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8)
- 2023(13122)
- 2022(11694)
- 2021(10979)
- 2020(9361)
- 2019(21189)
- 2018(21191)
- 2017(40596)
- 2016(22003)
- 2015(24616)
- 2014(24101)
- 2013(23985)
- 2012(21426)
- 2011(19096)
- 2010(18982)
- 2009(17665)
- 2008(16511)
- 2007(13939)
- 2006(12064)
- 2005(10231)
- 学科
- 济(83405)
- 经济(83314)
- 管理(62854)
- 业(61023)
- 企(49321)
- 企业(49321)
- 方法(42810)
- 数学(37515)
- 数学方法(36952)
- 农(21916)
- 中国(21197)
- 财(20501)
- 业经(18713)
- 学(17854)
- 地方(15768)
- 贸(15638)
- 贸易(15629)
- 易(15147)
- 理论(15043)
- 农业(14704)
- 制(14242)
- 和(13579)
- 务(13206)
- 财务(13132)
- 财务管理(13110)
- 环境(12951)
- 技术(12765)
- 企业财务(12379)
- 划(11822)
- 银(11700)
- 机构
- 学院(299678)
- 大学(299590)
- 管理(123560)
- 济(114147)
- 经济(111506)
- 理学(108260)
- 理学院(107117)
- 管理学(104940)
- 管理学院(104408)
- 研究(93281)
- 中国(68720)
- 京(62731)
- 科学(59422)
- 财(50836)
- 所(45645)
- 业大(45229)
- 农(45052)
- 中心(42953)
- 研究所(41807)
- 江(41584)
- 财经(41571)
- 范(39816)
- 师范(39478)
- 北京(39304)
- 经(37812)
- 农业(35328)
- 州(34849)
- 院(34197)
- 经济学(32965)
- 技术(31898)
- 基金
- 项目(212712)
- 科学(167296)
- 研究(155941)
- 基金(153836)
- 家(133252)
- 国家(132121)
- 科学基金(114506)
- 社会(97100)
- 社会科(91925)
- 社会科学(91900)
- 省(83758)
- 基金项目(81828)
- 自然(75592)
- 自然科(73884)
- 自然科学(73871)
- 自然科学基金(72478)
- 教育(72174)
- 划(70015)
- 编号(65445)
- 资助(63826)
- 成果(51755)
- 重点(46794)
- 部(45966)
- 发(44335)
- 创(44258)
- 课题(43658)
- 创新(41062)
- 项目编号(40955)
- 科研(40752)
- 大学(39814)
- 期刊
- 济(120820)
- 经济(120820)
- 研究(83232)
- 中国(53082)
- 学报(46208)
- 管理(43803)
- 科学(42142)
- 农(39936)
- 财(36843)
- 大学(34887)
- 教育(34647)
- 学学(32566)
- 农业(28287)
- 技术(26571)
- 融(21832)
- 金融(21832)
- 业经(21667)
- 图书(20594)
- 经济研究(20189)
- 财经(18664)
- 经(15829)
- 问题(14782)
- 理论(14753)
- 科技(14621)
- 商业(14544)
- 业(14445)
- 技术经济(14227)
- 实践(13834)
- 践(13834)
- 书馆(13825)
共检索到421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军 宋晨鹏 叶浩彬
工业革命4.0开启智能服务时代,提升智能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推动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服务型机器人是提供智能服务的重要媒介,精准洞察中国消费者对服务型机器人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加快补齐当前智能服务短板的关键之一。鉴于此,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中国消费者服务型机器人接受模型,探究智能服务情境下机器人功能、消费者情感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服务型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文章以517名服务业消费者为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感知愉悦性和感知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此外,文章在智能服务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了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为提高顾客对服务型机器人技术接受意愿,促进酒店业智能服务,以及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瑾 刘瑞凝 刘聿瑄
在“十四五”时期,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支持了零接触消费模式的实施与普及,对疾病流行环境下的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研究信息线索对服务型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本文从疾病信息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信息线索对消费者使用服务型机器人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疾病信息线索会增强消费者对服务型机器人的使用意愿,对感知风险起到中介作用。另外,机器人能力调节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在弱机器人能力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在疾病信息线索对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强机器人能力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在疾病信息线索对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从客观环境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文研究结论补充了关于服务型机器人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并为零接触消费繁荣做出贡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仪 王永贵
机器人拟人化在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和亲密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拟人化服务机器人。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外观拟人化与消费者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外观拟人化程度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通过3个实验,首次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外形拟人化程度对于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倒U形影响以及感知智能在其中的驱动作用,验证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感知智能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而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本研究为企业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减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负面效应和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的正面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仪 王永贵
机器人拟人化在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和亲密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拟人化服务机器人。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外观拟人化与消费者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外观拟人化程度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通过3个实验,首次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外形拟人化程度对于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倒U形影响以及感知智能在其中的驱动作用,验证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感知智能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而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本研究为企业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减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负面效应和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的正面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杜维 陈鑫
智能服务被众多的消费者所接纳使用,但其无法完全避免的算法偏差引起了人们对智能服务伦理问题的关注。这项研究调查了智能服务中算法偏差(高vs.低)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探寻其心理中介机制以及自我认知(运气感知、自我效能感)对该路径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本文采取实验法进行研究,设置4个不同场景的随机实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n=1083)。实验结果证明,算法偏差对消费者使用智能服务的意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实验1),且随着算法偏差程度的增加,消费者的厌恶感也会增加,从而降低消费者使用智能服务的意愿(实验2)。结果还表明,运气感知和自我效能感在正向调节消费者使用意愿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实验3和4)。本研究拓展了智能服务的研究领域,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对使用意图提供了理论见解,对智能服务算法偏差应对策略的制定也具有战略参考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腾腾 谢礼珊 刘灿棉
除了外形的拟人化,生成式AI与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赋能下服务机器人呈现出情感拟人化的新特征。服务机器人通过模仿人际交往中的人类共情对消费者参与人机价值共创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从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即共形与共情,探讨其对消费者人机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存在理论对影响的机制路径提供新的解释,并进一步探讨消费者社会互动需求的边界作用。研究进行了3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下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特征是立体化的,共形与共情对人机价值共创意愿存在正向的交互效应,社会存在感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对社会互动需求高的消费者,社会存在感对人机价值共创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本研究明晰了新技术嵌入服务机器人拟人化设计背景下人机价值共创现象中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机理,并在实践上为企业就如何针对服务场景更好地进行服务机器人营销提供了有益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腾腾 谢礼珊 刘灿棉
除了外形的拟人化,生成式AI与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赋能下服务机器人呈现出情感拟人化的新特征。服务机器人通过模仿人际交往中的人类共情对消费者参与人机价值共创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从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即共形与共情,探讨其对消费者人机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存在理论对影响的机制路径提供新的解释,并进一步探讨消费者社会互动需求的边界作用。研究进行了3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下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特征是立体化的,共形与共情对人机价值共创意愿存在正向的交互效应,社会存在感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对社会互动需求高的消费者,社会存在感对人机价值共创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本研究明晰了新技术嵌入服务机器人拟人化设计背景下人机价值共创现象中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机理,并在实践上为企业就如何针对服务场景更好地进行服务机器人营销提供了有益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腾腾 谢礼珊 刘灿棉
除了外形的拟人化,生成式AI与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赋能下服务机器人呈现出情感拟人化的新特征。服务机器人通过模仿人际交往中的人类共情对消费者参与人机价值共创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从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即共形与共情,探讨其对消费者人机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存在理论对影响的机制路径提供新的解释,并进一步探讨消费者社会互动需求的边界作用。研究进行了3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下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特征是立体化的,共形与共情对人机价值共创意愿存在正向的交互效应,社会存在感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对社会互动需求高的消费者,社会存在感对人机价值共创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本研究明晰了新技术嵌入服务机器人拟人化设计背景下人机价值共创现象中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机理,并在实践上为企业就如何针对服务场景更好地进行服务机器人营销提供了有益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丁琳 王翠波
结合TAM和ECM-IS理论,研究竞争视角下的非直接付费电子商务服务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针对中国互联网中大量提供免费电子商务服务的商家,为了获得间接收益,不能完全采用以满意度为中心,而改用"不比其他商家差"的普遍情境,将用户经过比较后的优势确认作为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前因来替代满意度,加入了竞争品满意度来表达竞争品绩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用性的前因,并非是期望确认,而是不可替代性感知。优势确认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可替代性对有用性感知、优势确认有显著正向影响;竞争品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薛哲 陈小云 李永诚 宋志金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引导服务机器人深入应用。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机器人服务失败时有发生,这会阻碍机器人的市场扩展,而机器人共情可以作为一种自我服务补救方式。基于社会判断的内容维度,通过进行两项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机器人服务失败的严重性较低,机器人共情会影响顾客对它的社会判断,共情能通过温暖感知和能力感知间接促进顾客对机器人的持续使用意愿,同时,共情对顾客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效应;而在机器人服务失败严重性较高的情景下,机器人共情的积极效应消失。因此,企业在应用服务机器人时应注重强化其共情能力的塑造,并有效识别顾客对其服务失败的严重性认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伟 董悦 李纯青
在缺乏家人、朋友和宠物陪伴以及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智能社交机器人未来在日常陪护、情感陪伴和情感抚慰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补充作用。虽然国内学者对人工智能消费行为研究多有关注,但聚焦人机情感关系的研究还极为稀缺。因此,该论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人机情感关系的研究,从关系类型、形成机制和影响后果这三方面总结出人机情感关系研究的现有理论框架并指出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全景式呈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脉络,启发学者们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同时,论文也为人工智能企业选择合适的目标群体、开展情感导向的智能社交机器人设计以及政府制定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业规范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伟 董悦 李纯青
在缺乏家人、朋友和宠物陪伴以及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智能社交机器人未来在日常陪护、情感陪伴和情感抚慰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补充作用。虽然国内学者对人工智能消费行为研究多有关注,但聚焦人机情感关系的研究还极为稀缺。因此,该论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人机情感关系的研究,从关系类型、形成机制和影响后果这三方面总结出人机情感关系研究的现有理论框架并指出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全景式呈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脉络,启发学者们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同时,论文也为人工智能企业选择合适的目标群体、开展情感导向的智能社交机器人设计以及政府制定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业规范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舜 韩雷
新兴技术变革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对生育观念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厘清机器人使用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内在逻辑,并综合使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公布的机器人安装数据和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机器人使用降低了女性生育意愿,该结论在使用双重机器学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及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机器人使用降低女性生育意愿的机制是谈判地位效应;(3)机器人使用对体制外的就业部门、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受宗族文化影响强的家庭的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更大;(4)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变革改变了家庭生育偏好,说明机器人使用有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衡。同时,机器人使用还冲击了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提高了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自主性。为此,可以通过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对经济高质发展的推动作用,缓解性别比例失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鲲鹏 李伟
立足消费者视角,构建拓展的技术接受模型,针对泉州市商超消费者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析食品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技术接受模型能有效预测消费者使用态度与意愿,“感知安全与隐私”“技术信任”二项拓展变量,是影响消费者使用态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翁爱祥 王怀宝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大众购物的重要消费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B2C电子商务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业内竞争愈加激烈。对于B2C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如何留住消费者,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保持消费者的持续使用意愿,成为了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客观而言,B2C电子商务平台有诸多要素影响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所以需要重点分析其中的几项重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逐渐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保持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平台销售额,推动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