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4)
- 2023(11400)
- 2022(9340)
- 2021(8531)
- 2020(7242)
- 2019(15892)
- 2018(15785)
- 2017(30323)
- 2016(16482)
- 2015(17585)
- 2014(17174)
- 2013(17328)
- 2012(15804)
- 2011(14010)
- 2010(14183)
- 2009(13486)
- 2008(13600)
- 2007(12411)
- 2006(11033)
- 2005(9777)
- 学科
- 业(86094)
- 济(73308)
- 经济(73217)
- 企(69279)
- 企业(69279)
- 管理(58708)
- 农(45224)
- 方法(31222)
- 农业(30032)
- 业经(28942)
- 财(24710)
- 数学(23765)
- 数学方法(23647)
- 务(18618)
- 财务(18611)
- 财务管理(18596)
- 企业财务(17661)
- 中国(16845)
- 制(16412)
- 技术(16274)
- 策(14653)
- 贸(14157)
- 贸易(14152)
- 易(13826)
- 体(13453)
- 划(13154)
- 和(12330)
- 学(11887)
- 地方(11511)
- 理论(10817)
- 机构
- 学院(244439)
- 大学(234852)
- 济(106848)
- 经济(105232)
- 管理(99515)
- 理学(86884)
- 理学院(86080)
- 管理学(84963)
- 管理学院(84552)
- 研究(77278)
- 农(64249)
- 中国(62326)
- 农业(49638)
- 科学(48762)
- 京(47519)
- 财(46211)
- 业大(45898)
- 所(39825)
- 财经(37326)
- 江(37276)
- 研究所(36297)
- 中心(36004)
- 经(34047)
- 经济学(31856)
- 农业大学(31206)
- 经济管理(30199)
- 经济学院(29130)
- 北京(28700)
- 州(28569)
- 商学(28171)
- 基金
- 项目(166242)
- 科学(131943)
- 基金(123350)
- 研究(116164)
- 家(109254)
- 国家(108154)
- 科学基金(93598)
- 社会(77909)
- 社会科(73677)
- 社会科学(73654)
- 省(67275)
- 基金项目(66736)
- 自然(61824)
- 自然科(60468)
- 自然科学(60446)
- 自然科学基金(59475)
- 划(54343)
- 教育(49912)
- 资助(48380)
- 编号(45022)
- 业(41182)
- 创(37835)
- 重点(36906)
- 发(36808)
- 部(36307)
- 农(35083)
- 创新(34589)
- 成果(32769)
- 国家社会(32699)
- 科研(31988)
- 期刊
- 济(123675)
- 经济(123675)
- 农(66575)
- 研究(62878)
- 农业(44553)
- 学报(43142)
- 中国(42544)
- 科学(39793)
- 财(37353)
- 管理(37222)
- 大学(32928)
- 学学(32471)
- 业经(28526)
- 融(23650)
- 金融(23650)
- 业(23318)
- 技术(19457)
- 财经(18544)
- 经济研究(18071)
- 问题(17347)
- 经(16000)
- 技术经济(14511)
- 版(14202)
- 农村(13866)
- 村(13866)
- 世界(13700)
- 农业经济(13571)
- 商业(13157)
- 业大(12782)
- 科技(12356)
共检索到35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去凡 王数 张凤荣 张蚌蚌 石建初
以历史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曲周县主要种植模式需水量及投入产出分析得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灌溉成本的增加,制约曲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农民耕种收益更高、风险更大的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村经济的风险,同时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曲周县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安全风险。建议曲周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最优化配置,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同时应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耕地的播种面积,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持续土地利用的目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长兴 杜俊 范小黎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开发建设10余年来地下水位发生了明显抬升,土壤盐渍化威胁变得十分严重。本文利用地下水水位重复观测、地形测量、气象与径流监测数据分析了开发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地貌、土壤、周围径流补给以及灌溉的关系。发现开发区的地下水位10年间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过程,自1999年建设以后开发区地下水位发生了普遍抬升,整个开发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7.30m,年平均0.73m/a,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分析认为灌溉是开发区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南部玛纳斯河下泄径流和北侧山麓洪积扇地下水的补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气候变化影响不大。区内地下水位上升的空...
关键词:
干旱区农业 地下水 灌溉 土壤盐渍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芳芳 孔祥斌 雷鸣 张雪靓 张蚌蚌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月卿
自1970年代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下,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降水、地表径流、气温等自然因素及地下水超采、水利工程修建、农作物产量水平提高、耗水型作物面积扩大等人为因素初步分析了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了各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为54.7%,其中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6%、43.7%和4.4%;其次是降水和地表径流,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5.6%和19.7%。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卫红 陈永金 陈亚鹏 黄湘
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六次生态输水过程(2000年~2004年)和对40眼地下水监测井水质分析资料,重点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与水质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随六次间歇性生态输水发生明显变化。河道两侧地下水位埋深在输水过程中明显抬升,由输水前的8m~11m,抬升到5m~6m;地下水质表现为:在输水初期,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都较高,随着生态输水的实施,矿化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先快后慢。其中在距河道不同位置处,由于受输水影响强度的差异和地下水位抬升状况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特点不尽一致。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袁正平 胡瑞芝 朱红梅 黄运湘 周清 张杨珠 肖永兰
采用长期定位模拟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有机肥、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 ,早稻高量绿肥低水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速率高于常量绿肥低水位处理 ,晚稻则相反 ;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 ,早稻高量绿肥低水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速率高于高量绿肥高水位处理 ,晚稻相反 ;但是间歇排灌处理无论是排放速率还是排放总量都大大低于正常灌溉处理 ,且在所有处理中也是最低的 .可见 ,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式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有效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慧卿 李慧勇 李清河 江泽平
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选择沙漠与绿洲过渡的大气干燥区以及绿洲与其东南缘黄河之间、靠近黄河西北岸的大气湿润区作为对比研究区段,分析地下水位在2种不同大气干燥程度下对白刺盖度、高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地下水位和大气干燥程度对白刺的盖度及高度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在绿洲外围干燥区段,白刺盖度、高度分别与地下水位表现出指数增长趋势;根据曲线拟合预测:盖度、高度生长的最佳地下水位区间均为2500~9000mm。在湿润区段,白刺盖度、高度随地下水位分别表现出高斯变化曲线;高度生长比盖度表现出更宽的地下水位阈值;根据曲线拟合预测:高度生长的最佳地下水位区间为1000~9000mm,盖...
关键词:
地下水位 白刺 盖度 高度 大气干燥程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龚亚珍 关宝珠 代喆 张惠
农用机井的迅猛发展使地下水灌溉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使地下水面临超采严重和水位下降的严峻形势。为了可持续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鉴于地下水使用中存在的外部效应,合理控制机井密度可能是值得政府考虑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兰考县为案例研究区,结合有关部门的机井普查数据和研究小组搜集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一机井100 m半径范围内的机井数目每增加一眼,该机井的水位显著下降约15 cm;机井密度对水位的边际影响随半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研究建议:政府在今后应采取有关措施控制机井密度,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制度建设等配套措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亚东 何报寅 寇杰锋 钟玉龙
利用GRACE重力卫星反演所得到的华北平原2003年~2015年的月均等效水高数据以及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获取的华北平原大气边界层高度数据,对近13a来上午6时的边界层高度和等效水高的年均值、月均值以及季节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也对边界层高度和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一致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13a来上午6时的年均边界层高度和年均等效水高均呈现波动下降的特点,二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为0.57;边界层高度对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滞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滞后性在时间上可能表现为3个月.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了华北区域大气边界层高度的下降,从而减弱了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减少了大气环境容量.因此,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是加重华北平原灰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为更全面研究我国灰霾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行星边界层高度 等效水高 华北平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鸽 黄强 佟春生
地下水位动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随机性明显,因此在地下水物理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的随机性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小样本机器学习理论——统计学习理论中的支持向量机理论引入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支持向量机的一种,考虑到地下水位动态序列的长度和峰值突变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峰值识别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并针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存在的参数优化、训练和测试速度等问题,结合混沌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混沌优化的峰值识别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最后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1990年~2004年3个灌期(夏灌(4月~6月)、...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支持向量机 混沌 预测 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敖菲 于静洁 王平 张一驰
论文选取分布于黑河下游段额济纳东河、西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6眼长期观测井,根据其地下水位旬观测数据(1990—2009年),应用统计特征分析以及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趋势检验法分析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0—2009年期间,东、西河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存在上中部浅、下部深的空间分布特征;下部地下水位埋深呈显著增加、上中部呈非显著性减少态势。各井地下水位埋深在2000年后不同年份出现了变化趋势转折。分析表明:2000年实施的生态输水是研究区地下水位得以逐渐恢复的根本原因,但输水量不足、抽取地下水灌溉是导致下部地下水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下...
关键词:
黑河下游 地下水位 生态输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生 杨晓晖 张克斌 于春堂 慈龙骏
水分分布与运移对沙漠-绿洲区的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位于库布齐沙漠和黄河之间沙漠-绿洲系统中的降雨、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在生长季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沙漠边缘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于过渡带和绿洲:沙漠边缘具有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土层间变异较大、地下水位较深但稳定、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关系不明晰、降雨在土壤中运移快、耗散明显等特征;绿洲区三者的特征与沙漠边缘正好相反;过渡带介于二者之间,但和沙漠边缘的特征更为接近.在沙漠边缘进行植被建设防风固沙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并使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天燕 贾碧莹 胡云龙 杨秋 毛伟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剧烈且植被生长依赖于地下水分补给,因此植被地下部分的生长受限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高低。为探明植被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与生长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和pH)及其相互关系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在科尔沁沙质草地进行了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倍数递增(0.5、1.0和2.0 m)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控制试验中土壤全氮、全磷和pH均随年际变化而上升,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而pH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上升,但变化差异不显著。2)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深度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3)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根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H与根系生物量负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证明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处理对不同的土壤养分类型影响不一,但科尔沁沙质草地地下水位埋深会加快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丧失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林营志 林诚 林新坚 刘玉洁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连续两年定位监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同一小流域冷浸田与非冷浸田(灰泥田)地下水位与农田小气候生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灰泥田地下水位常年波动较大,且主要发生在地表之下0-50cm,而相应的冷浸田地下水位波动较小,主要分布在地表之上10-40cm,较灰泥田常年平均高出49.3cm。冷浸田地下水还原性物质总量是灰泥田的2.8倍,Fe2+则是灰泥田的1.8倍。冷浸田光合有效辐射年均值较灰泥田降低26.9%,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单季稻生育期(6-10月)平均地表温度、5cm地温、10cm地温、15cm地温分别比灰泥田低0.4℃、0.4℃、0.5℃、0.6℃,尤其是9-1...
关键词:
冷浸田 地下水位 小气候特征 治理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运湘 刘鹏 张杨珠 冯跃华 周清
为了探明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及不同农业利用措施等对土壤硫素状况的影响,在测定全量硫和有效硫的基础上,采用李成保建议的连续提取法,测定了不同稻作制土壤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并由差减法得出有机硫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硫以有机形态为主,约占土壤全硫的76.8%,无机态硫以吸附性硫为主,水溶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相当.不同土壤层次间,A层土壤各形态硫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各形态硫含量逐渐下降.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无机硫中吸附性硫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冬绿,冬油,冬泡.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常量有机肥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