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7)
- 2023(2645)
- 2022(2362)
- 2021(2182)
- 2020(1797)
- 2019(4415)
- 2018(4308)
- 2017(7607)
- 2016(4322)
- 2015(4885)
- 2014(5165)
- 2013(5072)
- 2012(4593)
- 2011(4223)
- 2010(4259)
- 2009(4125)
- 2008(3788)
- 2007(3704)
- 2006(3315)
- 2005(2910)
- 学科
- 济(17834)
- 经济(17829)
- 管理(12517)
- 业(10942)
- 企(8971)
- 企业(8971)
- 方法(7917)
- 数学(6873)
- 数学方法(6733)
- 地方(5813)
- 农(5795)
- 学(4341)
- 中国(4302)
- 财(4202)
- 农业(4181)
- 业经(4076)
- 环境(3404)
- 制(3217)
- 和(2939)
- 生态(2856)
- 技术(2764)
- 理论(2719)
- 银(2672)
- 地方经济(2659)
- 银行(2657)
- 行(2498)
- 划(2497)
- 资源(2483)
- 务(2410)
- 策(2401)
- 机构
- 大学(62558)
- 学院(62464)
- 管理(24297)
- 研究(23383)
- 济(21420)
- 经济(20722)
- 理学(20244)
- 理学院(20029)
- 管理学(19535)
- 管理学院(19460)
- 中国(18120)
- 科学(17040)
- 农(15880)
- 京(14643)
- 业大(13216)
- 所(12831)
- 农业(12713)
- 研究所(11856)
- 中心(11360)
- 江(10560)
- 省(10094)
- 财(9515)
- 北京(9460)
- 院(8652)
- 范(8235)
- 农业大学(8141)
- 州(8133)
- 师范(8109)
- 技术(8040)
- 科学院(7924)
- 基金
- 项目(44928)
- 科学(33920)
- 基金(30796)
- 研究(29563)
- 家(28777)
- 国家(28579)
- 科学基金(23247)
- 省(18725)
- 社会(17049)
- 自然(16450)
- 基金项目(16377)
- 划(16343)
- 社会科(16161)
- 社会科学(16153)
- 自然科(16010)
- 自然科学(16000)
- 自然科学基金(15662)
- 教育(13175)
- 资助(12937)
- 编号(11606)
- 重点(10692)
- 计划(10521)
- 科技(9979)
- 发(9781)
- 部(9146)
- 成果(8946)
- 创(8764)
- 课题(8752)
- 科研(8740)
- 创新(8336)
共检索到97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伦寿 毛达如 王兴仁
经验性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 ,作物单产难以提高。为此在“七五”期间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 ,运用动态聚类分析法 ,建立起县级计算机施肥系统 ,实行科学配方施肥。在曲周县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 )上应用这一系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检验和评价了该施肥模型和系统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作物施肥 施肥系统 配方施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达如 陈伦寿 张承东 骆美贞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方法对国内常用的 2种施肥模型 (二次和平方根 )和 3种试验设计 (D饱和设计、3× 3设计 ,5× 5设计 )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灌溉农田以二次模型最优 ,旱地以平方根模型最佳。 3× 3设计简单、实用、准确、易于在农户中推广应用。研究认为对多点分散试验的结果 ,可采用动态聚类分析的方法 ,获得类肥料效应方程以指导推荐施肥。研究中建立的 3HCCFS - 90曲周施肥系统可实现 90 %的预报吻合度。
关键词:
动态聚类 施肥模型 施肥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丽君 黄灿 陈鑫 江丽 张国梁 郝晋珉 安萍莉
耕地韧性评价是耕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对于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耕地利用系统韧性的概念,基于表象韧性与潜在韧性两个层面,从稳定增长能力、高效利用能力、抵抗干扰能力、资源支撑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耕地利用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进行实证分析,对曲周县1973—201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耕地利用系统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曲周县耕地利用依据耕地利用技术与耕地产出水平可划分为3个阶段:改土治碱阶段(1973—1985年),稳定发展阶段(1986—2002年),高效提升阶段(2003—2014年)。②高效提升阶段的表象韧性明显高于前两个阶段,其耕地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2746.33 kg/hm2,粮食生产波动指数较小为8%,水热资源利用指数为1.58,抗逆指数为0.97。技术进步是促使耕地利用系统表象韧性提升的主要原因。③高效提升阶段的潜在韧性最低,其水资源平衡指数仅为-0.36,区域水资源失去平衡,亟需对灌溉技术与灌溉利用方式进行改善,增强耕地利用系统韧性。应提高耕地系统的韧性,不断增强耕地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从而满足当前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兰 王秀芬 毕继业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通过各类保护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扩展了资源利用空间,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土地的增值。文章在设施农业土地增值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河北省曲周县塑料大棚设施农业为例,对其进行增值评价。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土地利用率 土地增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彦琴 郝晋珉
基于农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农地利用系统评价的模糊性特征 ,以曲周县为例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县域农地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农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 ,允许多个中间状态存在 ,使评判结果更为精确。为农地利用系统这类复杂系统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数学框架
关键词:
农地利用系统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立 唐柳
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值是碳减排的关键步骤,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重要。本文通过计算曲周县2000-2011年的碳源和碳汇值,对该地区的碳平衡进行了分析。在曲周县2000-2011年能源消耗量、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状况和其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系数法估算碳源和碳汇值。分析结果得出,在2000-2011年期间,曲周县碳源和净碳源值是快速增加的,而单位GDP碳排放值和净排放值呈减少趋势。通过灰色模型对2012-2020年期间曲周县碳源和碳汇值进行预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通过GM(1,1)建立的预测模型足够精确,能够达到准确预测和可行的目的。预测结果显示,在2012-2020年曲周县...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平衡 灰色模型 曲周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郭巧苓 潘丹
基于2002—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从经济学角度测算水稻、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过量施肥程度,并探索过量施肥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的过量施肥程度较高,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过量施肥程度分别为43.48%、34.58%和32.76%,三者平均过量施肥程度达到36.94%。(2)从时序变化来看,三种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变动态势均经历了先持续下降(2002—2004年)再波动上升(2005—2015年)两个阶段。(3)从空间差异来看,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由高到低的区域排序依次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北部高原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4)三类粮食作物化肥减量潜力较大的省份分别为:水稻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河北、山东和江苏,可减少化肥使用总量为137.48万t;小麦集中在山西、安徽、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江苏,可减少化肥使用总量为208.78万t;玉米集中在吉林、广西、湖北和云南,可减少化肥使用总量为102.75万t。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路欣怡 杨智慧 张璐 温良友 廖宇波 陈文广 孔祥斌
[目的] 研究适用于集约化农区县域尺度的耕地健康评价方法,为指导县级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系统观构建了以耕地本底宜耕性、产品可接受性及环境可承受性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数和法、最小限制因子法,计算得各子系统对应指数;借助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评价县域耕地健康状态,分析各子系统状况、子系统间的协调性程度及综合协调性水平高低,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典型区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 1)曲周县耕地系统的协调性整体状况较差,其中中部及东部区域系统不协调明显,以曲周镇为代表的地区协调性处于高等综合水平,但面积仅占曲周县耕地总面积的10.1%。2)全县耕地本底宜耕性较好,受土壤质地等要素限制,较差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仅占全县耕地的12.07%。3)全县耕地输出产品可接受性从优至差占比依次为37.32%、36.27%和26.40%,其中白寨镇、南里岳乡等乡镇粮食生产处于弱稳定状态。4)在耕地总体环境风险较小的同时,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伊庄乡环境可承受性差的耕地面积占比可达本区域耕地面积的61.33%。[结论] 文章构建的基于系统协调的耕地健康评价框架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可有效识别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综合反映耕地健康状态及其在县域尺度内的空间分异情况,丰富了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研究,可为县域耕地健康评价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可依据评价结果选择县域耕地健康提升路径,针对性采取退耕、休耕等措施,落实国家耕地休养生息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家恒 江丽 陈鑫 丁晨阳 安萍莉
为研究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方法的县域休耕适用性,以曲周县为例,对比基于种植强度、农业投入产出、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时序性的4种耕地利用强度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基于土地利用时序性和基于投入产出的耕地利用强度评价方法对曲周休耕的适用性较好,可从宏观层面辅助区域休耕决策;2)基于种植强度和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耕地利用强度评价结果与曲周县耕地利用特征较为不符,不宜应用于曲周县休耕。4种评价方法均是对区域耕地利用强度的宏观评价,若从微观层面评价耕地利用强度,制定具体休耕措施需引入地块尺度的区分不同耕作方式的指标。
关键词:
耕地利用强度 评价指标体系 休耕 适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钰莹 郝晋珉 牛灵安 陈丽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里程,王禄生,何进平,车代铭,汪宏,萧庆伦
作为“农村互助医疗实验研究”的试点县,贵州省开阳县的互助医疗制度已运行了6个月。“开阳模式”是建立在互助医疗理论和观念基础上的具体操作方案,具体描述了开阳县互助医疗的实施方案以及实施6个月以来的初步结果,对制度实施初期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为建立和完善农村有组织的卫生筹资体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 互助医疗 初期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蕴琦 郝晋珉 张金懿 武子豪 孙逸航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承诺并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以期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厘清土地利用碳排放产生机制并合理预测碳排放,以曲周县为研究区,采用排放系数法、样地清查法、IPAT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度量曲周县2009—2019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并预测81类情景组合下2030年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1)曲周县2009—2019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耕地、建设用地是两大碳排放源;2)预测首先按人均GDP设置,进一步根据人口、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共设置81类情景组合:当GDP处于高速发展时,曲周县未来碳排放总量模拟值区间为50万~221万t;当GDP处于惯性发展时,上升趋势组区间分别为51万~119万t,最小值为45万t,下降趋势组最小值29万t;当GDP处于低速发展时,呈下降趋势的两组最小值分别为21万和12万t,另一组在2030年预测值为35万~50万t。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碳排放,摸清地类碳属性可为预测碳排放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抓手。综上,曲周县可通过人口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路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文婷 王楠 张金懿 郝晋珉
为探寻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选取2011—2017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构建基于产业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采用信息熵、结构变化率、偏差系数、单位产值占地率、Pearson相关系数等模型与指标,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变化情况,并深入探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曲周县作为处于工业化早中期过渡阶段的农业大县,其第一产业用地、第二产业分别主导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存在着土地利用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曲周县产业结构变化强度大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第一和第三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过低,土地利用集约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曲周县应全面提升第一产业用地效率,推进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的集约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合理安排第三产业、后备产业用地布局,同时加强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衔接,促进二者共同优化。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结构 关联性 曲周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选杰
本文对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科技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1 世纪初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建议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