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3)
2023(3464)
2022(2665)
2021(2443)
2020(1782)
2019(3815)
2018(3614)
2017(5984)
2016(3309)
2015(3761)
2014(3593)
2013(3669)
2012(3288)
2011(3150)
2010(3030)
2009(2983)
2008(2616)
2007(2395)
2006(2185)
2005(2076)
作者
(12910)
(11076)
(10911)
(10086)
(6893)
(5343)
(4971)
(4346)
(4155)
(4054)
(3839)
(3736)
(3584)
(3573)
(3540)
(3352)
(3286)
(3276)
(3208)
(3193)
(2800)
(2704)
(2646)
(2540)
(2490)
(2483)
(2458)
(2378)
(2294)
(2279)
学科
(11442)
经济(11432)
管理(11266)
(8621)
(6313)
企业(6313)
环境(5415)
(4791)
方法(4393)
(4314)
数学(3580)
数学方法(3510)
中国(3504)
业经(3330)
(3152)
资源(2941)
农业(2936)
技术(2799)
(2697)
(2606)
生态(2593)
(2356)
(2318)
银行(2310)
规划(2297)
环境规划(2247)
(2224)
(2210)
(2126)
(2112)
机构
学院(53499)
大学(53010)
研究(21458)
管理(18986)
(18550)
经济(18079)
(17986)
理学(16411)
理学院(16191)
科学(15855)
管理学(15706)
管理学院(15640)
中国(15443)
农业(15043)
业大(13558)
(12481)
(12289)
研究所(11480)
中心(10033)
农业大学(9644)
(8759)
(8556)
(8391)
科学院(8036)
北京(7544)
(7527)
(7183)
(7160)
技术(7024)
(6651)
基金
项目(40674)
科学(30982)
基金(29058)
(28226)
国家(28038)
研究(25145)
科学基金(22700)
(16669)
自然(16413)
自然科(16013)
自然科学(16004)
自然科学基金(15718)
社会(15418)
基金项目(15416)
社会科(14715)
社会科学(14711)
(14563)
资助(11347)
教育(10700)
计划(9862)
重点(9808)
编号(9370)
科技(9244)
(8946)
(8471)
科研(8128)
创新(8075)
(7989)
(7913)
(7715)
期刊
(20176)
经济(20176)
(17143)
学报(15137)
中国(13157)
农业(12899)
研究(11726)
科学(11163)
大学(10362)
学学(9940)
(7263)
管理(7057)
业大(5481)
技术(5358)
(5332)
农业大学(4819)
(4116)
教育(4099)
(3630)
金融(3630)
中国农业(3459)
业经(3443)
资源(3400)
科技(3319)
图书(2932)
自然(2921)
技术经济(2667)
经济研究(2535)
财经(2534)
林业(2509)
共检索到78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康洁  李福夺  尹昌斌  
[目的]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推进食物系统转型对改善居民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安徽、湖南和广西三省区934份实地调查数据,综合运用PLS-SEM、Ordered logit等模型探究了智能终端使用对自留口粮农户膳食健康意识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这种意识向健康型食物系统转型实践即绿肥稻作系统采纳行为转化的机理。[结果]研究发现:智能终端使用可以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价值认知、口粮健康感知和健康关注程度具有正向强化作用;口粮健康感知与健康关注可分别与绿肥稻作系统价值认知构成链式中介因子,在智能终端使用和采纳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因此,该文提出,应通过进一步提高智能终端在农村的普及率、增加绿肥稻作系统的在线曝光率来推进绿肥稻作系统在中国南方稻区的推广扩散,并注重改善农户的采纳持续性和采纳质量,以改善农村居民膳食健康。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赵栋祥  
[目的/意义]作为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探究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在Health 2.0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回顾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信息系统采纳的基础上,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涵盖技术创新、社会影响和个体特质3个层面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的使用意愿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技术、社会和个体3个层面都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按影响程度排序,依次是相容性、个体创新特质、社会规范、相对优势和自我效能;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侯筱蓉  余晓林  
[目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自媒体健康信息的扩散对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极大影响。用户关系是自媒体信息扩散的路径基础,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究用户关系结构对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的作用,有助于剥离信息流动路径,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教育效率与健康舆情控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对自媒体关系网络映射以及信息扩散机理进行理论剖析,案例分析部分收集了某城市公立和民营医院官方微博运行的情况及关系数据,利用Ucinet6,采用指标分析及可视化的方式,观测网络整体及局部结构特征。[结果 /结论]案例网络密度小,结构松散,阻碍了健康信息的有效流动;活跃节点的存在提示了网络中舆情控制的风险。在健康信息的扩散中,建...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李敏  黄成  叶孟良  欧荣  袁源  
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为主的微博客已经成为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平台。探索微博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扩散行为影响因素是干预"伪健康"信息扩散的必须手段,也是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扩散最大化的决策依据。以已有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构建微博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扩散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借助SPSS22.0和Amos21.0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运用SPSS22.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测量题项以及进行问卷信度效度的初测。然后,运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模型,并进行模型的拟合修正、信度效度验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雷  白军飞  张彩萍  
我国农村居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其膳食健康状况仍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分析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和健康膳食指数(HEI),运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回归、门槛回归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方法,评估我国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分析收入对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影响,对比分析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之间的影响差异,从膳食健康视角评估当前贫困线标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居民与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非贫困居民的膳食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贫困居民;收入对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贫困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明显高于非贫困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存在内生性,不考虑内生性会低估农村居民膳食健康的收入效应;从膳食健康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应提升至3 159元,高于当前的贫困线标准(2011年为2 300元)。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仍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膳食健康的重要途径。如果计划对贫困人口的营养状况进行政策干预,现有的贫困线有必要进行上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凤杰  于晨  马力  周鹏  安渊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 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 198 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 kg·hm(-2)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 <0.05),籽实产量比对照(未种苜蓿且未施绿肥)增加了18.2%。综上分析可知,紫花苜蓿与水稻周年轮作既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紫花苜蓿,又可促进轮作水稻增产,是南方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思超  唐利忠  李超  杨晶  石泉  陈平平  屠乃美  易镇邪  周文新  
为探索化学氮肥减量配施条件下双季稻田较优的绿肥混作方式,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泰优390为材料,于2016-2017年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绿肥混作方式(紫云英单作,AS;紫云英与满园花混作,AR;紫云英与黑麦草混作,AL;紫云英与满园花与黑麦草混作,ARL;冬闲处理,CK)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绿肥还田处理绿肥替代化肥氮比例,2016年为28. 98%~39. 68%,2017年为30. 55%~39. 47%,以AS处理较大,AL处理最低。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对水稻分蘖动态无显著影响,但各绿肥还田处理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不同模式间差异明显,2016年早、晚稻均以AS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 3%和8. 5%),其次是AR处理(分别较CK增产6. 0%和7. 1%); 2017年早、晚稻均以AR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 2%和5. 5%),其次是AS处理(分别较CK增产5. 5%和4. 7%)。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各处理在年际间有一定差异,但一般以AS和AR处理表现较好。可见,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有利于提高双季稻产量,且以紫云英单作和紫云英+满园花混作效果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仕超  高梓成  郭浩  邓志扬  马瑞  雷杰  张昊  
针对传统膳食调查方法使用过程繁琐,耗时长的问题,对基于彩色深度图像的自动化膳食调查系统进行研究,采用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对RealSense传感器获取的食物彩色图像进行分割,根据食物分割结果和对应的深度图像计算每一类别食物体积并结合食物配料表和营养成分估算营养素含量;同时采集人体深度图像序列结合蒙皮多人线性模型拟合三维人体模型,并利用模型点云和人体体重信息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结果表明:1)本系统在食物图像分割中的像素准确率为72.1%,像素准确率平均值为97.13%,平均交并比为82.03%;2)食物体积计算中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40 cm~3;3)所有人体样本计算的腰臀比与真实值偏离程度均小于4%。本系统在实现自动监测食物各营养素摄入量的基础上,增加对人体体重状况以及中心性肥胖程度的初步判定,同时提高了膳食调查的便捷性和自动化程度,可以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全世文   李苗苗   朱文博  
膳食多样性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概念内涵上梳理了膳食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和区别,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测度体系用来归纳和分类膳食多样性指数.根据此体系,本文将膳食多样性指数划分为四类:膳食中性多样性指数、膳食功能多样性指数、基于膳食指南的中性多样性指数、基于膳食指南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其中,现有研究对第三类指数的构建并不完善,第四类指数目前尚属研究空白.本文详细介绍了四类指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涵差异,并重点构建了第四类指数用来弥补现有测度体系的不足.此后,本文测算了2001-2021年中国居民的膳食多样性,并发现膳食多样性指数与居民收入、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与班尼特定律和大量经验研究的结论一致.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膳食多样性指数具有良好的信息属性,后续研究应更加重视食物之间的营养功能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凯荣  谢小立  周卫军  
本文根据3年定位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移耕农业”、“有机农业”、“石油农业”和“有机一无机结合农业”等不同类型农业的施肥制度对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从农田系统养分平衡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施肥制度的发展与演替问题,指出“NPK化肥+徽肥十有机物循环利用”是我国农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所要采用的一种施肥制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孙一迪  吴奇  卜凡刚  许杏娟  陈涛涛  张丽  
为探讨沸石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设有遮雨棚的测坑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节水灌溉时不同沸石与氮肥水平对水稻理论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理论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中低水平沸石5~10t·hm-2对水稻的增产效应显著,高水平沸石15t·hm-2增产趋势变缓。随着氮肥的增加水稻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增加;适量沸石的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沸石和肥都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氮肥水平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王晓维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松义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导的部门,而粮食生产又是其中的核心,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求以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历史上,粮食问题既是广大农民辛勤劳作之所系,同时也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焦点。考察历史上的粮食生产,必然要触及到当时的亩产、总产、人均拥有量等基本课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先后有不少学者参与了这个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因这个题目难度很大,特别是资料零散不成系统,加上计量上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一时还无法得出众所首肯的结论。有鉴于此,本人不嫌浅陋,以接邻近代的清代为例,探讨一下1840年前夕中国南方稻作区的粮食亩产、总产和人均拥有量问题。作为一个讨论的参与者,目的只是想把我们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管正学  张宏志  高静娴  王建立  
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人体缺硒会造成许多重要器官的机能失调,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证实,硒具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病、防治克山病、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重要生理作用。我国72%地区处于缺硒、低硒带,膳食中硒摄入量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我国几亿人口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富硒食品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还介绍了膳食硒的存在形态和分布,并对天然富硒产品、富硒作物栽培、富硒动物产品生产以及富硒麦芽、富硒酵母等膳食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文韬  张震  张坤  刘咏梅  谢阳群  
文章研究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为智能健康手环技术与服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引入"刺激-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Response,SOR)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抽取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构建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智能健康手环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主要受到平台弹性、环境刺激、认知结构和情感焦点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