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78)
- 2023(3319)
- 2022(2775)
- 2021(2760)
- 2020(2274)
- 2019(5106)
- 2018(5039)
- 2017(8891)
- 2016(5189)
- 2015(6107)
- 2014(6143)
- 2013(5883)
- 2012(5927)
- 2011(5209)
- 2010(5536)
- 2009(5390)
- 2008(5673)
- 2007(5312)
- 2006(4711)
- 2005(4522)
- 学科
- 济(21118)
- 经济(21091)
- 管理(15815)
- 业(12528)
- 企(10825)
- 企业(10825)
- 方法(8124)
- 学(7707)
- 中国(6361)
- 数学(6186)
- 数学方法(6029)
- 农(5406)
- 财(4789)
- 理论(4714)
- 制(4439)
- 业经(4346)
- 环境(4262)
- 划(4193)
- 和(4127)
- 贸(4049)
- 贸易(4041)
- 教育(3928)
- 易(3927)
- 策(3614)
- 银(3599)
- 银行(3583)
- 地方(3565)
- 农业(3558)
- 行(3447)
- 融(3382)
- 机构
- 大学(81243)
- 学院(78916)
- 研究(30316)
- 济(29206)
- 经济(28427)
- 管理(25357)
- 中国(23072)
- 理学(21147)
- 理学院(20820)
- 管理学(20250)
- 科学(20200)
- 管理学院(20121)
- 京(18455)
- 所(16316)
- 农(15517)
- 研究所(14751)
- 财(14247)
- 中心(13484)
- 江(12914)
- 业大(12440)
- 农业(12371)
- 范(12205)
- 师范(12042)
- 北京(11880)
- 财经(10883)
- 院(10772)
- 州(10193)
- 经(9889)
- 师范大学(9758)
- 省(9559)
- 基金
- 项目(48706)
- 科学(37628)
- 基金(35132)
- 研究(33822)
- 家(31609)
- 国家(31311)
- 科学基金(25691)
- 社会(20934)
- 社会科(19589)
- 社会科学(19585)
- 省(18443)
- 基金项目(17712)
- 自然(16960)
- 自然科(16597)
- 自然科学(16594)
- 自然科学基金(16289)
- 划(16250)
- 教育(15792)
- 资助(14812)
- 编号(13071)
- 成果(11962)
- 重点(11368)
- 部(10539)
- 发(9990)
- 课题(9756)
- 计划(9405)
- 科研(9397)
- 创(9161)
- 大学(9059)
- 教育部(8785)
共检索到129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高力克
平克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呈现一个暴力减少的过程,这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件事,它表征着人类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战胜“心魔”的过程。暴力下降,是“国家的平靖”、“文明的过程”、“人道主义革命”、二战以来“长期和平”、武装冲突的节制化形成的“新和平”、“权利革命”的结果。平克以暴力下降为进步之尺度的低调历史观和“减少痛苦”的低调道德观,虽然缺乏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理想主义色彩,却体现了现代“文明”之伟大的人道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人性升华过程。暴力下降之所以对于人类历史至关重要,在于其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一人道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人类文明进步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关键词:
暴力 文明 历史 道德 进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明生
二战结束60年之际,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联合国理念"应当得到进一步强调。但战后日本还存在着"明治百年"的历史观,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关于福泽谕吉的评价。研究表明福泽谕吉的思想对于日本走上侵略和战争的道路负有历史责任。而《新历史教科书》妄图将无历史伦理价值判断的历史观带给日本青少年,其祸害无穷,中日两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共同联合起来,阻止这种历史观的推行,为坚持正确的历史教育而努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文佳 刘伟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理解为"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种解释模式,这是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延续和统一。目前人们大多以"人本主义"的文化结构来解读马克思历史观,看似高扬人主体地位的背后其实是人的价值的缺失和实践的不在场。要想深入探讨马克思历史观的实质,问题的关键还应该在于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意识,以人的"在场"问题为核心观点,表明人的本质通过劳动实践生成,整个社会历史也是向人而生并通过实践创造发展的,进而明确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性运动,在实践中也具有现实趋向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康之
对于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存在而言,伦理与政治往往成为人们的关注重心。我们当前处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而后工业化则是一场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转型的运动,意味着后工业社会将被开拓出来。因而,后工业社会的伦理与政治将是什么样子,就是一个需要我们现在加以思考的问题。从人类历史看,农业社会的伦理与政治尚未实现分化,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在工业社会中,随着社会生活的领域分化以及认识上的科学分化,伦理与政治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研究上都被区分了开来。然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社会对伦理与政治的区分在实践上产生了诸多恶果,在理论上也出现了逻辑自反。可以预见,人类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进程将是伦理与政治相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
后工业化 伦理 政治 理性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阎宇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历史视角总结了党领导人民的“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个坚持,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制胜之道、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治国理政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实践中,带领各级政府聚焦时代问题和历史任务,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目标导向,通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引领公共行政中的治理观念与制度方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中之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现代消费伦理研究。要从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统一中评价把握节约的内涵;在资源节约与拉动内需的互动中建设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
消费 伦理 节约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万颀钧 王宇峰
收益的计量和报告,一直被视为会计领域的核心内容。会计收益报告的目标及收益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本文研究阐述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变化,收益报告目标与收益观念从历史观、信息观到计量观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信息观 计量观 干净盈余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陈国辉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在财务报告的演进过程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渐渐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历史观是早期观点,信息观和计量观则是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是实践推动的结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炎秋 邓智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翻译为“史学观点”是不大妥当的。在恩格斯两篇涉及“历史观点”的重要文献中,“历史观点”的核心内涵都是“现实”。恩格斯的“现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下的现实;二是过去的现实或者说历史上的现实;三是作者、批评家的思想与认识立足当下的现实,同时符合历史的现实。其基本指向是“真正的现实”。恩格斯的“历史观点”与其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一,“历史观点”促进了恩格斯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转向;其二,二者相互契合;其三,二者相互促进。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军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职业精神生产者的出现和扩大。唯物史观的创立,终结了观念决定历史的神话、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神话、历史宿命论的神话,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图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摈弃从观念到观念、从文献到文献、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范式,从实践的不同历史形态的变化入手,展开活的历史研究。
关键词:
哲学 历史观 观念神话 分工 唯物史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望华
马克思的经济服务观包含着以服务产品的形式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一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以及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三重伦理内涵,它揭示出服务是经济价值和精神道德价值的统一,给人们开启了一个理解现代服务观的辩证法视野,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服务型社会构建中存在的双重基本矛盾关系的理论视域。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服务观 伦理内涵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韦正翔
多数人说的"普世伦理"指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这种"普世伦理"的,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都是这种"普世伦理"的支持者,后来因为发现这种"普世伦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走向了科学共产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普世伦理 自由 平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雅沙
企业伦理在市场化及相随而生的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的生成和流转,对社会效益和秩序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价值指向关涉到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双重关系。我国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企业伦理的缺失,导致对人的漠视和环境维度的缺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作为市场经济的生成概念,企业伦理精神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双重视野中进行制度的革新和文化的重塑,以契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关键词:
市场化 企业伦理 生成 构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冰杨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政企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竞争型的利益博弈关系,在"道德"与"利益"目标上还未构成合理而必要的张力,往往陷入"囚徒困境"。而后工业化的历史性变革,预示着合作秩序主导的网格社会治理结构即将生成,政府与企业作为两大治理主体,必须相应地转向平等的、富有"耦合力"的合作博弈。这意味着,应当遵循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总原则,来引导和调整我国政府与企业利益博弈的伦理方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当代中国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向度,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伦理导向和道德支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向度以逻辑生发为起点,体现在以消解文明悖论、振兴中华文明、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内不断深化发展,构建了以经济伦理任务、政治伦理职责、社会伦理模式、生态伦理理念、全球伦理观照为核心要素的伦理意蕴的有机整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实践进路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要,形成了达成伦理精神共识、汇聚伦理行动力量、确立伦理道路方向、应对伦理时代变局的多维实践体系。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伦理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