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0)
2023(2716)
2022(2288)
2021(2206)
2020(1861)
2019(4077)
2018(3982)
2017(6786)
2016(3947)
2015(4384)
2014(4228)
2013(4282)
2012(4001)
2011(3731)
2010(3686)
2009(3494)
2008(3476)
2007(3104)
2006(2728)
2005(2578)
作者
(14518)
(12237)
(12023)
(11777)
(7934)
(6142)
(5380)
(4924)
(4845)
(4404)
(4326)
(4220)
(4156)
(4130)
(4084)
(3804)
(3799)
(3709)
(3656)
(3556)
(3360)
(3217)
(3105)
(2896)
(2773)
(2771)
(2703)
(2702)
(2682)
(2625)
学科
(13268)
经济(13260)
(11652)
管理(7284)
(6693)
(5547)
企业(5547)
方法(4828)
数学(3641)
环境(3620)
数学方法(3583)
中国(3315)
经济学(3300)
(3139)
理论(3067)
及其(2928)
(2756)
(2753)
业经(2683)
税收(2559)
(2533)
(2525)
(2443)
(2440)
(2438)
贸易(2434)
防治(2420)
(2415)
地方(2355)
(2344)
机构
大学(60794)
学院(58804)
研究(26301)
科学(20965)
(19079)
经济(18605)
中国(18009)
(17401)
管理(17216)
(15617)
研究所(14783)
理学(14609)
理学院(14285)
农业(14101)
管理学(13814)
管理学院(13714)
(13626)
业大(12760)
中心(11457)
(10312)
(10023)
(9809)
实验(9808)
(9704)
实验室(9450)
(9034)
重点(8922)
农业大学(8815)
师范(8801)
科学院(8665)
基金
项目(43292)
科学(32576)
基金(30877)
(30071)
国家(29877)
研究(25887)
科学基金(23484)
自然(17472)
(17414)
自然科(17041)
自然科学(17032)
自然科学基金(16710)
基金项目(16245)
(15491)
社会(14745)
社会科(13836)
社会科学(13833)
资助(12646)
教育(11479)
重点(11086)
计划(10746)
科技(10505)
(9516)
编号(9247)
科研(9201)
专项(8932)
(8612)
(8518)
创新(8086)
成果(7860)
期刊
(20622)
经济(20622)
学报(18738)
研究(15089)
(14858)
科学(14289)
大学(12486)
学学(11964)
中国(11719)
农业(10248)
(5971)
管理(5950)
(5947)
教育(5908)
业大(5482)
林业(4615)
农业大学(4408)
(4298)
资源(4271)
科技(3655)
自然(3489)
图书(3417)
技术(3360)
财经(3278)
经济研究(3233)
中国农业(3086)
(2876)
问题(2763)
自然科(2673)
自然科学(2673)
共检索到87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大伟  马良进  周湘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的侵染特征。孢子附着在蚜虫体表后可迅速萌发直接侵入虫体,24 h后即有蚜虫感病死亡。在寄主死亡6 h内,假囊状体先突破体壁,分生孢子梗随后出现,后者可通过产孢启动新一轮的侵染循环。毒力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暗孢耳霉对竹梢凸唇斑蚜具有高毒力。在高剂量接种浓度(192.6±20.3)个孢子·mm-2时,92.8%的接种蚜虫5天内死亡。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第5天的半致死浓度低至51.6个孢子·mm-2,半致死时间在接种浓度100个孢子·mm-2时仅为2.3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263在接种后第9天的l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106个孢子·mL-1浓度下LT50分别为3·63,3·70,4·31,4·34和5·20d。根据该蚜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综合评价,5个菌株的毒力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Zhe-B...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陈小忠  徐惠  
竹梢凸唇斑芽在浙江临安 1a繁殖 5 0余代 ,无越冬阶段 ,月月危害竹子。若蚜有红色和绿色 2种颜色 ,有翅孤雌蚜绿色为多。有翅孤雌蚜和若蚜常成堆地聚集在嫩竹叶背面、笋尖和未伸展的幼竹叶上刺吸危害。气温是影响竹梢凸唇斑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烟熏、喷雾和刮干涂药等多种方法 ,防治效果达 97%以上。参 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研究了3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REBb01,B12和Bxs对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生殖力的影响。感染的成蚜在死亡前能正常产仔。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就群体而言,由于部分感菌成蚜的死亡导致在观察时限内平均产仔量明显下降,但就单个蚜虫个体而言,感菌与否对其死亡前的产仔量并没有太大影响。竹梢凸唇斑蚜在接种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后其内禀增长力虽比对照要小,但下降不是很明显。图1表2参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鲁斌  周国辉  李华平  张曙光  
从中国广州番木瓜上检测获得双生病毒分离物GT,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GT分离物DNA-A全长2769个核苷酸,编码6个ORFs,其中病毒链编码AV1(CP)和AV2两个ORFs,互补链编码AC1~AC4四个ORFs。DNA-A全序列、基因间隔区核苷酸序列及各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GT与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分离物GD2亲缘关系最近(96.7%)。生物学初步测定表明,该病毒可通过烟粉虱(Bemisiatabaci)传播到番木瓜、烟草和番茄植株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奕来  王江宏  张静  朱丹妮  毛嘉俊  周湘  
通过观察蚜科Aphididae专化菌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在3个温度和光周期处理(2028℃,光照1215 h)下对竹纵斑蚜Takecallis arundinariae,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 taiwanus,竹后粗腿蚜Metamacropodaphis bambusisucta和竹色蚜Melanaphis bambusae等4种竹蚜的种群动态的影响,来探究控蚜作用。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在不同温光处理和竹蚜种类间都表现出抑制作用。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接菌组竹蚜种群动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吴鸿  周云娥  张慧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 ,掌握了危害雷竹的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沟金针虫一般 2~ 3a完成 1个世代 ,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室内用绿僵菌Mf2 菌株对沟金针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绿僵菌 1 0× 1 0 8个·mL-1和 1 0× 1 0 7个·mL-2 2种浓度的孢子液对沟金针虫均有明显致病力。图 1表 2参 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璐  吴天昊  巨云为  杨旭涛  梁甜  朱海军  
【目的】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叶斑病4种病原菌,包括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 1种P.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和不同化学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探究其最适生长环境,并筛选最佳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量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以及不同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率,用DPS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共享镰孢菌、P. fuckelii、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25、25、30和20℃;最适pH值分别是8.0、7.0、7.0和6.0;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胰蛋白胨、尿素和胰蛋白胨。5种杀菌剂中450 g·L~(-1)咪鲜胺对共享镰孢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和灰葡萄孢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010 8、0.091 5和0.021 0 mg·L~(-1),250 g·L~(-1)吡唑醚菌酯对P. fuckelii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04 1 mg·L~(-1)。【结论】4种病原菌在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的碳源环境下以及含尿素、硝酸钾和胰蛋白胨的氮源环境下生长旺盛,咪鲜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图4表2参3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詹伟君  罗优波  张立斌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优良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xs的营养生长、产孢条件以及对松墨天牛毒力进行研究。试验表明:Bxs菌株营养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宜营养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5℃,35℃下营养生长停止;适合菌株Bxs的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DPSA。毒力测定表明:不同松墨天牛虫龄和虫态间感病性差异较大(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晨  吴圣勇  雷仲仁  王海鸿  
【目的】通过比较两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侵染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生长动力学及其毒力,探讨球孢白僵菌菌体增殖和杀虫毒力的关系,为提高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杀虫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首先,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西花蓟马被两株球孢白僵菌菌株(SCWJ-2和GZGY-1-3)侵染后的死亡率,并以未被真菌感染的西花蓟马为对照,计算其累积校正死亡率,选择第3天的数据(对照死亡率为2%—5%)比较两个菌株的杀虫效率。其次,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内平板培养的上述两个菌株的菌落直径,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取20、25和30℃温度下,西花蓟马分别被两株球孢白僵菌侵染第1、2和3天的混合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定量球孢白僵菌在每个宿主样品体内的拷贝数,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基因拷贝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和SCWJ-2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较高致病性,无论任何温度和何种菌株,西花蓟马从处理后第2天开始有死亡个体出现,第8天时,SCWJ-2和GZGY-1-3造成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91%和79%—90%。以第3天的校正死亡率为指标(对照死亡率为2%—5%),30℃下菌株SCWJ-2毒力显著高于GZGY-1-3(P0.05)。平板培养试验表明,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两个菌株菌落直径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第8天时,菌株SCWJ-2和GZGY-1-3的菌落直径分别为31—36、28—32 mm。选取第3天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菌株SCWJ-2在3个温度下的菌落直径均显著大于菌株GZGY-1-3(P0.05)。【结论】真菌在被侵染虫体内的基因拷贝数受到菌株和温度的影响,这与生物测定结果相一致。与菌株GZGY-1-3相比,SCWJ-2更适合高温条件下对西花蓟马的防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志强  王玉霞  边广  谢宝贵  
选择14种常见的杀菌剂分别对菌盖疣孢霉菌丝、分生孢子和双孢蘑菇菌丝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杀菌剂对菌盖疣孢霉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以及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杀菌剂对菌盖疣孢霉菌和双孢蘑菇菌丝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杀菌剂为特克多,对菌盖疣孢霉菌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对双孢蘑菇菌丝的毒性相对较低.其次是甲基托布津、断灰、适乐时、施保功、施保克、多菌灵6种杀菌剂,它们对菌盖疣孢霉菌的毒力比对双孢蘑菇菌丝毒力相对较高.世高、富力库、爱苗、腈菌唑、福星、扑海因、代森猛锌等7种药剂对疣孢霉菌和蘑菇菌丝的毒性差异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张亚波  张威  王浩杰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TS rDNA序列均与球孢白僵菌一致,因此,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室内和林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当分生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1)时,LYC10、LYC11、LYC15和LYC4菌株对竹卵圆蝽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5.04、5.45、6.17和14.03 d;LYC11菌株林间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43×10~4孢子·mL~(-1)。[结论]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到7株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LYC10菌株的毒力最强;LYC11菌株林间的累计死亡率低于室内测定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仲凯  何跃锋  方琦  程晓非  董家红  尹跃艳  丁铭  
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病理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 TZSV)侵染的番茄,叶部细胞中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内质网池中,果实细胞中呈块状、管状或单个粒体散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较完整,叶绿体空泡化;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侵染的蝴蝶兰叶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消失,病毒粒体分布较少,聚集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池内;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 GYSV)侵染的辣椒果实的亚细胞结构较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惠萍  范静华  陈海如  陈建斌  周石琼  李燕  
对引起云南省元江县芦荟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地芦荟炭疽病的菌原是芦荟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其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60℃、10 min;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硝酸钠。70%代森锰锌对菌落抑制效果最佳,其次75%百菌清,80%比超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