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2)
- 2023(1866)
- 2022(1627)
- 2021(1486)
- 2020(1272)
- 2019(2893)
- 2018(2779)
- 2017(4593)
- 2016(3045)
- 2015(3318)
- 2014(3253)
- 2013(3279)
- 2012(3169)
- 2011(2852)
- 2010(2849)
- 2009(2687)
- 2008(2645)
- 2007(2399)
- 2006(2023)
- 2005(1791)
- 学科
- 济(9427)
- 经济(9421)
- 业(5664)
- 学(5579)
- 方法(5538)
- 管理(5410)
- 数学(4797)
- 数学方法(4749)
- 企(4694)
- 企业(4694)
- 害(2484)
- 虫(2301)
- 贸(2270)
- 贸易(2266)
- 易(2225)
- 中国(2219)
- 农(2190)
- 财(2111)
- 业经(2030)
- 虫害(1984)
- 水产(1978)
- 生物(1842)
- 病虫(1790)
- 病虫害(1790)
- 及其(1742)
- 地方(1717)
- 动物(1700)
- 防(1656)
- 防治(1574)
- 治(1573)
- 机构
- 大学(45777)
- 学院(45453)
- 研究(20045)
- 农(19803)
- 科学(17827)
- 农业(16411)
- 业大(13351)
- 济(13108)
- 所(12819)
- 经济(12806)
- 中国(12738)
- 研究所(12213)
- 管理(11614)
- 室(10705)
- 农业大学(10440)
- 实验(10330)
- 理学(10260)
- 实验室(10075)
- 理学院(10022)
- 京(9916)
- 管理学(9601)
- 管理学院(9547)
- 业(9519)
- 重点(9457)
- 省(8763)
- 中心(8676)
- 技术(8035)
- 科学院(7861)
- 江(7477)
- 院(6899)
共检索到63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鸢劼 俞菊华 陈辉 方苹 郭闯
在对养殖暗纹东方病害调查中,从呈典型症状病鱼腹腔和肠道粘液中分离到2株(J-1和H-3)菌株,经生化特性和血清型鉴定为非01群霍乱弧菌(Non-01Vibrio cholerae)。注射、创伤和浸泡3种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为进一步确认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使用P1、P2引物,以非01群霍乱弧菌N92001菌株和01群霍乱弧菌N16961菌株为对照,对分离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451bp的DNA片段。根据现有霍乱弧菌肠毒素ctx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3,P4,以N16961菌株为阳性对照,PCR扩增结果均得到大小为400bp的DNA片段。在对H-3菌株...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君 姚东瑞 阎斌伦 秦蕾 毕可然 梁利国
基于霍乱弧菌lolB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常规PCR检测仅霍乱弧菌扩增出大小为519bp的目的片段,其他3种病原弧菌均为阴性;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在Tm为86.5~87℃,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表明该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扩增曲线反映了PCR的指数增长阶段和平台阶段;所制作的标准曲线在2.59×108~2.59×100拷贝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能对霍乱弧菌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结果分析仅需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毓祎 谈建国 缪海振 彭丽 杨丹丹 潘迎捷 陈兰明
旨在分析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毒力、抗菌素耐药性以及重金属抗性特性,为致病性霍乱弧菌流行预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84株霍乱弧菌分离菌株的毒力以及整合接合元件(ICEs)相关基因;采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标准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以及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了受试菌株的抗菌素和重金属抗性;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部分受试菌株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受试霍乱弧菌菌株均不携带致病性肠毒素基因ctxA B以及毒素相关基因sto、tcpA、ace、zot;含有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其中19.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君 毕可然 阎斌伦 陈丽 白雪松 秦蕾
2011年春季对江苏连云港某对虾育苗场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病死糠虾幼体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引起糠虾幼体大量死亡的病原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菌株kx1对中国对虾仔虾和日本对虾仔虾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0×106CFU/ml和7.0×105CFU/ml。为进一步明确分离菌株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了分离鉴定的4株病原菌对群体效应调节基因(luxR)、毒力调控基因(toxR)、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金属蛋白酶基因(vhpA和vh...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糠虾幼体 哈氏弧菌 毒力基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吉虎 李槿年 岑俊宇 李世东 李冠青
采用PCR方法从鱼源霍乱弧菌Y1株(Vibrio cholerae Y1)扩增毒素共调菌毛蛋白A(toxin-coregulated pilin A,TcpA)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序列分析显示tcpA基因ORF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EU649677)。同源性比对发现,该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的7个霍乱弧菌参考株相应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很高,分别为99.6%~99.7%和98.7%~99.1%,表明TcpA蛋白相当保守。将tcpA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分子量约为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艳华 黄钧 胡大胜 施金谷 彭民毅 彭亚
以常规方法从患典型红底板病黄沙鳖的心脏、肝脏和腹水等处分离到5株病原菌,API 20NE、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和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PCR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5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Aeromonas hydrophila QDC01菌株的亲源关系最近。6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hly、Aer和Act为100%,ahal、Alt和ahp为80%;毒力基因型共3种,在5株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hly+Aer+Alt+Act+ahal+ahp+3株,hly+Aer+Alt-Act+ahal+ahp-1株,hly+Aer...
关键词:
黄沙鳖 红底板病 嗜水气单胞菌 毒力基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武 闻海波 杜兴伟 马学艳 顾若波 徐跑
利用传统PCR和ABI 3730测序技术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AmhR2基因外显子9进行了sNP7271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sNP位点与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sNP7271位点发生了g/C碱基突变,产生了Cg、CC两种基因型。sNP7271和暗纹东方鲀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基因型为Cg的个体生理性别为雄性,基因型CC的个体生理性别为雌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韦芬 鲍宝龙
从福建东山县附近海域捕获3尾野生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其组织及从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发酵产物的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含量,结果显示星点东方鲀卵巢、肝脏和肌肉组织的TTX含量分别是56.247、0.380和0.118μg/g。根据16S r DNA测序的结果,从星点东方鲀的肠道中分离到一株鳗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sp.)细菌,从肝脏中分离到两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从肌肉中分离到一株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东 张竞 阚飙 钟增涛 朱军
为研究霍乱弧菌体内感染机制,寻找新的抗霍乱药物靶标和候选疫苗。以转座子上无启动子的kan-rpsL融合基因作为体内外双重抗生素报告基因,通过与霍乱弧菌埃尔托型C6706接合建立转座子突变库,经体内外各两轮筛选,获得对卡那霉素(Kan)体内抗性体外敏感、链霉素(Str)体外抗性体内敏感的突变株,即转座子插入位点上游包含了能够在体内被诱导激活的启动子。初步建立了筛选霍乱弧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的成年小鼠模型,最终获得5株阳性克隆。对转座子插入位点进行序列分析,分别为编码渗透敏感型钾离子通道组氨酸激酶的kdpD,谷氨酸合酶大亚基的gltB1,亮氨酰氨基肽酶的pepB以及核苷渗透酶的nupC。对kdpD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橙 郭长明 张步彩 左伟勇 唐晨晨 蔺辉星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书煜 梁静真 覃志彪 黄艳华 韦慕兰 蒙兰丽 黄维 胡大胜 黄钧
查明广西南宁、贵港和桂平养殖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山瑞鳖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常规方法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方法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细菌鉴定采用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PCR扩增法对菌株的溶血素基因(hemolysin gene,hly)、气溶素基因(aerolysin gene,Aer)、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cytotonic enterotoxin gene,Alt)、细胞毒性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梦玲 耿毅 刘丹 周燕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余泽辉 陈成
2013年8—9月,四川雅安汉源湖养殖的西伯利亚鲟发生一种以体表溃疡、内脏出血和心外膜囊肿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从自然发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检测。结果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G+链状球菌(Ab130920),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了其病原性,生理生化特性与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本一致;16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162337)与Gen Bank中S.iniae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最高,在以16S r DNA序列及其Gen 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相关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菌与海豚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小红 梁静真 黎姗梅 吕小丽 韦慕兰 韩书煜 蒙兰丽 黄钧 蒋经运
【目的】对广西全州县飞机坪鱼种场患病禾花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耐药特性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为细菌引起的禾花鲤疾病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禾花鲤的肝脏、心脏和肾脏等部位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的致病性,API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性试验为K-B纸片扩散法,毒力基因以PCR扩增法检测。【结果】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2株致病力很强的病原菌株TH1和TH3,对健康禾花鲤的致死率均为100.00%;经生化和分子鉴定,2株分离菌株均
关键词:
禾花鲤 嗜水气单胞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桂梅 唐文乔 李会荣 黄路标 任大明 鲍宝龙
采用16S rDNA特征序列PCR-DGGE法,分析了不同饵料饲养的暗纹东方的表皮、性腺和肠道中,以弧菌为主的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暗纹东方体内18种微生物,均归属于变形细菌的gamma亚群,其中13种为弧菌科细菌,3种为肠杆菌科细菌,2种为气单胞菌属细菌;(2)投喂鲜活鱼虾的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暗纹东方肠道和性腺中的细菌组成是不同的,在性腺中分离到的所有12种细菌中,只有2种细菌是相同的,约占17%;在肠道中分离到的所有13种细菌中,有4种是相同的,约占31%。而在表皮上所分离到的11种细菌中,有7种细菌是相同的,约占64%;(3)DGGE特征条带V1、V13、V18、V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晓君 白雪松 毕可然 阎斌伦 秦蕾 陈丽 徐静
为明确牙鲆及大菱鲆病原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建立分子检测方法,实验以迟钝爱德华菌fimA、fimB、gadB及citC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0株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均扩增出fimA、fimB、gadB及citC 4种毒力基因,目的条带大小分别为240、217、171及119 bp,4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以fimA和gadB设计的两对引物进行的双重PCR扩增,同一PCR反应体系中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可扩增出240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