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43)
2023(18095)
2022(15705)
2021(14811)
2020(12601)
2019(29165)
2018(29203)
2017(56112)
2016(30589)
2015(34924)
2014(35295)
2013(34721)
2012(32003)
2011(28793)
2010(28732)
2009(26733)
2008(26601)
2007(23740)
2006(20523)
2005(18225)
作者
(89843)
(75010)
(74523)
(71308)
(47713)
(36079)
(34163)
(29406)
(28477)
(26807)
(25522)
(25138)
(23789)
(23551)
(23256)
(23234)
(22894)
(22179)
(21597)
(21517)
(18558)
(18421)
(18288)
(17108)
(16866)
(16787)
(16701)
(16549)
(15264)
(14818)
学科
(121727)
经济(121527)
管理(92739)
(86843)
(72367)
企业(72367)
方法(59062)
数学(51657)
数学方法(50900)
(34632)
(33772)
中国(30430)
业经(27038)
(26665)
(26457)
地方(23538)
农业(22269)
(22171)
财务(22064)
财务管理(22004)
(21909)
贸易(21899)
(21242)
企业财务(20788)
理论(20544)
(19582)
银行(19523)
(19102)
环境(18712)
技术(18470)
机构
大学(441653)
学院(440122)
管理(173728)
(172465)
经济(168521)
理学(150387)
理学院(148709)
管理学(145777)
管理学院(144985)
研究(143497)
中国(108278)
(93852)
科学(90660)
(81653)
(74234)
(72551)
业大(67776)
中心(66901)
研究所(65997)
(65499)
财经(64945)
北京(59018)
(58811)
农业(58272)
(57369)
师范(56781)
(52782)
(52031)
经济学(51572)
财经大学(48240)
基金
项目(299345)
科学(234051)
研究(216669)
基金(216259)
(188424)
国家(186877)
科学基金(160295)
社会(134545)
社会科(127366)
社会科学(127331)
(117530)
基金项目(114724)
自然(105794)
自然科(103302)
自然科学(103274)
自然科学基金(101378)
教育(100706)
(98627)
资助(90004)
编号(89351)
成果(72664)
重点(66842)
(65945)
(62306)
(61426)
课题(61280)
科研(57638)
创新(57412)
教育部(56341)
大学(56112)
期刊
(186372)
经济(186372)
研究(125125)
中国(83525)
学报(71602)
(66795)
(65036)
科学(64316)
管理(62386)
大学(54138)
学学(50944)
教育(47962)
农业(45321)
技术(40107)
(38297)
金融(38297)
财经(31458)
业经(30684)
经济研究(28904)
(26769)
问题(24455)
(23672)
图书(22835)
(21798)
技术经济(21552)
理论(21477)
统计(20667)
科技(20413)
实践(19680)
(19680)
共检索到639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培育  王潇睿  
[目的/意义]当前,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通过优化用户隐私政策的内容条款,规范应用程序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对保障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方法/过程]以微信、淘宝等10款常用手机应用程序为研究对象,对其隐私保护政策内容进行考察。[结果/结论]十款应用程序的隐私政策在内容设置和展示形式方面均有较大调整,但在合规性及可操作性上稍显不足。为有效保障智能手机用户隐私安全,应当完善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审核流程、建立统一的隐私保护标准,同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引导作用,构建体系化的隐私条款管控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娟  李贞贞  
[目的/意义]探索隐私关注对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过程]以隐私关注理论为基础,引入信任、隐私风险感知和以往经验三个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隐私关注对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有效样本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结论]智能手机用户的隐私关注程度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信任和以往经验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隐私关注度的三个重要因素;信任和以往经验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感知风险对信息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晓娟  李贞贞  
[目的 /意义]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是影响智能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和信任与其个人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方法 /过程]本文引入以往经验变量,构建了智能手机用户信息隐私关注、信任与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Smart PLS2.0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隐私关注对其信息安全行为意向具有正向作用;用户对智能手机生产商和服务商的信任在信息隐私关注和信息安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燕影  周庆山  
研究表明,由于担心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们对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心存疑虑,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旨在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网络隐私法律框架之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产生了基于市场运作的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为了减少网络用户担心隐私遭到侵犯的不安全感,不少网站加入网络隐私认证计划。本文介绍了网络隐私第三方认证运行机制,以及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第三方认证机制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忠   王萌晔  
随着数据流通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第三方数据信托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但对其运行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基于云存储架构中数据分隔存储的方法,设计了第三方数据信托运行机制的框架、流程与收益分配。首先将用户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涉及敏感信息的“主动数据”,另一类是无敏感信息的“伴生数据”。前者存储于第三方数据信托,后者由企业自行存储。经过数据的分隔存储阶段、调取阶段和数据证券化阶段实现数据的流通,同时进行收益分配。在这种分隔存储方法下,数据被两类数据相关方控制,既加大了去匿名化难度,又弱化了第三方数据信托的权力,有利于数据要素的流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昊  张嵩  吕途  
[目的/意义]智能系统使人们享受便捷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对用户隐私产生事实或潜在的威胁。尽管用户对威胁的感知及其规避行为有助于保证隐私信息的安全,但在好奇心和从众动机的驱使下,用户的隐私意识变得脆弱甚至瓦解。本文整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和采纳动机理论中的好奇心与从众要素,探讨智能系统用户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收集296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PLS-SE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隐私意识通过正向影响感知威胁和感知可规避性对用户隐私保护意愿起积极作用;好奇心和从众对隐私意识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并对隐私意识和感知威胁/感知可规避性之间的关系起着间接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隐私意识对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加深了对用户隐私决策行为背后障碍类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智能系统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为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生态。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朱侯  王可  严芷君  吴江  
[目的/意义]与SNS用户高度关注个人隐私的态度不同,许多用户在行为上却表现出随意地披露个人隐私,这种现象被称为隐私悖论。尝试通过实证研究解释这种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改进运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方法/过程]以隐私计算理论为基础,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构建了SNS用户隐私关注与隐私披露关系的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假设。[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用户的感知风险正向影响其隐私关注,进而降低隐私披露的行为意向;但当用户感知到较高的收益时,隐私披露意向明显增强,最终导致实际的披露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晓娟  李贞贞  
了解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意识与行为状况,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用户自身信息安全保护水平。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官方应用商店的应用程序认知不足;用户使用应用程序与安全软件的行为不遵从安全行为规范;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和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该研究能为政府等部门开展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凤飞  王佳佳  
[目的/意义]通过了解大学生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意识及行为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过程]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智能手机用户作为调查对象,从用户个人基本信息、使用智能手机信息安全意识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状况、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用户信息安全知识的来源以及对知识的需求程度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用户对常识类信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较专业类知识好;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男生信息安全意识高于女生;大学生使用应用程序行为存在很大隐患,信息保护行为有待加强;信息安全知识是信息安全意识的前提,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行为表现,但信息安全意识不一定转化为实际行为。性别与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信息安全知识差异性不显著。根据调查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张晓娟  李贞贞  
[目的 /意义]对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愿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的政府或组织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过程/方法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建立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感知威胁、反应效能、控制倾向和描述性规范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对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作为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描述性规范对感知威胁、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和控制倾向均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均平  徐中阳  陈锡慧  
[目的/意义]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的隐私披露行为及其演化规律对促进用户隐私披露行为、提升社区隐私保护及完善互联网医疗体系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用户—在线健康社区—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求解了不同情境下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采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及演化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结论]①用户披露个人隐私是形成最优演化路径的主要驱动力;②用户披露个人隐私后获得的医疗服务支持、情感支持等因素会影响用户的博弈策略;③隐私泄露造成的期望损失和实施“积极保护”付出的额外成本等因素会影响社区的博弈策略;④声誉收益和采取“高投入监管”付出的额外成本等因素会影响政府的博弈策略。对此,本文建议:多措并举,提升用户显性收益;健全机制,降低“积极保护”成本;强化监管,发挥奖惩双重效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磊  王亮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网络银行业务拓宽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网络银行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网络银行消费者隐私权的侵权行为集中表现为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选择权、安全权和赔偿请求权。在国外,保护网络银行消费者的隐私权主要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以行业自律为主导的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以法律规制为主导的模式。我国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法律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的保障模式,尤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根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冕  鲁耀斌  
隐私安全和信息强制性困扰了移动服务用户的使用。本文使用心理学中的"刺激-机体-反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寻找了隐私安全和信息强制性对移动服务用户不信任感的关系,并最终对用户持续使用和发出负向口碑的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检验了不同性别的用户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区别。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明鑫   朱侯  
互联网平台在制定隐私政策的过程中刻意放大自身利益而弱化用户权益,在隐私政策的内容表述中使用含糊表达和双重标准,隐私政策“霸王条款”现象层出不穷。现有研究重点探讨了隐私政策的内容完整性特征和外部形式特征等,对隐私政策中的不公平性、模糊性和诱导性条款的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19个互联网平台的隐私政策为例,基于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步骤,对隐私政策文本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分析,最终识别出了14个基本范畴、5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在隐私政策中利用自身的话语主导地位,在内容表述上采取了推诿责任、放大用户成本和一揽子授权等策略,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用户的推定同意和默认理解等。本研究提出扩展隐私政策制定主体、增强隐私政策交互性、完善动态同意机制等建议,旨在为规范隐私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加强用户隐私保护等提供启发。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侯  
本文主要以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用户的隐私心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建立了隐私关注的集成模型。研究表明:在线用户隐私心理中,隐私关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根据已验证的隐私心理相关构念与隐私关注的关系,这些构念可以分为前因变量(隐私经历、隐私意识、个性差异、人口统计学特征、文化)、结果变量(规章、行为反应)和调节变量(隐私计算、信任)三类;已有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也相应的分成前因变量研究、结果变量研究和调节变量研究三个类别。已有的研究在验证各隐私心理构念与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户隐私关注的动态变化机理、群体隐私关注等方面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