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2)
- 2023(14879)
- 2022(12797)
- 2021(11939)
- 2020(10109)
- 2019(23031)
- 2018(23094)
- 2017(44387)
- 2016(24048)
- 2015(26872)
- 2014(26733)
- 2013(26416)
- 2012(24187)
- 2011(21734)
- 2010(21736)
- 2009(19875)
- 2008(19460)
- 2007(17224)
- 2006(15141)
- 2005(13749)
- 学科
- 济(95098)
- 经济(94970)
- 管理(74522)
- 业(70442)
- 企(60466)
- 企业(60466)
- 方法(41504)
- 数学(35435)
- 数学方法(35024)
- 财(26015)
- 农(24681)
- 中国(24007)
- 制(22501)
- 业经(22454)
- 学(21272)
- 技术(19750)
- 地方(17835)
- 贸(17619)
- 贸易(17609)
- 易(17122)
- 体(16657)
- 务(16430)
- 财务(16353)
- 财务管理(16322)
- 农业(16254)
- 理论(16157)
- 企业财务(15530)
- 和(15210)
- 银(14893)
- 银行(14842)
- 机构
- 大学(344389)
- 学院(341010)
- 管理(135989)
- 济(135044)
- 经济(131995)
- 理学(117725)
- 理学院(116402)
- 研究(115117)
- 管理学(114454)
- 管理学院(113833)
- 中国(84162)
- 京(73551)
- 科学(71212)
- 财(63179)
- 所(57506)
- 农(53565)
- 研究所(52425)
- 中心(51908)
- 业大(50669)
- 财经(50307)
- 江(50144)
- 北京(46505)
- 经(45737)
- 范(45209)
- 师范(44769)
- 院(42296)
- 农业(41654)
- 州(40220)
- 经济学(40103)
- 财经大学(37551)
- 基金
- 项目(235415)
- 科学(186001)
- 研究(172674)
- 基金(171401)
- 家(149518)
- 国家(148353)
- 科学基金(127755)
- 社会(108260)
- 社会科(102609)
- 社会科学(102583)
- 基金项目(91465)
- 省(91295)
- 自然(83639)
- 自然科(81678)
- 自然科学(81662)
- 自然科学基金(80215)
- 教育(79249)
- 划(77254)
- 编号(70196)
- 资助(69945)
- 成果(57024)
- 重点(53091)
- 部(52200)
- 发(49745)
- 创(49693)
- 课题(48346)
- 创新(46475)
- 制(45510)
- 科研(44974)
- 教育部(44834)
- 期刊
- 济(148741)
- 经济(148741)
- 研究(101035)
- 中国(66163)
- 学报(54089)
- 管理(50947)
- 科学(50385)
- 农(48215)
- 财(47943)
- 大学(41179)
- 教育(39476)
- 学学(38626)
- 农业(33387)
- 技术(31750)
- 融(27776)
- 金融(27776)
- 财经(24400)
- 业经(23777)
- 经济研究(23274)
- 经(20793)
- 问题(19100)
- 图书(18363)
- 科技(17997)
- 技术经济(17389)
- 业(17321)
- 理论(16738)
- 版(15553)
- 现代(15355)
- 实践(15271)
- 践(15271)
共检索到500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丫丫 张欣悦 罗建强 彭永涛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跨国技术合作创新成为各国实现技术突破与引领的战略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模型,以33 023项专利为基础,探讨2006—201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结构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技术发展萌芽期到成长期,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的国家数呈快速增长态势,但整体合作网络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美国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的集线器和枢纽,以美国、德国为首的传统科技强国在网络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块模型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模式以核心国为中心,由核心国和强半边缘国主导。技术邻近性、社会邻近性、政策强度是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正向影响跨国技术合作关系演化。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合作中的作用随时间推移变得不显著。智能网联汽车跨国技术合作网络驱动因素存在发展阶段、区域以及不同政策强度组合的“三维”异质性特征。各国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合作,高度重视相关法规政策设计与实施,以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创新与突破,推动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守伟 朱瑶
本文在合作创新和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视角,将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3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168份调查问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网络的节点度对企业经济和社会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介中心度对企业经济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结构洞对企业经济和生态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对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向希尧 裴云龙
技术接近性对于企业间的跨国专利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维接近性整体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电力系统技术领域2000年至2008年国外专利合作数据,分析技术接近性对其他接近性的调节作用。通过构造112家中外企业的专利合作网络,运用QAP网络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技术接近性在地理接近性和社会接近性影响专利合作网络中节点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多维接近性共同作用时,技术接近性对网络节点的连接距离和连接重要性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节点之间构筑较短的连接渠道并形成较为重要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技术接近性还能正向调节社会接近性对连接重要性的正效应,但对于社会接近性与连...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健 余悦
本文基于结构洞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利用我国汽车产业366家企业在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外部合作研发网络结构洞与内部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组织间合作研发网络中的结构洞有利于企业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组织内部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将阻碍企业探索式创新,但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会随着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的提高而增强;与全局凝聚性不同,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有助于企业探索式创新,但局部凝聚性的提升会削弱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证依据,同时有助于管理者理解组织知识基础结构性特征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所发挥的复杂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志兵 韩文民 孙竹梅 潘雪莲
[目的/意义]网络链路的可预测性问题是复杂网络的研究前沿。文章对技术创新合作网络链路的可预测性进行探究,为技术创新合作对象的预测和推荐提供支撑。[方法/过程]构建基于专利的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对比研究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典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探究网络链路的可预测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结构特征与网络链路的可预测性间的关系进行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基于专利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链路是可预测的,网络的结构特征与链路预测的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可量化关联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喜军 武玉英 蒋国瑞
根据中国八大汽车供应网络中企业间的股比关系数据,将企业间关系进行分类并修正网络权重系数,利用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判断供应网络略显小世界网和无标度网络的特征,并在辨识网络节点和关系重要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打击规则,通过抗毁能力判断不同打击规则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供应网络 权重 稳定性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世世 周立军 杨静 胡静
标准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经济领域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0—2017年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国家标准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该领域标准合作整体格局,并运用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标准合作网络的网络属性与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标准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出现多个网络核心主体,但整体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紧密性不高。进一步对研究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在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合作网络中发挥作用方式的研究表明,研究机构以"平台化"模式发挥着中介者作用,企业以"扩散式"模式发挥着支撑者作用,高等院校以"联结式"模式发挥着基础技术要素提供者作用。
关键词:
国家标准 数字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徐露允 曾德明 陈静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知识整合和知识组合配置,知识整合和知识组合配置策略的不同带来了异质性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从而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决策的差异性。运用中国汽车产业2001—2014年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筛选出961家企业,并利用企业专利数据中的专利分类号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分析了知识网络关系特征和聚集特征演变过程。通过2821个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变分析发现,我国汽车产业知识网络关系特征总体水平较低,但仍呈现出了上升趋势,汽车产业在总体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局部知识聚集和全局知识聚集,但局部聚集程度明显高于全局聚集程度;依据是否参与协作研发或技术标准制定将企业进行分类,不同类别下企业知识网络结构呈现出差异性的特征。研究发现有助于揭示我国汽车产业知识融合发展规律,为日后推动技术跨界融合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嘉鑫 侯海燕 黄福 胡志刚
[目的/意义]以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在图书情报研究领域的发文作者及其发文数量为研究对象,识别两机构内部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差异,挖掘合作潜力,为增强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借鉴,以期帮助该领域更好地发展。[方法/过程]建立次作者与第一作者之间的有向合作网络,统计两机构的合作构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Pajek软件将合作网络关系可视化,同时进行三方关系组的特征分析。[结果/结论]经分析发现武汉大学更倾向双人合作发文,次作者多与高产作者合作,网络有汇聚倾向,缺乏次作者之间的合作;南京大学该领域学者倾向于独立发文,更多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加入合作网络,使网络向外部扩张,第一作者之间缺乏合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冰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与QAP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金融发展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3)金融发展净溢出板块主要由湖南、河南、宁夏等15个省(自治区)构成;湖北、重庆、陕西等7省(市、自治区)属于典型的经纪人板块;北京、天津、山东、福建与海南5省(市)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4省(市)归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禀赋、信息化水平与对外开放水平等因子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均有效影响了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尊孟 李晓东 李偲
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模型,以2004,2010,2016年为时间截面,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并使用QAP分析,探讨旅游经济网络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经历了"非均衡—均衡—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空间格局向多核心协同发展的模式演变,核心-边缘结构渐趋弱化;旅游要素集聚与扩散、交通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对外开放、旅游资源禀赋共同驱动着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扩展优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张娜 孙玉涛 马荣康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基于USPTO专利数据,以组织为网络节点,从节点进入、退出和优先连接选择双重视角研究纳米技术研发网络的演化机制,研究发现:(1)纳米技术研发网络通过节点组织的频繁更新和节点关系的快速重建两种路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2)纳米技术研发合作网络节点间的连接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新进入的节点选择合作伙伴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对方的中间中心度,其次是度数中心度,网络演化持续时间越长,上述特征越明显;(3)节点自身的技术、组织、沟通能力条件和外部商业竞争压力引致的发展需求是纳米技术研发网络演化的双重驱动力量;(4)基于中间中心度的优先连接对新进入者和在位者的创新绩效均有正向促...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专利合作 网络演化 优先连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莹 许端阳 赵志耘
为研究中国区域技术合作演化路径,本文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91—2010年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综合研究中国大陆区域技术合作网络特征、空间结构、区域个体合作模式的演化。结果表明,过去20年,中国区域技术合作网络越来越复杂,空间发展不均衡;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中东部各地区的合作模式已趋于稳定,西部地区还未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玉慧 汪欣彤 郑孟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时代的特征,产业集群只有创新才能承受升级的压力,才具有发展的活力;不具备创新能力、无法及时升级的产业集群最终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这些追根究底就是集群创新机制的构建问题,集中表现为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从优势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厦门汽车产业基于大金龙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虽然以大金龙为核心的厦门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已经具备雏形,并显现出集聚创新资源、自学习、自增强的功能,但是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集群创新网络的其他功能也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改革现有企业制度,加强主体间的合作联系,将有助于集群网络发挥其他功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盛亚 俞科女
利用扎根理论方法,以吉利汽车为例,对吉利汽车通过全球研发、跨国联盟、内部修炼等在创新合作网络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占据的不同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企业家精神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介和富含结构洞的网络位置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在两种不同的网络位置——中心位置和中介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企业家精神均起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