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32)
2023(21190)
2022(18178)
2021(16953)
2020(14409)
2019(32732)
2018(32536)
2017(62303)
2016(34135)
2015(38707)
2014(38306)
2013(37683)
2012(34696)
2011(31304)
2010(31531)
2009(29154)
2008(28590)
2007(25788)
2006(22376)
2005(19520)
作者
(100345)
(83815)
(83441)
(79227)
(53384)
(40428)
(37841)
(32880)
(31698)
(30091)
(28537)
(28212)
(26700)
(26572)
(26089)
(26069)
(25375)
(24998)
(24223)
(24133)
(20994)
(20711)
(20685)
(19086)
(18857)
(18732)
(18674)
(18629)
(17000)
(16743)
学科
(136820)
经济(136673)
管理(99680)
(96816)
(80510)
企业(80510)
方法(65088)
数学(56429)
数学方法(55535)
(38066)
中国(36027)
(34493)
业经(31462)
(30755)
地方(27355)
技术(26034)
农业(25765)
(24819)
理论(24543)
(24431)
贸易(24420)
(23662)
(22141)
财务(22030)
财务管理(21977)
(21066)
企业财务(20780)
(20557)
银行(20476)
环境(20215)
机构
学院(486939)
大学(486243)
(189661)
管理(188854)
经济(185415)
理学(163656)
理学院(161826)
研究(161745)
管理学(158477)
管理学院(157615)
中国(119402)
科学(104103)
(103952)
(85994)
(85065)
(82493)
业大(77041)
研究所(75340)
中心(74471)
(72750)
财经(69148)
农业(67121)
北京(65552)
(63730)
师范(62969)
(62747)
(59022)
(58821)
经济学(57082)
技术(55883)
基金
项目(333291)
科学(260435)
基金(239264)
研究(238745)
(210717)
国家(208966)
科学基金(178449)
社会(147628)
社会科(139874)
社会科学(139832)
(132669)
基金项目(125744)
自然(118557)
自然科(115837)
自然科学(115802)
自然科学基金(113719)
教育(111761)
(111710)
资助(100355)
编号(97433)
成果(78498)
重点(75476)
(72158)
(71213)
(70822)
课题(68424)
创新(65830)
科研(64073)
大学(61788)
计划(61785)
期刊
(203565)
经济(203565)
研究(135816)
中国(94483)
学报(82746)
(76493)
科学(73924)
管理(69990)
(66623)
大学(62151)
学学(58570)
教育(57641)
农业(52746)
技术(47111)
(38963)
金融(38963)
业经(34480)
财经(33283)
经济研究(32962)
(28596)
(28533)
问题(26303)
技术经济(25201)
图书(24928)
科技(24659)
统计(24395)
(24305)
(22673)
理论(21929)
商业(21568)
共检索到706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颖琦  席锐  周菲  
首先,基于文献梳理及产业发展分析,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DEMATEL方法,确定不同因素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发挥作用及相互影响关系,并根据中心度与原因度分析结果,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因果关系和存量流量图。然后,基于模型设计了包括增强环境支撑、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产业凝聚力、促进人才吸引与培养、及多因素协同作用共5种技术创新路径的优化方案,并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据,运用Vensim软件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优化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大明  胡苏敏  董琨  
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是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必由之路。以长三角城市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在试探性治理框架下,运用fsQCA方法,探讨政府多元治理利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的联动效应及路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后上升趋势尤为显著且城市间梯度明显;政府数字技术支持对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发挥普适作用;存在3种驱动高创新策源能力的配适方案,即战略合法型、数字驱动型和全维度协同型,多元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特点;跨案例比较发现,不同等级的创新策源能力驱动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现状,为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双   刘青   吴乐科  
为探究产业协同创新关联机制,提升协同创新资源分配效率,以中国2015—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专利合作为基础,运用节点间相似性来估计未连接节点间的链接可能性,通过融合相似性指标进行关联预测,结合资源相似理论和链路预测模型推断创新主体潜在研发合作趋势,据此提出协同创新网络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规模日益扩大,整体网络分布松散,网络主体的协同合作以弱连接关系为主,尚未形成多核心技术凝聚性子群,不利于创新主体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根据创新主体技术合作链接预测效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倾向于优先连接机制,与拥有大量邻居节点的创新主体建立连接关系;融合CN、RA和ACT指标预测,发现未来新进节点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多为网络核心节点的创新主体,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合作最为多见,整车与通信企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企业间协同创新可能性最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晓红  杜俊容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危害,并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视角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和实现路径作了一定的探讨,以期为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模式的选择有所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晓安  李彬彬  顾宝炎  
技术创新是国家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而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本文选取韩国汽车业为研究对象,介绍其技术创新的表现及实现途径,并选取1990年~1996年完全自主创新阶段的韩国汽车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出口、产值、就业三个角度,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EG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证实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青  戚湧  武兰芬  
技术复杂度和学科交叉度日益提高,合作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专利质量和创新类型评价模型,基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00—2020年授权发明专利开展面向协同对象的产业创新产出研究。研究发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日益紧密,协同创新数量增速明显。在创新质量方面,协同创新正向影响创新质量,且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异质性协同对创新质量的提升高于企业间、高校院所间的同质性协同;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采用突破性创新,企业间、高校院所间协同采用渐进性创新更有利于提升创新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柯涛  方国涛  黄日昆  
本文从专利信息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广西汽车产业存在专利拥有量少、专利价值低、核心专利少且分散、优势技术地位不牢、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缪小明  刘啦  
从产业链形成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构造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的因果回路图、流图,通过收集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和仿真。调整政府对电动汽车产业采取的财政及税收手段,观察整个产业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期内政府产业化投入和采购对产业链发展更为重要;长期看来,优惠税率和购置补贴率能发挥更长久的作用;产业化投入中,R&D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比例的变动对产业链发展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彭频  何熙途  
新能源汽车被视为缓解能源消耗及环境问题的重点项目,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点发展目标。为探究在政府补贴策略下的政府、汽车企业以及消费者间的博弈关系,基于系统动力学基础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了政府补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从长远来看,政府补贴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对汽车企业的适当惩罚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政府应通过建立机动补贴机制并适时增加补贴多样性,完善惩罚机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善武  许秀瑞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在开放式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政策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元性创新理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双元创新的动因、制度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层面的双元认知等进行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双元路径:政府层面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产业层面探索开发和利用深化两类创新市场并重,企业层面规范管理和柔性调整两种模式灵活运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海龙  黄明  林德明  
为探讨产业模块化与不连续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别构建了产业模块化指数与不连续创新指数的测度指标,基于全球汽车产业1972~2011年的专利数据,主要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就产业模块化对不连续创新的影响及其因果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模块化对不连续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长期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庭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合资企业的体制性与环境性约束以及自主企业的规模性约束,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水平间的不同步,危害到产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道路,试图通过超前要素投入、中间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发展战略来解决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然而发展战略本身存在不足,国内产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也降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效果。对此,技术本位路线、市场反馈机制以及政府的针对性政策调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扬帆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