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6)
2023(9373)
2022(8258)
2021(7571)
2020(6749)
2019(15575)
2018(15105)
2017(29229)
2016(16098)
2015(17923)
2014(18075)
2013(18052)
2012(17062)
2011(15496)
2010(15565)
2009(14375)
2008(14497)
2007(13364)
2006(11475)
2005(10337)
作者
(50685)
(42384)
(42323)
(40313)
(26782)
(20628)
(19348)
(16601)
(15905)
(15185)
(14566)
(14306)
(13602)
(13496)
(13444)
(13427)
(13309)
(12534)
(12323)
(12261)
(10745)
(10479)
(10403)
(9697)
(9668)
(9529)
(9452)
(9374)
(8758)
(8646)
学科
(66303)
经济(66222)
(44557)
管理(41619)
方法(33969)
(33057)
企业(33057)
数学(30402)
数学方法(30078)
(21284)
(17797)
(16640)
中国(16480)
农业(14981)
业经(12948)
(12619)
贸易(12618)
(12395)
(12261)
地方(12120)
(10876)
财务(10857)
财务管理(10824)
(10321)
企业财务(10308)
银行(10269)
(10023)
金融(10021)
理论(9949)
(9754)
机构
大学(239713)
学院(236700)
(95385)
经济(93362)
管理(86097)
研究(84893)
理学(74677)
理学院(73717)
管理学(72221)
管理学院(71787)
中国(62083)
科学(55933)
(52019)
(50784)
(45600)
(43192)
研究所(41931)
业大(41865)
农业(41638)
中心(38847)
(36090)
财经(34618)
北京(31544)
(31475)
(31219)
师范(30763)
经济学(29950)
(29831)
(28370)
经济学院(27267)
基金
项目(161301)
科学(125197)
基金(117150)
研究(110645)
(105626)
国家(104747)
科学基金(87111)
社会(69386)
社会科(65687)
社会科学(65663)
(63250)
基金项目(61980)
自然(58590)
自然科(57244)
自然科学(57218)
自然科学基金(56278)
(54400)
教育(51834)
资助(48782)
编号(43449)
重点(37427)
成果(35932)
(35923)
(34610)
(33075)
计划(32185)
科研(32098)
创新(31040)
课题(30737)
教育部(29974)
期刊
(100445)
经济(100445)
研究(65642)
学报(47736)
(46691)
中国(45967)
科学(40672)
大学(34767)
(34066)
学学(33039)
农业(31258)
管理(28987)
教育(24192)
(20345)
金融(20345)
技术(18847)
财经(17470)
(16796)
经济研究(16729)
业经(15983)
(15017)
(13896)
问题(13846)
业大(12881)
技术经济(11842)
统计(11692)
科技(11133)
(11061)
农业大学(10902)
理论(10695)
共检索到343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章元  万广华  史清华  
本文基于Rodgers & Rodgers(1993)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新方法,可以加总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贫困,并将其分解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将该方法运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5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后发现:农户的总贫困的下降主要来自于暂时性贫困成分而非慢性贫困成分的下降;慢性贫困成分在总贫困中的比重远远高于暂时性贫困成分的比重;家庭成员数量会显著增加总贫困、暂时性贫困成分和慢性贫困成分;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和金融资本都能显著降低总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但低水平的人力资本(拥有初中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数量)和金融资本并不能降低暂时性贫困成分;特别地,更多地经营耕地会显著增加暂时性贫困成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万广华  史清华  
本文修正了Rodgers和Rodgers(1993)度量家庭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总贫困的方法,并将总贫困分解为暂时性贫困成分和慢性贫困成分,修正后的方法能够满足贫困加总的一系列重要公理。将这个方法应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2年的农户面板数据,使我们对农村贫困获得了全新的认识:样本农户的总贫困呈下降趋势,但是慢性贫困成分在总贫困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暂时性贫困成分,其比例甚至在个别时段内还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亚庆  王晓兵  杨军  罗仁福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赵绪福  
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是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运用Probit模型对鄂西贫困山区289个农户技术采用的行为分析表明:技术采用后粮食产量的增加、与农业推广机构的联系、离乡集镇距离、政府对采用新技术的奖励与农户采用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的民族特征、农户非农收入水平与采用新技术呈负相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城镇贫困的实证分析为例,探讨城镇反贫困的有效政策。作者测定了近两年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和有关贫困指数、1997年以来相对贫困的变动轨迹、低保规模和标准,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城镇贫困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文章使用2009年在山东省沂蒙山区部分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影响女性老年人口贫困及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指标,把老年女性的贫困区分为"暂时性贫困"和"持续性贫困",而"持续性贫困"才是政府重点解决和帮扶的对象;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持续性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文章认为解决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的最优方案不是设计一个新的制度,而是对目前的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加以"整合",然后重点对该部分群体加以倾斜和覆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樊丽明  杨国涛  范子英  
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八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变量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鹏  张晓峒  张静  
从现实状况看,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反贫困模式的成效呈递减趋势。因此,为探究村民的行为选择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文章在合理界定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项选择Probit模型来分析村民的行为选择在"农村脱贫"中的作用。该模型的Gibbs抽样估计结果显示:农村的企业数量、村务管理效率、村民就业结构、村民受教育程度、村内公共投资力度及村民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均构成我国农村贫困的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浩名  岳希明  
教育是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教育发展有助于提高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因此贫困与教育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影响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首先介绍了贫困家庭人口特征和家庭经济因素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的影响;然后阐释了公共政策、教育成本和助学制度等政策因素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社区因素中同伴和邻居的示范效应,社区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最后对后续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都阳  
本文用Probit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非农工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均华  刘璨  
研究目标: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与反贫困策略。研究方法:采用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和回归分解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差异化的变化趋势。家庭储蓄、支农政策、社会保障、通信设施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脱贫有全面性影响;人力资本、耕地和林地、农业经营劳动投入、非农经营劳动投入和社会网络对农户脱贫有结构性影响。诸因素对农户脱贫贡献率达76.25%。研究创新:从回报率和贡献率视角,分析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路径及贡献。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农村反贫困策略提供可靠的实证数据,也为农户脱贫决定因素提供量化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侯亚景  
多维贫困的发生具有动态性和长期性。本文在当前多维贫困的研究中引入了时间因素,考虑了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内源性扶贫理念,强调关注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和主观感受,建立了主客观维度相结合的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2014年的三期面板数据,通过多层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及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子群分解下,西部地区对农村整体长期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但随着长期多维贫困持续期的临界值的提高,西部地区在长期多维贫困平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铃  刘晓昀  
本文运用多阶段分解方法和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贫困农户和非贫困农户经济作物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经济作物纯收入的差距主要来自要素投入量的差异和中间物质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贫困农户劳动力、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中间物质的投入量较低,要素投入量差异对贫困与非贫困户经济作物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合计为62.1%,中间物质投入产出效率差异的贡献率为125.6%。贫困农户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产出效率较高,对缩小纯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贫困农户的经济作物收入,增加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提高贫困农户经济作物生产中中间物质投入的使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姬昂  
暂时性差异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基础,正确判断暂时性差异的性质是进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的关键。"暂行性差异分析表"是根据暂时性差异的特点设计而得,分析资产、负债各项目在当期、未来和会计准则、税法四个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并设计资产、负债和非资产负债项目三大类具体分析暂时性差异的特性,有利于初学者通过直观的表格分析、判断各差异的性质,掌握暂时性差异的本质,进而保证递延所得税的正确核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