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3)
2023(8401)
2022(6934)
2021(6751)
2020(5627)
2019(13003)
2018(13368)
2017(23534)
2016(12655)
2015(14039)
2014(13465)
2013(12353)
2012(10835)
2011(9824)
2010(10411)
2009(9322)
2008(9185)
2007(8074)
2006(7288)
2005(6446)
作者
(32400)
(27078)
(26905)
(25766)
(17364)
(12846)
(12084)
(10286)
(10226)
(9643)
(9292)
(9184)
(8845)
(8718)
(8305)
(8159)
(8039)
(7762)
(7759)
(7712)
(6835)
(6577)
(6506)
(6271)
(6059)
(6037)
(6033)
(6007)
(5410)
(5271)
学科
(44822)
经济(44777)
管理(38983)
(37343)
(34021)
企业(34021)
方法(20432)
数学(17892)
数学方法(17345)
技术(16108)
中国(14391)
业经(12093)
(11830)
技术管理(11812)
理论(11731)
(11512)
(10377)
教学(9500)
教育(9076)
(8521)
银行(8507)
(8499)
(8227)
(7755)
金融(7754)
(7574)
地方(7408)
农业(7200)
体制(7134)
(6969)
机构
学院(164068)
大学(162054)
管理(65588)
(63990)
经济(62538)
理学(56274)
理学院(55709)
管理学(54433)
管理学院(54108)
研究(53015)
中国(39911)
(34290)
科学(30859)
(30556)
(25974)
(25265)
中心(23922)
财经(23006)
(22825)
研究所(22752)
师范(22638)
北京(22058)
业大(21613)
(21445)
技术(20902)
(20900)
(20667)
(19661)
经济学(18825)
师范大学(17903)
基金
项目(108398)
科学(86627)
研究(83952)
基金(75808)
(65167)
国家(64580)
科学基金(56916)
社会(51867)
社会科(49138)
社会科学(49125)
(45551)
教育(41947)
基金项目(39133)
(37505)
自然(35738)
编号(35089)
自然科(35060)
自然科学(35055)
自然科学基金(34436)
资助(30674)
(29196)
成果(28505)
创新(26185)
课题(25991)
重点(24881)
(23178)
(23091)
项目编号(21808)
(21402)
大学(21170)
期刊
(72445)
经济(72445)
研究(51725)
中国(42186)
教育(33425)
管理(29417)
(23761)
科学(20952)
学报(20644)
技术(20313)
(19567)
大学(17085)
学学(15432)
(15196)
金融(15196)
农业(13096)
业经(12285)
经济研究(11946)
财经(11286)
科技(10679)
职业(10659)
(9839)
(9749)
技术经济(9639)
统计(9223)
(8812)
论坛(8812)
(8192)
图书(8148)
问题(8035)
共检索到255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余胜泉   汤筱玙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以前沿的认知科学规律为引领,以释放人机结合的分布式智能为目标,以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面向成长的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开放弹性适应性的治理为保障,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培养理念和过程的一体贯通、教育环节和要素的协同配合、育才价值和育人旨归的内在统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建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果之一的独立学院,经过近10年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令人瞩目。随着教育部为独立学院设置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独立学院一部分从母体高校完全独立出来,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一部分回归母体,转成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部分基本维持现状;一部分自然淘汰。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后独立学院时期,内涵建设、模式创新、质量立校是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是撬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幸泰杞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紧迫课题,打破存续时久的传统人才培养常态,与时俱进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严峻挑战必须的理性选择。在讨论人工智能倒逼大学之学科概念及学科发展拓新的基础上,阐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更新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路径创新两个切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莉   张圆圆   郭晓琴   赵彪  
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关乎未来社会发展以及人才教育,所以,高校教改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基于“专业—创新—竞赛”环节,实现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螺旋提升式“育人”目标,大力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谈松华  王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中,第一次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任务。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教育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经历深刻变化所面临的战略性课题。如果说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人才和教育的国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荣翰  潘立文  林明  
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通过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为学生设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为实现这一结构所实施的方式、方法体系,它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目标、机制和过程的有机统一,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卫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工学结合推进的关键是机制、体制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南通纺院工学结合实践案例的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捷  杨西强  印杰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级直接面向大学生的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是高校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通过该项计划的实施,以点带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华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的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有利于解决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来看,"双师型"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共识,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从机构维度来看,我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属于封闭式、定向型的模式,在培养阶段维度上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专业培训整合的模式。根据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教情,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应坚持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金梧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要把一批中国大学办成世界著名大学,就需要我们找准大学自身的定位,保持和弘扬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成功的经验,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大学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努力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有所作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瑶  吴秋生  黄贤环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搭建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会计人才培养实现人本化、价值化、管理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诚信化和法制化的"十化"培养模式是助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会计人才培养"十化"的模式创新能够为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增值、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组织制度创造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创新会计人才培养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乔宝杰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龙生  张娜艳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展转为内涵提升,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职院校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着重阐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文良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校在制定提升质量的实施方案时,一要客观,二要科学。所谓"客观"就是客观分析自身的办学层次、发展水平、特色和优势,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所谓"科学"就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有效实施。要以国家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