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7)
2023(12480)
2022(10538)
2021(10148)
2020(8296)
2019(18737)
2018(18441)
2017(33115)
2016(17971)
2015(19769)
2014(18926)
2013(17198)
2012(15038)
2011(13410)
2010(13157)
2009(11414)
2008(10079)
2007(8312)
2006(6842)
2005(5592)
作者
(41848)
(34772)
(34698)
(33107)
(21987)
(16646)
(15899)
(13620)
(13588)
(11952)
(11843)
(11595)
(10944)
(10626)
(10494)
(10381)
(10309)
(10272)
(9969)
(9936)
(8409)
(8342)
(8189)
(8123)
(7841)
(7753)
(7599)
(7448)
(6882)
(6842)
学科
(58673)
经济(58612)
管理(44803)
(41919)
(34347)
企业(34347)
方法(28912)
数学(25639)
数学方法(25210)
中国(20974)
教育(20621)
(17380)
(16217)
(15002)
理论(14012)
业经(13670)
农业(11749)
(11492)
贸易(11486)
(11224)
技术(10543)
(10368)
财务(10329)
财务管理(10310)
教学(9905)
企业财务(9730)
地方(9570)
(9071)
(8988)
环境(8730)
机构
大学(223456)
学院(221482)
管理(84590)
(83003)
经济(81284)
理学(74406)
理学院(73618)
管理学(72152)
管理学院(71702)
研究(68306)
中国(45075)
(44956)
科学(39388)
(38322)
师范(38049)
(37394)
教育(33752)
中心(32425)
(31219)
师范大学(31108)
财经(30925)
(29915)
业大(29035)
(28432)
北京(27557)
研究所(27533)
(27178)
技术(27014)
经济学(26575)
(25464)
基金
项目(158286)
科学(128021)
研究(125320)
基金(113734)
(96828)
国家(95885)
科学基金(84320)
社会(79470)
社会科(75112)
社会科学(75098)
教育(65808)
(63413)
基金项目(59547)
(54422)
编号(53658)
自然(51959)
自然科(50825)
自然科学(50814)
自然科学基金(49864)
资助(44368)
成果(43801)
课题(38129)
重点(36809)
(36590)
(34926)
(34606)
项目编号(33319)
教育部(33104)
(32704)
国家社会(32506)
期刊
(81904)
经济(81904)
研究(67683)
教育(56032)
中国(44637)
管理(29431)
(29355)
学报(28493)
科学(27057)
(24187)
技术(24107)
大学(24058)
学学(21106)
农业(17203)
业经(15647)
职业(14928)
财经(14616)
(14044)
金融(14044)
经济研究(14034)
(12694)
图书(11085)
问题(10063)
(9807)
论坛(9807)
(9795)
(9725)
技术教育(9553)
职业技术(9553)
职业技术教育(9553)
共检索到310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济良  马苗苗  
教育是一项基于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的事业。具备人文意蕴的生命品性是教育的质素所在,也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首要前提。智能时代下智能化的现代技术与教育广泛融合,教育在智能技术的助力下走向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但智能技术依循的机械逻辑和人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方式、理念等使教育面临技术异化及其生命异化的困境。站在生命哲学的视角,教育理应在智能化的发展中聚焦生命的发展而非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重新审视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生命原点,减弱唯理性的技术逻辑对学生生命体验的遮蔽,规避智能技术主导的教学对学生生命自由的钳制,弥合智能技术介入的师生交往中生命情感的缺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磊  刘瑞  
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教育生态,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基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视角,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教师突显智慧性、育人性、整全性和群体联通性四方面角色特质。人工智能在赋能教师教学革新的同时,也让教师陷入角色转变的困境,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缺失引发教师角色的"脱嵌"与"消匿","唯技术观"导致教师角色的"被促逼"与"被订造",人文迷失造成教师角色的"数据化"与"单一化"。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进路是: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由"识"转"智";彰显教师人文关怀,回归教育育人之本;在教育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平衡的张力,关注学生身体和心智的全面协同发展;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生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晶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以培养专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教育类型,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性人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巨大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并在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理性审视现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虽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金香  史成明  
教育理论对师生关系的观点经历了"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双主体说",这些观点都没有很好的诠释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反让研究者们陷入了混淆的境地。机体哲学视角下的"师生机体"突破了以上观点的缺陷,在指导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贵华  
面对全球的生态觉悟,面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与发展,面对“知识本位”与“关系本位”的学术合理性方法的矛盾与艰难选择,面对世界当前的学术兴旺与学术腐败,“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价值方法遭遇分裂,西方传统高等教育哲学面临困境。悄然而生的生态哲学已经形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与思维方式,它为人们确证大学学术合理性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基础。 生态本位是当代大学学术价值方法的新理念,生态合理性不仅实现了大学学术合理性的价值方法的超越,而且实现了对西方传统高等教育哲学的超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华松  
关注人及其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张扬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基于生命哲学的视野,从生命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和生命教育的路径这三个方面,探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观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我国高校德育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概念不断泛化,人学空场造成的德育主体客体化,德育课程化与理想化造成的与生活脱节,对话缺失造成的德育的浅层化与单向化等。道德哲学研究道德现象和规律,并以探索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寻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高校德育需要在道德哲学关照下,整合与超越传统,注重人的主体性,重视生活,倡导沟通,从而走出困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冬民  
当今,中国国内书法教育在高校建有从本科至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中小学书法教育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引导下,正在如火如茶地开展,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的加快,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成为一个重大课题,面临着坚守与迎合的突出矛盾。孔子学院作为综合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闪亮名片,在书法走出去进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大幅度拓展中国书法的国际发展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恒亮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上个世纪的4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通识教育的作用一直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已经打破了知识的完整性,导致大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以至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境,这需要教师通过不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玉磊  
新媒体信息时代视觉图像资源泛滥,重建视觉艺术的精神高度,成为当下美术教育的价值坚守。"视觉性"是视觉艺术的本质特征,视觉因素就成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因素,视觉能力培养和审美智性的提高应当成为当下美术教育的重心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勇民  王凤华  
人的自觉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所固有的开放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为生命的完善奠定了现实基础。终身教育正是基于有限生命的无限发展,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存在,体现生命全面性的发展,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实现人的生命意义,凸显生命的主体性,促进人的生命完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志华  王宝峰  周屹峰  
目前大学生择业盲目及就业难的现状堪忧,个体的择业就业价值观在主观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价值哲学为视角提出了在大学生择业实践中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的方法:一是强化就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二是三位一体择业服务机制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三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自觉选择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走向澄明之境——技术教育的哲学视域》是一本技术向着哲学跨界,哲学与技术教育的联姻创新力作。全书亮点耀目,哲思满卷,意理丰盈,手笔老到,语言纯青,理论深湛,启迪良多。它是"对技术‘回到根底’的反思",是"提着技术教育之纲,挈着技术教育之领"的哲学凝视和高端思辨,也是提升技术教育进入理论之域和澄明之境的一种追问和叩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