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2)
2023(8982)
2022(7102)
2021(7169)
2020(5467)
2019(13055)
2018(13220)
2017(22761)
2016(13405)
2015(15015)
2014(15040)
2013(13325)
2012(11633)
2011(10797)
2010(11322)
2009(9749)
2008(9545)
2007(8373)
2006(7586)
2005(6986)
作者
(31715)
(26240)
(26139)
(25540)
(16770)
(12383)
(12060)
(10334)
(10024)
(9442)
(9129)
(8927)
(8590)
(8280)
(8278)
(8107)
(7799)
(7701)
(7628)
(7569)
(6753)
(6439)
(6387)
(6084)
(6032)
(5965)
(5951)
(5803)
(5235)
(5231)
学科
(41965)
经济(41921)
管理(30318)
(26004)
(22586)
企业(22586)
教育(21461)
方法(18686)
中国(18545)
数学(16703)
数学方法(16145)
(13006)
理论(12893)
(11863)
业经(11285)
教学(10998)
(10287)
(9214)
(9084)
农业(7875)
体制(7552)
(7498)
技术(7294)
地方(7220)
(6898)
银行(6897)
(6671)
(6441)
金融(6439)
发展(6354)
机构
大学(165248)
学院(165031)
研究(57605)
管理(57493)
(56500)
经济(54907)
理学(49168)
理学院(48576)
管理学(47230)
管理学院(46898)
中国(38283)
(36556)
教育(33760)
(32612)
科学(32530)
师范(32445)
(29308)
(27315)
(26520)
师范大学(26372)
中心(24985)
研究所(24588)
北京(24268)
技术(24181)
职业(23440)
财经(21663)
(21508)
(20983)
(20053)
业大(19871)
基金
项目(105147)
研究(88317)
科学(84416)
基金(70775)
(59911)
国家(59190)
社会(52435)
科学基金(50766)
教育(50646)
社会科(49260)
社会科学(49246)
(43638)
编号(40361)
(38423)
成果(35584)
基金项目(35118)
课题(32009)
自然(29644)
自然科(28964)
自然科学(28961)
资助(28758)
自然科学基金(28392)
(27397)
重点(25513)
(24580)
项目编号(24287)
规划(24269)
(23856)
(22900)
(22610)
期刊
(65923)
经济(65923)
教育(60762)
研究(59659)
中国(47188)
管理(22691)
(22603)
技术(22257)
学报(19768)
科学(19364)
(19298)
职业(17835)
大学(17505)
学学(14600)
(13510)
金融(13510)
农业(13108)
技术教育(11831)
职业技术(11831)
职业技术教育(11831)
业经(11612)
经济研究(10726)
财经(10545)
(9705)
论坛(9705)
(9183)
统计(8466)
(8175)
(7785)
图书(7757)
共检索到262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南旭光  
在以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以智能科技、数字经济、信息社会为表征的智能化时代,将对职业教育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带来深刻影响,催生着治理体系、组织形态、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产生变革,这会让职业教育的传统治理模式沿着智能化时代的技术及社会逻辑向智慧治理、循数治理、动态治理、整体治理和协同治理转化。推动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应从建构智慧治理支撑环境、变革职业教育组织结构、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框架、培育多元主体自我治理、完善职业教育的元治理等几个方面设计推进路径,以期架构职业教育治理新框架并打造出新的治理生态,为职业教育治理实践提供理论解释和思路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娟  
职教集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教育主体。当前,我国职教集团的参与者较多,主要有职业院校、政府部门、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不同的主体由于立场、角色的差异导致其利益诉求有较大的不同。明确各方参与主体在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中的利益诉求差异是构建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内部治理机制的逻辑起点。在现实运作中,由于我国职教集团大部分是松散型的联合体,导致内部治理机制在基本架构上存在着组织设计、规则制定和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缺陷。因此,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内部治理机制需要从制度、组织和参与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有五个根本性影响,即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需要高度复合的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支撑未来工业的基础力量。智能化时代,必将带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其核心框架应为,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构建以"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徐国庆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阐释了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五个根本性影响,分析了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并且提出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框架。首先,作者分析了智能化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固定式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系统给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龙  陈鹏  
在智能化时代,是固守"为了职业"的目的型职业教育,还是向"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转变,这关乎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智能化时代劳动者不断增强的生涯与人本诉求预示着目的型职业教育将因无法适应未来而失效。在学校职业教育的局限性日渐凸显以及职业的教育意蕴日益彰显的背景下,"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的发展被赋予现实需要和时代可能。向"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转变,需要将教育场域从"在学校里"拓展至"在职业中",教育内容从零散的专业技能变革为综合的关键能力,教学方式从机械训练转换为行动反思。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苏豫  
现代职业教育的属性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是准公共产品。正是因为职业教育具备这样的基本属性,在资源配置中也是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的结合,单纯的政府参与是无法实现治理过程利益调和的。同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来保证各主体优势的发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官民共治模式下,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及职业院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及角色定位,能够保证各方利益的契合,通过权责对等、利益驱动以及民主协商,可以促进官民共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雪园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产生工作范围扩大化、工作组织扁平化、工作内容创新化及工作方式协作化四个方面的变革,变革必然带来智能化生产系统对高度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遵循"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单个专业"还是"专业集群"、"浅层合作"还是"深度融合"等问题的持续追问。因此,在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应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蓄力推动专业群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探寻智能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翠香  
"治理"已成为一种前景光明的对旧式管理和行政风格进行批判和创新的风向标。职业教育治理理念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耦合而成,其内涵是指政府、社会组织、职业教育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治理主体,围绕特定的治理目标,在遵循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与规范的前提下,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协调与合作,最终达成增进职业教育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治理行动及其过程;我国职业教育治理需要从目标与价值诉求、放权与增能、立法与建制、技术与平台四个方面扎实推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帮华  
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管理"走向"治理"是应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关键之举,也是公民社会崛起的应然之势,亦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然而,在职业教育治理实践中还面临着多重问题困扰,诸如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泛行政化"缺陷、治理模式"单中心化"倾向、治理结构"混沌化"趋势等。据此,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应科学确立职业教育治理的价值与目标,以"善治"为终极价值标准,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放权与增能,厘定政府权力清单,"赋权增能"于其他治理主体;做好立法与建制,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改清  
智能化生产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义。鉴于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体系均无法适应智能化工作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工作模式的适应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本文在解析供给侧改革理论基础和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涵,指出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应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即教育总量与教育结构的关系、人民需求与职教供给的关系、有效供给与无效供给的关系、规模推动与创新推动的关系、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绪军  王屹  陈业淼  
“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创新与发展,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课堂革命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暴露了技术异化、技术安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本体论”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以“学生本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生态圈,实现“技术—学生”和谐共生;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的适应性,实现“技术—教师”相生相长;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协同教学模式,实现“技术—质量”同向同行;制定“类型化评价体系”,实现“技术—评价”协同并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