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9)
- 2023(18602)
- 2022(15765)
- 2021(14875)
- 2020(12283)
- 2019(27807)
- 2018(27418)
- 2017(52405)
- 2016(28636)
- 2015(31927)
- 2014(31513)
- 2013(30658)
- 2012(28328)
- 2011(25322)
- 2010(25487)
- 2009(23369)
- 2008(23232)
- 2007(21117)
- 2006(18165)
- 2005(16079)
- 学科
- 济(111812)
- 经济(111697)
- 管理(86450)
- 业(84688)
- 企(71195)
- 企业(71195)
- 方法(50126)
- 数学(43294)
- 数学方法(42657)
- 农(32738)
- 财(31761)
- 中国(30132)
- 业经(27060)
- 制(23307)
- 地方(23222)
- 技术(22765)
- 学(21753)
- 农业(21395)
- 贸(21107)
- 贸易(21095)
- 易(20508)
- 务(20371)
- 财务(20303)
- 财务管理(20254)
- 理论(19712)
- 企业财务(19253)
- 银(18729)
- 银行(18693)
- 行(17755)
- 融(17101)
- 机构
- 学院(398121)
- 大学(392938)
- 济(161071)
- 经济(157580)
- 管理(155287)
- 理学(133620)
- 理学院(132203)
- 管理学(129881)
- 管理学院(129113)
- 研究(128583)
- 中国(97755)
- 京(81359)
- 科学(77899)
- 财(76688)
- 所(63618)
- 农(63456)
- 江(61916)
- 中心(61243)
- 财经(60287)
- 研究所(57400)
- 业大(57295)
- 经(54576)
- 范(51475)
- 师范(50950)
- 北京(50598)
- 农业(49512)
- 州(49373)
- 经济学(48815)
- 院(47212)
- 财经大学(44548)
- 基金
- 项目(264943)
- 科学(209603)
- 研究(196953)
- 基金(190336)
- 家(164969)
- 国家(163534)
- 科学基金(141378)
- 社会(123947)
- 社会科(117546)
- 社会科学(117519)
- 省(106460)
- 基金项目(99957)
- 教育(92416)
- 自然(90704)
- 自然科(88616)
- 自然科学(88592)
- 划(88394)
- 自然科学基金(87069)
- 编号(81147)
- 资助(77218)
- 成果(65916)
- 重点(59778)
- 创(58823)
- 部(58247)
- 发(57805)
- 课题(56945)
- 创新(54379)
- 国家社会(50775)
- 科研(50465)
- 教育部(50273)
- 期刊
- 济(176734)
- 经济(176734)
- 研究(113341)
- 中国(79620)
- 财(61872)
- 管理(58809)
- 学报(58372)
- 农(57751)
- 科学(54917)
- 教育(48709)
- 大学(45140)
- 学学(42474)
- 农业(39043)
- 技术(38628)
- 融(37390)
- 金融(37390)
- 业经(30793)
- 财经(29437)
- 经济研究(28289)
- 经(25440)
- 问题(23024)
- 业(21179)
- 技术经济(20508)
- 科技(19220)
- 版(19147)
- 统计(18965)
- 贸(18762)
- 图书(18471)
- 策(18364)
- 商业(18191)
共检索到588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大明 胡苏敏 董琨
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是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必由之路。以长三角城市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在试探性治理框架下,运用fsQCA方法,探讨政府多元治理利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的联动效应及路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后上升趋势尤为显著且城市间梯度明显;政府数字技术支持对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发挥普适作用;存在3种驱动高创新策源能力的配适方案,即战略合法型、数字驱动型和全维度协同型,多元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特点;跨案例比较发现,不同等级的创新策源能力驱动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现状,为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颖琦 席锐 周菲
首先,基于文献梳理及产业发展分析,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DEMATEL方法,确定不同因素在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发挥作用及相互影响关系,并根据中心度与原因度分析结果,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因果关系和存量流量图。然后,基于模型设计了包括增强环境支撑、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产业凝聚力、促进人才吸引与培养、及多因素协同作用共5种技术创新路径的优化方案,并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据,运用Vensim软件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优化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双 刘青 吴乐科
为探究产业协同创新关联机制,提升协同创新资源分配效率,以中国2015—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专利合作为基础,运用节点间相似性来估计未连接节点间的链接可能性,通过融合相似性指标进行关联预测,结合资源相似理论和链路预测模型推断创新主体潜在研发合作趋势,据此提出协同创新网络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规模日益扩大,整体网络分布松散,网络主体的协同合作以弱连接关系为主,尚未形成多核心技术凝聚性子群,不利于创新主体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根据创新主体技术合作链接预测效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倾向于优先连接机制,与拥有大量邻居节点的创新主体建立连接关系;融合CN、RA和ACT指标预测,发现未来新进节点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多为网络核心节点的创新主体,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合作最为多见,整车与通信企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企业间协同创新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
资源相似性 协同创新 网络结构 链路预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青 戚湧 武兰芬
技术复杂度和学科交叉度日益提高,合作成为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专利质量和创新类型评价模型,基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00—2020年授权发明专利开展面向协同对象的产业创新产出研究。研究发现,在创新数量方面,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日益紧密,协同创新数量增速明显。在创新质量方面,协同创新正向影响创新质量,且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异质性协同对创新质量的提升高于企业间、高校院所间的同质性协同;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采用突破性创新,企业间、高校院所间协同采用渐进性创新更有利于提升创新质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柯涛 方国涛 黄日昆
本文从专利信息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广西汽车产业存在专利拥有量少、专利价值低、核心专利少且分散、优势技术地位不牢、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冲 李霞
有效治理人工智能风险与发挥其溢出带动的“头雁效应”同等重要。工具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竞争视角下的治理路径,都难以作为人工智能水平领域治理的主导逻辑。采用“技术双向性”的研究思路,构建“技术—制度”协同演化的试探性治理概念框架,以深度伪造技术风险治理为典型案例进行探索性解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是一个技制迭代协同演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技术治理由“被动检测”逐渐发展到“主动检测”;制度治理从“间接监管”逐渐转向“直接监管”;技制迭代发展由“治标型协调”演化形成“治本型协同”。有效治理人工智能风险需要树立弹性思维观念,把历时分析和辨证思考引入治理过程,及时、合理地配置技术工具和制度工具。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风险治理 试探性治理 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跃胜 金文俊 谭宇轩
本文基于调适拓展后的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理解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省级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单个影响因素难以提升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但政府数字服务水平作为核心条件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2)存在驱动较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3种驱动模式,分别是协同共生融合型、组织-环境平衡型、多元叠加主导型;(3)在特定条件下,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和公众服务需求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在跨案例的比较中进一步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背后多重因素间的复杂本质,并为不同区域地方政府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春勋
"国产化"的政策偏好和企业对低层次模仿战略的逆向选择,导致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的能力仅停留在适应性水平上,产品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机械零部件方面,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无力同步开发。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在于构建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颖 潘志刚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仍十分薄弱 ,至今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 ,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艰辛而漫长的路要走。本文根据国内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中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方式进行了双创新策略分析 ,旨在通过双创新间的紧密融合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现实模式。
关键词:
汽车产业 合作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研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善武 许秀瑞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在开放式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政策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元性创新理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双元创新的动因、制度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层面的双元认知等进行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双元路径:政府层面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产业层面探索开发和利用深化两类创新市场并重,企业层面规范管理和柔性调整两种模式灵活运用。
关键词:
双元性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 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朝改 冯凯博 曹武军
以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数据为样本,采用必要条件分析方法(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知识生态视角分析知识生态结构、知识创新行为和知识环境3种类型、6项前因条件对制造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多重并发联动效应。研究发现:(1)所有知识生态要素均不是引致高绩效的必要条件,仅知识主体能力对高绩效发挥普适性作用;(2)产生高绩效的集群优化升级路径为政产学研协同型、高知识凝聚型和知识生态集成型,在知识主体能力作为核心条件时,3条路径存在递进关系,同时,知识生态结构与知识环境存在潜在替代关系;(3)构建完善的知识生态结构、开展高水平知识创新行为是制造业集群获得高绩效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鹏义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创新驱动的一个关键性发展阶段,而汽车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业组织的创新程度。在简要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状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组织创新的以业务纽带连接的生产领导组织体系模式、混合生产协作组织体系模式、扩展企业组织模式三种模式选择。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组织 组织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峥 刘晓静 何园
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能力较弱问题,围绕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本文将战略地图方法应用于该研究,构建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并在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整合模式,本文提出该模式实施应结合平衡计分卡,形成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国汽车产业并购政策的基本导向应是以持续创新成长战略为主导,兼顾生产率提升战略;应将持续创新成长战略指标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引导建立基于持续创新能力的并购整合模式,以此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持续创新能力 汽车产业 并购整合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