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0)
2023(10043)
2022(8697)
2021(8077)
2020(6522)
2019(14709)
2018(14635)
2017(27963)
2016(15220)
2015(16756)
2014(16005)
2013(15532)
2012(14431)
2011(12965)
2010(13049)
2009(12160)
2008(11485)
2007(10028)
2006(9006)
2005(7967)
作者
(40470)
(33759)
(33476)
(31714)
(21782)
(16200)
(15265)
(12869)
(12816)
(12203)
(11410)
(11230)
(10674)
(10465)
(10410)
(10363)
(10024)
(10022)
(9814)
(9704)
(8241)
(8179)
(8108)
(7641)
(7618)
(7464)
(7407)
(7319)
(6642)
(6572)
学科
(56619)
经济(56561)
管理(42097)
(39094)
(31152)
企业(31152)
方法(19056)
中国(19055)
(18607)
地方(17013)
数学(16368)
数学方法(16109)
(14516)
业经(13206)
农业(12320)
(11296)
(11126)
(10911)
贸易(10904)
环境(10631)
(10534)
(10489)
(9039)
理论(9002)
技术(8643)
(8588)
银行(8572)
(8418)
财务(8396)
财务管理(8383)
机构
学院(202302)
大学(196452)
(80446)
经济(78434)
管理(76503)
研究(70907)
理学(65040)
理学院(64187)
管理学(63118)
管理学院(62696)
中国(53878)
科学(43376)
(42358)
(37830)
(34803)
中心(32845)
(32213)
研究所(31475)
(30636)
(29496)
师范(29308)
财经(29155)
(28037)
业大(27368)
(26888)
北京(26381)
(26224)
农业(23805)
师范大学(23291)
经济学(23205)
基金
项目(135058)
科学(107228)
研究(102315)
基金(96318)
(82982)
国家(82265)
科学基金(71227)
社会(64114)
社会科(60653)
社会科学(60638)
(54187)
基金项目(51295)
教育(46258)
自然(45850)
(45452)
自然科(44692)
自然科学(44684)
自然科学基金(43811)
编号(43401)
资助(38014)
成果(34623)
(31020)
重点(30602)
课题(30529)
(28625)
(28037)
创新(26167)
(25661)
国家社会(25514)
(25441)
期刊
(95939)
经济(95939)
研究(62446)
中国(40214)
(28521)
(28410)
管理(27824)
科学(27552)
学报(25672)
教育(23731)
(20154)
金融(20154)
农业(19586)
大学(19389)
学学(18066)
业经(17542)
技术(16952)
经济研究(15163)
问题(13484)
财经(13248)
资源(12012)
(11461)
(10976)
现代(10629)
(10405)
(10180)
图书(9986)
(9601)
论坛(9601)
商业(9031)
共检索到309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宸铭  范钦栋  李延锋  彭茜  赵清贺  张雯龙  
测评城市交通运转效率、识别关键枢纽路段,对于提升城市韧性、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或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空间句法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城市路网运转效率评价方法,从“全局—局域”“穿行性—集成性”综合集成的视角评价了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前后的路网效率变化情况,开展关键节点识别和故障路段修复次序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文章所提出的路网效率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刻画城市道路网综合运转状态,定量评估网络节点失效对路网运转性能的影响程度。(2)交通网的受损将影响到交通流的重新分配,导致交通流分布与沿线设施的关联度下降。灾后交通运转效率的降低是绕行行为增加、路网集成能力减弱、局部出行行为减少以及交通流与沿线设施分布不匹配综合作用的结果。(3)根据路网效率恢复弹性可对比择优不同的修复策略,确定关键节点的修复次序,位于主干道上的半阻断点较之位于次干道上的全阻断点宜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睿  王军  李梦雅  
为了揭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对应急响应服务功能的影响,论文基于高精度城市洪涝模型(FloodMap)和增强型两步移动搜寻法(E2SFCA),对暴雨内涝灾害影响下上海市中心城区消防服务可达性进行精细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百年一遇暴雨内涝情景下,内涝最严重时积水深度超过50 cm的淹没范围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分布态势,淹没总面积约1.5 km~2,可导致471条路段(约占路网全长5.11%)通行受阻。(2)上海市中心城区消防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大体呈现出由黄浦江两岸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态势,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并不明显。(3)与正常天气条件相比,暴雨内涝情景下不可达单元(250 m×250 m)数量显著增多,夜间低峰、早高峰、白天平峰和晚高峰时段分别增加36.32%、35.89%、39.07%和32.01%;从暴雨内涝的过程(全程120 min)上看,在雨峰后半段((30, 45] min)不可达单元数量最多,消防服务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程度最大。(4)消防服务可达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值聚集区("高—高"型)主要位于黄浦江两岸以及浦西边缘地区,低值聚集区("低—低"型)主要位于西北和西南区域,这2类聚集区呈"团块状"分布,而"高—低"型和"低—高"型集聚均不显著。(5)研究区内消防服务可达性与需求的空间失配现象("低需求—高可达"或"高需求—低可达")较为明显,而暴雨内涝会加剧空间失配问题。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城市洪涝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郄子君   白娜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灾害事件的复杂性、耦合性日益加剧,亟待优化协同高效的风险治理模式。为此,本文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其基于应急预案的组织间计划协作网络和两个不同时间阶段下的响应协作网络,并对三种网络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应急系统分别构建的协作网络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一方面源于应急预案本身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实际响应出现失灵;此外,实际响应协作网络在政府危机学习作用下呈现自动演进优化特征,趋于核心组织统一指挥、组织间紧密联系、协调分工的应急网络结构。建议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应急预案动态调整并建立政府危机学习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振国  温家洪  
以上海市普陀区金沙居委地区为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开展了城市社区尺度的4种排水条件下8种重现期暴雨的32个内涝灾害危险性情景模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各种情景的暴雨内涝危险性均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的金沙新村和解放村,但危险性程度和影响范围随着排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大,高危险性面积在4种排水情景下均呈增大趋势,中危险性面积除在0mm/h排水情景下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外,其余均呈持续增大的趋势,低危险性面积在18mm/h和36mm/h排水情景下呈持续减小趋势,在0mm/h和50mm/h排水情景下分别呈持续增大和先增后减的趋势;③随着排水量的增大,高危险性面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明  郑姗姗  
提高地方政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是夯实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准确把握重大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本文选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全面回顾灾害演进过程和地方政府应急举措直观地呈现自然灾害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机制,在理念—体系—能力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理念偏差、体系缺陷和能力不足共同导致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不彰;在此基础上结合开放系统理论提炼出理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演进的一般模型。研究结论指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是理念、体系和能力发展质量及其互动关系的功能函数;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效能需通过催生内在动力和承接外在压力推进应急管理理念现代化,并以应急管理理念现代化引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鑫   黄弘   于富才   吴爱枝   时德轶   张鹏  
社区韧性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韧性压力测试的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该文基于韧性曲线提出了通用的社区韧性压力测试分析框架,以暴雨内涝灾害为例,构建了12种压力测试暴雨情景,基于水动力学方法建立暴雨内涝模型,提出了融合管网排水能力与淹没时空特征的暴雨内涝灾害下社区韧性压力测试方法。以某社区为例,结合实验监测数据,开展了社区暴雨内涝韧性压力测试。结果发现,暴雨内涝灾害时社区韧性受降雨历时影响不大但与小时雨强呈正相关,在200.0 mm/h的极端降雨情景下该社区约44%区域被淹,管网排水能力完全恢复需5.7 h。基于测试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暴雨内涝灾害下社区韧性提升建议。该分析框架和方法可为社区韧性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静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高集中”及土地资源“高消耗”进一步加重极端天气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成为困扰城市的灾害之一。城市内涝的不确定性致使城市传统的物理防护难以为继,亟需提高城市承洪韧性来降低其负效应。因此,文章以暴雨型城市内涝为例,构建城市空间格局要素与城市承洪韧性之间的理论联系,并指出人防能力作为该理论框架的核心环节连接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城市承洪韧性的提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王小天  李玥琪  
[目的/意义]利用事理图谱对重大突发事件下网络舆情UGC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呈现舆情事件之间的因果演化过程及演化路径,从而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疏导和管控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构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UGC事理图谱模型,给出规则模板和句法模式,提取明确因果事件对和模糊因果事件对,结合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河南暴雨救援事件下的微博舆情分析,从而实现事理图谱构建;通过K-means聚类将相似度较高的舆情事件泛化,构建抽象事理图谱。[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构建的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UGC事理图谱模型,可以对网络舆情的因果事件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事理图谱可以帮助更好地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抽象事理图谱可以帮助进一步分析网络舆情UGC的演化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毕樱瑛  李玥琪  
[目的/意义]在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节点影响力对社交网络舆情的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全面科学的社交网络意见领袖节点影响力指数及计算分析模型可以更好地识别关键意见领袖,更好地监督和引导舆情走向。[方法/过程]基于信息论和p指数的相关理论,从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受认可度、情感联系度和网络传播度3个维度构建意见领袖节点影响力OLEI指数算法,并提出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节点影响力指数计算及分析模型。结合自然灾害“7·20”河南暴雨中典型舆情话题对所构建的OLEI指数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OLEI指数中受认可度能够反映社交网络用户对其他用户产生的舆论影响程度和信任支持程度;情感联系度可以反映意见领袖节点引发社交网络较大的用户情感波动,意见领袖的网络传播度越大,其在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地位越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景景   钟晓萍  
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构建的系统性不断增强、社会化程度持续提高。河南“7·20”暴雨灾害的粮食应急保障应对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其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注重全过程管理,发挥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的协同效应,成功化解了极端天气引致的区域粮食安全风险。同时,此次应对也暴露出顶层设计、体系设置、参与主体、关键环节、决策工具、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应厘清导向、重点、抓手和理念,构建更加完备的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加大对主要区域、关键节点、核心企业的支持,加快粮食安全风险情景构建,提升全民参与的政社协同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敏   曹蕾   杨学亮   张云路  
[目的]以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为研究区域,构建应对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并提出具体的生态空间要素优化策略,以期降低暴雨灾害及其带来的潜在生态威胁对于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方法]文章从水安全、地质灾害、生物保护3大方面,基于GIS水文分析、水量平衡计算及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应用,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建立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综合考虑前期现状单一要素安全格局及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空间韧性网络,并针对生态空间要素提出具体优化措施。[结果]佛子庄乡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高、中、低安全3大区域分别约占52%、40%、8%,基于各大生态安全格局并结合各现状生态要素分布形成由“一带、多廊、五斑块、多节点”组成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并针对重要的乡村生态空间要素(山体、水系、重要湖泊、湿地、农田、林地等)分别提出优化策略,最终构建了“现状情况分析及关键因子识别-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优化”的抵御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路径。[结论]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应对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路径的构建方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不仅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加强了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推动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更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安全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岑  王晓峰  黄先超  
以南宫山景区游客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灾害知识、防减灾态度、防减灾行为及有限理性4个方面构建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微积分与高斯拟合函数通过Matlab编程进行感知理性评判;采用指数模型建立风险感知指数,对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的可信度、感知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对策。结果表明:南宫山景区游客感知理性度较高,风险感知调查结果可信度高;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减灾态度表现最优,减灾行为表现最差。据此提出了景区应完善灾前知识宣传与培训机制、建立暴雨预警系统并制定灾后游客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启龙  陈鑫  俞布  潘文卓  宋健  
暴雨洪涝灾害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系统,在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基础上,根据杭州市1959~2009年的降水资料、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区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考虑到降水、地形、水系以及GDP和耕地等因子,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制以100m×100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杭州暴雨洪涝风险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杭州暴雨洪涝风险高值区主要在杭州市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和桐庐县的富春江流域、淳安千岛湖西南部地区。暴雨洪涝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山谷、河边、江边、人口密集地区等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扈海波  
城市暴雨积涝风险突增效应研究对揭示此类风险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城市化过程的关系,及用于城市地区灾害风险识别及风险预警均有重要价值。本文从城市因素(地表粗糙度、气溶胶及城市热岛等)影响城市地区降水过程,以及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UCC)影响城市地表水文反应过程2个方面综合论述风险突增效应研究的进展及主要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总结了现有文献所用的暴雨危险性的主要评估模型,认为暴雨危险性计算需要结合雨强及暴雨持续时间。城市地表对暴雨积涝的敏感性分析需借助城市水文模型;在模型分析过程中,应注重雨量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资料的可获取性及概化。为定量评估城市暴雨积涝风险突增效应,需要使用更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资料分析暴雨危险性特征,通过细化及发展城市水文模型,完成敏感性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危险性及敏感性特征,评估城市地区暴雨积涝风险,揭示暴雨积涝风险在城市地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及风险突增效应。相关成果可用于城市暴雨积涝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及风险管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丙离  
豫中岗丘区和伏牛山南麓是河南暴雨多发区,暴雨给附近和中下游地区带来严重灾害。本文从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方面分析了豫中暴雨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该灾害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