(6937)
2022(5784)
2021(5118)
2020(3956)
2019(9044)
2018(8848)
2017(15507)
2016(9140)
2015(10174)
2014(10235)
2013(9944)
2012(9557)
2011(8980)
2010(9335)
2009(8267)
2008(8132)
2007(7375)
2006(6801)
2005(6402)
作者
(28923)
(24142)
(23989)
(22448)
(15384)
(11691)
(10833)
(9356)
(9332)
(8856)
(8227)
(8056)
(7940)
(7894)
(7808)
(7465)
(7369)
(7077)
(7004)
(6984)
(6447)
(6351)
(6056)
(5742)
(5537)
(5484)
(5411)
(5396)
(5193)
(4914)
学科
(38901)
经济(38869)
(19157)
管理(18407)
地方(16839)
中国(15864)
(13225)
(12568)
企业(12568)
业经(10287)
地方经济(9653)
农业(9150)
(8974)
(8389)
方法(7950)
(7912)
金融(7911)
(7715)
银行(7679)
(7594)
理论(7393)
教育(7159)
环境(6859)
发展(6714)
(6686)
技术(6533)
(6526)
数学(6526)
(6493)
贸易(6483)
机构
学院(128689)
大学(123158)
研究(52733)
(46798)
经济(45551)
管理(38887)
中国(37610)
科学(35031)
理学(31724)
理学院(31179)
(30763)
管理学(30408)
管理学院(30189)
(29146)
(28097)
研究所(26348)
农业(24067)
中心(22644)
(22471)
业大(22139)
(21133)
(20253)
师范(19952)
(19685)
技术(19633)
(18935)
(18510)
北京(18333)
科学院(16560)
财经(15477)
基金
项目(81198)
科学(60914)
研究(59682)
基金(52198)
(46618)
国家(46121)
科学基金(37468)
(37059)
社会(33907)
社会科(31968)
社会科学(31960)
(29832)
教育(28961)
基金项目(26851)
编号(25591)
(24837)
自然(23642)
自然科(23040)
自然科学(23026)
自然科学基金(22564)
资助(21813)
成果(21414)
课题(20742)
发展(19571)
重点(19496)
(19192)
(17533)
(17088)
创新(16374)
计划(16069)
期刊
(63885)
经济(63885)
研究(41617)
中国(37358)
(31123)
教育(25881)
学报(25852)
农业(21748)
科学(20792)
大学(18750)
学学(17637)
管理(16745)
(14652)
(14100)
金融(14100)
技术(13972)
业经(12669)
(11119)
经济研究(10067)
职业(8345)
问题(7849)
业大(7655)
财经(7335)
科技(7103)
(7053)
(6982)
论坛(6982)
农业大学(6679)
(6603)
(6399)
共检索到217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马荣山  赵春燕  张楠  王希尧  
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化学及复合诱变得到一株曲酸高产菌株ENTG-206,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水解糖12%,麦根-豆饼粉0.6%,MgSO4.7H2O 0.05%,KH2PO40.2%,pH值6.0。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30L摇瓶发酵,发酵4d产酸可达49.8mg.mL-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刘长江  薛景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L-乳酸高产菌株HT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麦根4%、磷酸氢二钾0.5%、硫酸铵0.5%、豆饼粉0.5%、玉米淀粉水解糖5%、碳酸钙5%、pH值为6.5;通过变温培养试验确定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最适的发酵温度为46℃;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L-乳酸发酵,HT菌株在第4天就到达了发酵终点,L-乳酸产量为40.19g.L-1,对糖的转化率为92.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容燕  冯书亮  范秀华  曹伟平  胡明峻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对金龟子幼虫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杆菌HBF 1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合为:氮源B4 4%,淀粉1 2%,酵母粉0.5%,KH2PO40.04%,MgSO40.05%。用此配方进行摇瓶发酵,发酵液的平均菌数可达到44亿/mL,晶体产生量为2 1130mg/mL,发酵液稀释50倍对铜绿丽金龟幼虫进行生测,14d平均死亡率达到78 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能威  张晓琳  郭伟群  熊犍  宋炜  宋渊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天培  邱思鑫  黄志鹏  黄必旺  关雄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高毒力菌株 TS1 6进行了摇瓶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原料对发酵液毒力的影响相差很大 ,在几种培养基组分中以鱼粉对发酵液的影响最大 .试验所得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 :黄豆饼粉 3 2 g· L- 1 、玉米粉 1 4g· L- 1 、花生饼粉 3 2 g· L- 1 、鱼粉 1 4g· L- 1 、蛋白胨 4g· L- 1 、酵母 6g· L- 1 、Fe SO4 · 7H2 O 0 .0 4g· L- 1 、Zn-SO4 · 7H2 O 0 .0 8g· L- 1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强  王启业  华连滩  彭牡丹  钟洁  罗浪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注册号为CCTCC M 2013208。该突变株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6.44g/L、10.57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15%、6.98%。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及Box-Behnk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强  张兴  
【目的】提高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的抗菌活性,为该菌株杀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YSG培养基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对最佳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并采用全因子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其最佳配比进行优化。【结果】YL001菌株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豆饼粉,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玉米粉9.69 g/L,豆饼粉76.50 g/L,MgSO41.07 g/L,(NH4)2SO41.79 g/L,KH2PO40.63 g/L,K2HPO40.80 g/L,Na2SO41.25 g/L,在此条件下,YL001菌株抗菌活性达26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晶晶  曹宁宁  刘刚  吴建梅  殷浩  胡祚忠  张剑飞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DY-1菌株进行液体发酵配方优化,以期得到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指标,首先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筛选出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和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的碳氮比(C/N);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BP)设计筛选出影响菌丝体干质量浓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心组合和响应面法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出菌株DY-1的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6.40 g·L-1,酵母浸膏粉5.00 g·L-1,硝酸钾1.00 g·L-1,硫酸镁0.20 g·L-1,磷酸二氢钾1.80 g·L-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鲁婷婷  温立丽  魏雅冬  佟德利  
液体发酵樟芝是目前樟芝多糖开发的有效途径。以樟芝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樟芝产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3.5%的葡萄糖,0.35%的豆饼粉提取液,0.1%的磷酸二氢钾,0.05%的硫酸镁,0.01%VB1。在此培养条件下,获得菌丝体生物量为5.15g·L-1,总多糖为2.06g·L-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允祥  吕凤霞  陆兆新  
在原有的Plackett Burman设计与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 (RSM )研究了影响杯伞 (Clitocybesp )AS5 112生长与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关键成分的最佳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分别为 14 0 0、 5 11、 2 0 7、 2 0 0和 1 2 8g·L-1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10 81 80 μg·mL-1(以发酵醪计 ) ;当上述自变量为 2 4 0 0、 3 2 3、 1 5 2、 2 36和 1 6 0 g·L-1时 ,菌丝最大生长量为 6 81mg·mL-1(以发酵醪计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晓颖  王文思  陈家  赵丹丹  李凌飞  
【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陆兆新  陈磊  孙德坤  
首先采用P lackett-Burm an设计法,对影响金银花内生菌EJH 1抗菌作用发酵的9个相关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对发酵液抗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谷氨酸钠和KH2PO4。然后,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 ethod-ology,RSM)(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抗菌物质发酵的谷氨酸钠和KH2PO4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通过模型方程3 D图及其等高线图研究发现,谷氨酸钠和KH2PO4分别在5.12 g.L-1和2.13 g.L-1的条件下,可获得抑菌圈直径的最大预期值20.27 mm。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吻合较好。优化后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丹丹  张彬  梁志宏  牛天贵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能够高效降解胆固醇的马红球菌F21-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前期比较试验已筛选出碳源、氮源及表面活性剂最佳组合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以胆固醇降解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表明,马红球菌F21-1降解胆固醇发酵培养基添加物最佳成分配比为:胆固醇为1.49 g/L,蛋白胨为7.91 g/L,Tween-80为2.82 mL/L。培养基成分优化后,马红球菌F21-1菌株胆固醇降解率(87.80%)提高了22.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徳博  卢彩鸽  王俊丽  刘德文  于莉  刘伟成  
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番茄和甜椒灰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为了提高利迪链霉菌G117生产纳他霉素的产量,依次使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最陡爬坡法和Box-Behnken DesiGn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3个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豆粕粉、氯化钠。通过Box-Behnken DesiGn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3个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玉米淀粉46.15 G/l、豆粕粉14.80 G/l、氯化钠5.88 G/l,纳他霉素预测最大产量为2 70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艳  
【目的】分离鉴定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株,优化其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方法】从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选育耐铁酿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2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麦芽糖)、氮源种类(硫酸铵、酵母膏、蛋白胨、尿素)及不同质量浓度Fe~(2+)(100,200,300,…,1 000,1 200,1 600,2 000μg/mL)、碳源(10,20,30,40,50,60,70,80,90 g/L)、氮源(无机氮源2,4,6,8,10,20 g/L;有机氮源4,8,12,16,20,24,28 g/L)、无机盐(MgSO_4·7H_2O 0.3,0.5,1.0,1.5,2.0 g/L;KH_2PO_4 0.5,1.5,2.5,3.5,4.5 g/L)的培养基进行试验,探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酿酒酵母富铁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26,28,30,32,34,36,38℃)、初始pH值(3.5,4.0,4.5,5.0,5.5,6.0,6.5,7.0,7.5)、接种量(2%,4%,6%,8%,10%,12%)、转速(140,160,180,200,220 r/min)、装液量(250 mL三角瓶中分别装20,30,40,50,60,70mL)对酿酒酵母富铁能力的影响。选择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转速进行L_9(3~4)正交试验设计,获得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从三叶木通果园土壤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耐铁酿酒酵母菌株ZY-JM16,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该菌株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0 g/L、尿素4 g/L、酵母膏24 g/L、KH_2PO_4 2.5 g/L、MgSO_4·7H_2O 0.5g/L、Fe~(2+)900μg/m L(FeSO_4·7H_2O 4.5 g/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现该菌株高富铁率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4.8、温度28℃、转速180 r/min、接种量6%、装液量50 mL(250 m L锥形瓶),发酵时间为40 h。在此条件下,该菌株铁富集率达到91.80%,较优化前提高了229.27%;菌体生物量达13.0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59.07%。【结论】获得1株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ZY-JM16,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明晰了其生长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