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7)
2023(7167)
2022(6091)
2021(5381)
2020(4241)
2019(9450)
2018(9328)
2017(16595)
2016(9489)
2015(10617)
2014(10503)
2013(10386)
2012(10180)
2011(9555)
2010(9703)
2009(8704)
2008(8566)
2007(7702)
2006(7095)
2005(6597)
作者
(31774)
(26579)
(26493)
(24773)
(16837)
(12933)
(11925)
(10454)
(9957)
(9598)
(9100)
(8834)
(8777)
(8727)
(8538)
(8115)
(8095)
(7840)
(7656)
(7653)
(7147)
(6730)
(6568)
(6156)
(6134)
(6116)
(6047)
(5901)
(5669)
(5441)
学科
(42237)
经济(42195)
(20988)
管理(19762)
地方(17194)
中国(16126)
(14183)
企业(14183)
(13468)
(10954)
业经(10686)
地方经济(9990)
方法(9869)
农业(9681)
(9175)
(8273)
金融(8270)
(8033)
银行(7999)
数学(7950)
数学方法(7881)
(7857)
环境(7562)
(6978)
(6944)
(6873)
贸易(6860)
发展(6852)
(6829)
(6533)
机构
学院(136687)
大学(133422)
研究(58927)
(51906)
经济(50717)
中国(42647)
管理(41481)
科学(40471)
(35958)
理学(34185)
理学院(33592)
(33323)
管理学(32835)
管理学院(32597)
研究所(30408)
(30380)
农业(28599)
中心(25299)
业大(25022)
(23502)
(23389)
(21995)
(20940)
(20677)
师范(20318)
科学院(19707)
北京(19634)
(18930)
技术(18692)
财经(17489)
基金
项目(89044)
科学(67778)
研究(61138)
基金(60872)
(56246)
国家(55734)
科学基金(44667)
(38376)
社会(36429)
社会科(34358)
社会科学(34351)
(32330)
基金项目(31807)
自然(29559)
自然科(28816)
自然科学(28810)
自然科学基金(28245)
教育(27095)
(26660)
资助(24333)
编号(23875)
重点(21532)
发展(20569)
(20201)
成果(20019)
计划(19464)
课题(19102)
(18742)
科技(18519)
创新(17672)
期刊
(68532)
经济(68532)
研究(42786)
中国(36645)
(35421)
学报(31249)
科学(25919)
农业(24091)
大学(21420)
学学(20399)
教育(18304)
管理(17159)
(17119)
(15069)
金融(15069)
(13150)
业经(12804)
技术(11180)
经济研究(10990)
财经(8589)
问题(8554)
业大(8542)
(8045)
科技(7940)
(7513)
农业大学(7240)
世界(6754)
(6560)
商业(6459)
(6379)
共检索到227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佟鑫宇  乌木提·巴合提别克  李亚伟  朱丽颖  杜鹏禹  邹莉  
【目的】对参与暴马桑黄麦角甾醇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C-24甾醇甲基转移酶基因(ERG6)进行克隆及差异表达,探究ERG6基因在暴马桑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麦角甾醇高产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克隆暴马桑黄ERG6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SDS-PAGE检测暴马桑黄ERG6基因原核表达情况。克隆ERG6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下暴马桑黄ERG6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暴马桑黄麦角甾醇含量。【结果】成功克隆得到ERG6基因c DNA全长,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ERG6基因能够在原核系统成功表达出目的蛋白且目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蛋白,同时发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蛋白表达量也逐渐增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996 bp,编码331个氨基酸,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具有4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ERG6启动子具有1个核心启动区和4种可能参与基因调控的转录因子,除具备典型启动子功能元件,还具有茉莉酸甲酯、赤霉素和脱落酸等多种响应元件。荧光定量及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暴马桑黄不同发育阶段,ERG6基因表达情况和麦角甾醇含量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结论】ERG6基因在暴马桑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中起正向调控作用,结果可为培育暴马桑黄麦角甾醇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增才  唐玉倩  佟鑫宇  邹莉  
【目的】对参与暴马桑黄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S)基因进行克隆及诱导表达研究,以期深入了解暴马桑黄的生长发育机制,为获得优质高产的暴马桑黄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暴马桑黄GGPS基因cDNA全长及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qRT-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暴马桑黄GGP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MeJA诱导下赤霉素含量的变化;电子天平称量暴马桑黄菌丝体生物量;SDS-PAGE检测暴马桑黄GGPS基因原核表达情况。【结果】将克隆得到的暴马桑黄GGPS启动子和基因分别命名为SbGGPS启动子和SbGGPS基因。SbGGPS启动子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含有CAAT-box、TATA-box典型的启动子作用元件之外,还含有MeJA响应元件。基因分析发现,SbGGPS基因cDNA序列全长945 bp,共编码314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35.89 k Da,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荧光定量分析、赤霉素含量测定及生物量检测结果表明,SbGGPS基因转录水平、赤霉素含量及生物量均随着MeJA浓度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三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SDS-PAGE结果显示,SbGGPS基因能够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出蛋白。【结论】通过对SbGGPS基因的克隆及诱导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暴马桑黄赤霉素生物合成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少帅  于潇含  杨丹丹  秦贞奎  
SOX9是SOX家族的SOXE亚族成员,在脊椎动物骨骼发育、胰腺发育、性别决定与分化以及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ox9在不同种类脊椎动物性腺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无脊椎动物性腺中的表达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sox9(Cf-sox9)全长的c DNA序列,其长度为2835 bp,开放阅读框为1413 bp,编码470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SOX家族的HMG-box和SOXE亚族的高保守区域,但没有脊椎动物羧基端的Pro-Gln-Se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董章勇  宾淑英  廖泓之  林进添  
【目的】扶桑绵粉蚧是我国重要的入侵生物,其繁殖能力强,能危害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等多种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可为揭示扶桑绵粉蚧GSTs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其各个虫态的表达谱。【结果】克隆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51bp的片段,编码217个氨基酸。DNA编码区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90,123,67和70bp;分隔的5个外显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静  孙洋  谭永安  肖留斌  姜义平  柏立新  
【目的】制备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多克隆抗体,并检测甜菜夜蛾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中的Vg蛋白表达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Vg转运与利用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以羽化24 h的甜菜夜蛾雌成虫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甜菜夜蛾Vg基因片段,其包含vitellogenin-N结构功能区。将Vg目的片段连入pMD-19T载体后进行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准确性及编码蛋白的特性。将测序正确的Vg基因片段通过Nde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进强  王晓谰  李永娟  吴深基  赵璐  
前黑素小体蛋白a (premelanosome protein, pmela)基因是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有着重要影响。为探讨pmela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对pmela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同时采用qRT-PCR比较pmela在野生型虹鳟(虹鳟)、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和杂交F_(1)代受精期至孵化后3个月不同发育时期及成鱼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获得pmela基因cDNA全长序列3476 bp,包含253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84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mela为疏水性蛋白且存在PKD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发现,虹鳟Pemla氨基酸序列与红鲑(Oncorhynchus nerka)的同源性高达97.75%;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虹鳟与红鲑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类(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显示,pmela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胚胎及出膜后各时期均有表达,在受精期至16细胞期中的表达为虹鳟高于金鳟,出膜后该基因在金鳟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均高于虹鳟,且在4细胞期、16细胞期、原肠期、神经期、体节期、心跳期、1 day post-hatching (1 dph)、3 dph、5 dph、7 dph、10 dph、1 month post-hatching (1 M)和2 M时期中,虹鳟与金鳟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各组织中,pmela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眼睛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杂交F_(1)代中,pmela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双亲类似,且在大部分相同时期和组织中的表达与双亲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pmela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虹鳟体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可能参与其体色的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mela基因在虹鳟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飞  王孝波  冯新港  靳亚平  杨健美  苑纯秀  林矫矫  
【目的】分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的表达特征,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虫体发育的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7 d童虫cDNA为模板,通过RACE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β-catenin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β-catenin部分cDNA序列为模板,构建原核pET28a-β-catenin-310重组质粒,表达β-catenin蛋白。以纯化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以此抗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ting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柳学周  臧坤  徐永江  李春广  史宝  王妍妍  
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了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β亚基的cDNA全长序列,检测了LHβ亚基mRNA的组织表达水平,揭示了垂体、肝脏和卵巢中LHβ亚基mRNA在卵巢发育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了血浆LH和雌二醇(Estrodiol,E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漠斑牙鲆为卵巢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性鱼类,LHβ亚基cD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家宝   汪紫嫣   杨志刚   陈阿琴  
Sirtuins (SIRT)是一类NAD+依赖性Ⅲ类去乙酰化酶家族,广泛参与生物体各项生理活动,特别是在卵巢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斑马鱼(Danio rerio) SIRT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蛋白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并探究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斑马鱼8个SIRT基因分布于斑马鱼的8条染色体上,序列长短不一,最长为SIRT6 (140 265 bp),最短为SIRT4 (7 101 bp),编码区为3~14个不等。斑马鱼SIRT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低,但都具有Sir2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斑马鱼SIRT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除SIRT3外,均为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斑马鱼SIRT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斑马鱼SIRT1、SIRT2、SIRT3.2和SIRT4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青鳉(Oryzias latipes)具有共线性关系。蛋白互作网络(PPI)预测发现,SIRT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SR1)、叉头盒转录因子家族(FOXOs)、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SODs)等具有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卵泡发育过程中,SIRT1和SIRT2主要在卵黄发生中期(MV)表达;SIRT3和SIRT4主要在充分生长未成熟期(FG)表达;SIRT3.2、SIRT5、SIRT6和SIRT7主要在成熟期(GVBD)表达。本研究阐明了斑马鱼SIRT基因家族进化发育关系、结构功能特征以及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SIRT家族在鱼类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家宝   汪紫嫣   杨志刚   陈阿琴  
Sirtuins (SIRT)是一类NAD+依赖性Ⅲ类去乙酰化酶家族,广泛参与生物体各项生理活动,特别是在卵巢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斑马鱼(Danio rerio) SIRT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蛋白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并探究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斑马鱼8个SIRT基因分布于斑马鱼的8条染色体上,序列长短不一,最长为SIRT6 (140 265 bp),最短为SIRT4 (7 101 bp),编码区为3~14个不等。斑马鱼SIRT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低,但都具有Sir2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斑马鱼SIRT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除SIRT3外,均为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斑马鱼SIRT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斑马鱼SIRT1、SIRT2、SIRT3.2和SIRT4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青鳉(Oryzias latipes)具有共线性关系。蛋白互作网络(PPI)预测发现,SIRT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SR1)、叉头盒转录因子家族(FOXOs)、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SODs)等具有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卵泡发育过程中,SIRT1和SIRT2主要在卵黄发生中期(MV)表达;SIRT3和SIRT4主要在充分生长未成熟期(FG)表达;SIRT3.2、SIRT5、SIRT6和SIRT7主要在成熟期(GVBD)表达。本研究阐明了斑马鱼SIRT基因家族进化发育关系、结构功能特征以及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SIRT家族在鱼类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方璐  徐永江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周鹤庭  柳学周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在鱼类的应激与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HSP70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为探讨热休克蛋白在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鱼师) (Seriola lalandi)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获得了黄条(鱼师) hsp70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了其组织分布及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黄条(鱼师) hsp70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332 bp,其中,5′-UTR长度为187 bp,ORF长度为1920 bp,3′-UTR长度为225 bp,编码63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70.1 kDa,等电点为5.16。黄条(鱼师) hsp70 mRNA的组织表达具有性别二态性差异,其中,在雌性鳃、心、脾脏和卵巢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且以卵巢中表达量最高;雄性垂体、鳃、头肾和精巢组织显著高表达(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冬  王玲  丛胜波  王金涛  李文静  万鹏  
【目的】克隆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阐明该基因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释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PgosPBAN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DNAMAN 6.0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Protparam、Chou&Fasman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Pgos 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分析交配行为和棉花挥发物对Pgos PBA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获得了Pgos PBAN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Y987647,该基因c DNA全长1 46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618 bp,编码20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21 bp,3′端非编码区长722 bp;Pgos PBAN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滞育激素、α神经肽、β神经肽、PBAN和γ神经肽5种神经肽,N端还含有一个23氨基酸的信号肽;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2.41 kD,等电点为9.25;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gos PBAN与15种鳞翅目昆虫的PBAN位于同一分支,其中与Pgos PBAN进化关系最近的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PBAN(GenBank登录号:ALM30314.1),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基因;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明显的表达特异性,以成虫期的表达量较高,幼虫期次之,蛹期最低;PgosPBAN在红铃虫雌、雄成虫体内均有表达,且1—5 d内雄性成虫Pgos PBAN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成虫;交配后1—3 d的红铃虫体内Pgos PBA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处女蛾;暴露于棉花挥发物1—5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未受到显著影响,而1、8 d雌成虫及8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明确了PgosPBAN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了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根据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的调控关系,推测该基因不仅参与了红铃虫雌性信息素的合成释放,在调控雄性信息素以及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仙  熊显荣  兰道亮  陈伟明  胡嘉嘉  蔡雯祎  李键  
【目的】研究牦牛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CCND2)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牦牛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的表达。【方法】以牦牛为研究对象,提取卵巢的总RNA进行反转录为第一链c DNA,根据Gen Bank中黄牛CCND2的m R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NM_001076372.1),使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应用PCR方法对CCND2基因扩增克隆,并测序获得CCND2基因完整的CDS区序列及部分5′端和3′端UTR区。使用Protparam、SOPMA、SWISS-MODEL及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