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8)
2023(18898)
2022(15320)
2021(14083)
2020(11663)
2019(26297)
2018(26069)
2017(48336)
2016(27298)
2015(30999)
2014(31128)
2013(29782)
2012(27300)
2011(24529)
2010(24418)
2009(22135)
2008(21816)
2007(19760)
2006(17139)
2005(15451)
作者
(80632)
(67194)
(67123)
(63853)
(42651)
(32502)
(30687)
(26470)
(25921)
(23989)
(22726)
(22638)
(21588)
(21248)
(21189)
(20992)
(20730)
(20065)
(19595)
(19432)
(16894)
(16582)
(16549)
(15448)
(15338)
(15011)
(15007)
(15003)
(13634)
(13557)
学科
(106796)
经济(106678)
管理(75137)
(73754)
(59374)
企业(59374)
方法(50357)
数学(44756)
数学方法(44211)
中国(34003)
(30450)
(27126)
业经(25333)
(24274)
教育(21970)
技术(21050)
(20610)
贸易(20603)
农业(20445)
(20055)
理论(19185)
(18604)
地方(18271)
(17244)
财务(17187)
财务管理(17148)
企业财务(16290)
(16069)
(16007)
金融(16004)
机构
大学(391755)
学院(387430)
(151966)
经济(148726)
管理(143723)
研究(134224)
理学(124659)
理学院(123203)
管理学(120701)
管理学院(119980)
中国(95371)
科学(84641)
(83614)
(72121)
(68964)
(67709)
研究所(63081)
业大(62556)
中心(61327)
(59163)
农业(57415)
(56794)
师范(56097)
财经(54920)
北京(52493)
(50103)
(48273)
经济学(47085)
技术(46470)
(46111)
基金
项目(264741)
科学(208591)
基金(190854)
研究(189759)
(169666)
国家(168225)
科学基金(142657)
社会(119170)
社会科(112873)
社会科学(112839)
(104891)
基金项目(100201)
自然(94169)
教育(94026)
自然科(92067)
自然科学(92037)
(90757)
自然科学基金(90394)
资助(77719)
编号(77091)
成果(62731)
重点(61431)
(59214)
(57103)
(55713)
课题(55688)
创新(52016)
科研(51563)
教育部(50718)
计划(49897)
期刊
(158366)
经济(158366)
研究(113482)
中国(82113)
学报(68663)
教育(64425)
(64107)
科学(59973)
(53344)
管理(51836)
大学(51657)
学学(47750)
农业(43489)
技术(39231)
(31846)
金融(31846)
财经(27628)
经济研究(25898)
业经(25783)
(24158)
(23778)
问题(21290)
技术经济(19556)
(19545)
科技(18545)
图书(18469)
职业(18139)
统计(17892)
业大(17497)
(17324)
共检索到570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建萍  
德国各界基于不同数据、聚焦工作任务类型分析了智能数字化技术对德国职业及劳动市场的影响,从方法和内容层面深化了已有研究:不同职业分类和数据基础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工作任务类型的组合性比常规性任务的占比更具有衡量意义;德国并未出现工作岗位总量减少和就业极化,但产业结构调整和个人工作转换频率加快,总体表现为注重不同阶段技术存续的升级模式。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成功应对了1980年以来的技术变迁,反而是资格供给高移和职业教育接受者的工作困境对其构成的挑战更大。德国案例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基于全面的制度建设和系统的科学研究,支持个人、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赫男  刘娜  王为民  
职业教育4.0是德国联邦职教所于2013年提出的概念。同时,它也被视为是德国社会数字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德国在职教的各层面都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其中,学校层面的具体改革措施是经常被忽视,但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部分。通过比较德国和中国职业学校和课堂教学层面的数字化改革现状可以发现,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三大特点:政策驱动有力,但不系统;窄化数字能力内涵;硬件配套相对完善,但教师能力略显不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在明确培养什么样的数字化人才的基础上,系统性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改革,重视教师数字化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工业4.0的发展驱动了德国"职业教育4.0"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4.0"发展的核心特征是数字化,"职业教育4.0"强调在数字化工作世界的经验导向和科学导向的拓展职业品质。以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特征的德国"职业教育4.0"关注人的数字化资格能力发展,要实现企业员工的数字化资格能力,就必须将数字化的素养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具备数字媒体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资格能力。面对数字化资格能力需求的挑战,德国职业教育内部微观层面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逐渐也呈现出相应的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莹  
在工业4.0时代,劳动者驾驭智能化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数字能力成为实现国家发展策略的关键因素。因此,德国政府将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并出台系列措施进行战略部署,包括:开展大型研究项目对工业4.0背景下数字能力概念的维度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分析实践困境的基础上,对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各大办学主体分别给予扶持;参照工业4.0带来的全新任务领域对各个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进行修订等。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体现了在"人与机器"关系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代表了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凸显了德国政府顶层设计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盛基  吕康银  徐雄彬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政策措施之一,其建立与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一直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产生影响,而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不显著;若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伟  
习近平的劳动观、人才观和发展观是改革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问题,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素质为每一个国民所必备,劳动教育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全体新生代;与普通教育一般的劳动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专业版,因此,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要与生产实践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子凡  
近年来,德国对其职业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征就是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德国不仅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进行了顶层设计,而且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丰富学生数字化学习场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再次使德国职业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正在着手进行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德国的做法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曦萌  
劳动、资本和政府三者的关系影响并决定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模式。基于该视角,可将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本模式分为三种:市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模式。研究梳理世界范围内的典型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分析其特点,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岩  
职业教育培训的产出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有效适配是实现人力资本促就业、促增长和促公平功能的关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促进二者有效适配的关键,而FDI的人力资本流动与培训效应是实现校企合作的中间变量。江苏太仓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使职业教育培训直接对接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需求,创新发展德国的"双元制",切实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成为国内职教发展的鲜见范例。因此,要促成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适配,最重要的是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中找到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和缔约方式。发挥FDI的外溢效应,使之成为学校与企业的利益联结点,是"太仓模式"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丽娟  
职业教育的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力市场能否适应相关。在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问题上,由技术文化传统、管理归属模式和经费保障等因素,对职业教育运营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思莹  王冰冰  
从劳动者技能匹配与产业基础条件匹配的思想出发,分析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劳动者职业伤害的影响,并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加以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非但没能有效降低职业伤害,反而提高了城市职业伤害程度;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次年,其对职业伤害的影响不再显著,并且在后续时间,工业智能化转型逐渐能够降低职业伤害。此外,考虑城市文化特征和产业特征后发现,文化底蕴会强化劳动者安全意识,降低工业智能化对职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为工业智能化转型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智能化带来的职业伤害。研究结论对工业智能化发展初期的中国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锐   陈杰新  
高职院校正处于机遇期和攻坚期“双期叠加”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是提质培优和攻坚过坎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脉络,指出产业数字化的外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内部驱动等现实之需,分析了资源应用、数据治理和系统闲置等现实之困;以《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指南》为依据解析了赋能教学、赋能管理和赋能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内涵,提出了夯实数字新基建、构建校本资源体系、打造校本数智大脑、创设校本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广肃  李力行  孟岭生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本文将美国劳工部标准职业代码与中国职业代码相匹配,基于Frey and Osborne(2017)对美国各种职业被智能化替代概率的估计结果,估算了中国各职业被智能化替代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层面的被替代指标。接下来,利用多个年份的人口普查和家庭调查微观数据以及欧盟的机器人使用数据,本文在城市层面和个人层面估计了智能化对就业广度(就业人数)和就业强度(工作时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中国劳动就业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就业人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增加了在职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分样本分析发现女性、低教育劳动者、大龄劳动者、移民等劳动力市场中相对脆弱的群体所受的冲击更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磊磊   董艳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正处于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技术现象学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视角。从技术意向性、技术工具化、技术人工物、人技关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进行技术现象学还原。通过技术现象学诊断发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主要表现为技术技能培养进路与技术导向的错位,技术整合偏差阻碍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技术生活离身化制约产教深度融合,技术遮蔽掣肘职业院校学生适应性培养。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应摆脱技术理性的困局,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功能承载;关注技术整合偏差调节,构建指向校企联动的职业院校数字治理体系;注重具身技术体验,塑造面向产教对话的虚实融生型实践场域;聚焦主体性职业适应,健全学徒培养共同体数字交互伦理规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付传  
技术风险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风险,其来源于职业教育各主体对数字技术的不合理响应。技术风险存在于技术本身,以及人以技术为中介的实践活动之中,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主要表征为技术成熟度风险、技术决定论风险、技术市场化风险、技术主体能力风险和技术机会主义风险等。为了有效防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风险,应从坚持人本理念、法律规制、伦理约束和协同治理四个方面采取可行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