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4)
- 2023(13284)
- 2022(11045)
- 2021(9878)
- 2020(8324)
- 2019(18595)
- 2018(18333)
- 2017(35096)
- 2016(18637)
- 2015(20743)
- 2014(20435)
- 2013(20380)
- 2012(18415)
- 2011(16384)
- 2010(16496)
- 2009(15593)
- 2008(15740)
- 2007(14234)
- 2006(12771)
- 2005(11918)
- 学科
- 业(86017)
- 济(83346)
- 经济(83216)
- 企(77928)
- 企业(77928)
- 管理(76738)
- 方法(34649)
- 财(30984)
- 业经(29396)
- 农(28477)
- 数学(26314)
- 数学方法(26135)
- 务(21372)
- 财务(21346)
- 财务管理(21320)
- 技术(21287)
- 制(20722)
- 农业(20232)
- 企业财务(20171)
- 中国(19041)
- 贸(17151)
- 贸易(17144)
- 划(16846)
- 环境(16774)
- 易(16736)
- 体(15746)
- 地方(15555)
- 和(15403)
- 理论(14492)
- 策(14286)
- 机构
- 学院(274121)
- 大学(268342)
- 济(119897)
- 经济(117643)
- 管理(111906)
- 理学(95922)
- 理学院(95010)
- 管理学(93946)
- 管理学院(93417)
- 研究(85699)
- 中国(68835)
- 财(58608)
- 京(55866)
- 科学(49308)
- 财经(45802)
- 农(43773)
- 江(43359)
- 经(41496)
- 所(41472)
- 中心(40125)
- 业大(38185)
- 研究所(36891)
- 经济学(36627)
- 北京(34560)
- 农业(33912)
- 财经大学(33615)
- 州(33421)
- 经济学院(33260)
- 商学(31632)
- 范(31623)
- 基金
- 项目(179673)
- 科学(144521)
- 研究(135255)
- 基金(132876)
- 家(113695)
- 国家(112706)
- 科学基金(99528)
- 社会(89835)
- 社会科(85407)
- 社会科学(85388)
- 省(71180)
- 基金项目(71001)
- 自然(62295)
- 自然科(60794)
- 自然科学(60782)
- 教育(59922)
- 自然科学基金(59769)
- 划(57666)
- 编号(53184)
- 资助(52335)
- 创(41055)
- 成果(41007)
- 部(40205)
- 重点(39875)
- 制(39849)
- 发(39144)
- 业(38443)
- 国家社会(38009)
- 创新(37599)
- 课题(36141)
- 期刊
- 济(139976)
- 经济(139976)
- 研究(81571)
- 中国(54309)
- 财(50026)
- 管理(46401)
- 农(41272)
- 科学(36232)
- 学报(34660)
- 农业(28485)
- 大学(27906)
- 技术(26922)
- 学学(26520)
- 融(25383)
- 金融(25383)
- 业经(25148)
- 财经(23354)
- 教育(22364)
- 经济研究(20877)
- 经(20188)
- 问题(18615)
- 业(17635)
- 技术经济(16893)
- 贸(15177)
- 现代(14466)
- 财会(14417)
- 科技(13434)
- 世界(13384)
- 商业(12561)
- 资源(12487)
共检索到416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信敏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方法,使用青岛制造业15个行业2005—2018年的数据,在固定资本投入、R&D投入、环境规制等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工业发展水平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各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岛制造业生态效率经过2005—2013年的持续增长后开始呈现衰退趋势,15个行业中有12个属于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消耗高排放类型,生态形势严峻;智能工业发展对于生态效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在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效果在2013年后出现了明显下滑;行业间技术溢出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环境规制和R&D投入的影响效果也不突出,中低端产能的扩张对生态效率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智能工业发展契机,严格限制盲目的产能扩张,提高面向生态环境的R&D投入和行业间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信敏
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方法,使用青岛制造业15个行业2005—2018年的数据,在固定资本投入、R&D投入、环境规制等传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工业发展水平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了各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青岛制造业生态效率经过2005—2013年的持续增长后开始呈现衰退趋势,15个行业中有12个属于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消耗高排放类型,生态形势严峻;智能工业发展对于生态效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在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效果在2013年后出现了明显下滑;行业间技术溢出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环境规制和R&D投入的影响效果也不突出,中低端产能的扩张对生态效率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智能工业发展契机,严格限制盲目的产能扩张,提高面向生态环境的R&D投入和行业间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效率的效果显著。因此,应充分重视激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平 丁世豪
选取中国制造业2004—2017年面板数据,从行业层面实证检验了进口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能源效率改善;吸收能力能够强化进口技术溢出效应,进口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吸收能力的单一门限效应,当消化改造能力低于门限值时,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而当消化改造能力跨越门限值后,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当整合应用能力低于门限值时,进口技术溢出无助于能源效率改善,而当整合应用能力跨越门限值后,进口技术溢出与能源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能源效率,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并未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品进口技术溢出未能明显改善能源效率。
关键词: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醒民
如果国内资本品长期依赖从工业化国家进口,表明一国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溢出。该文在对我国机电设备等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制造业“乘数效应”溢出与技术结构升级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过程中存在“乘数效应”溢出现象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乘数效应”的始终存在。必须通过制造业技术结构的提升,使本国基础工业扩大规模和升级,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享受其他发展中国家“乘数效应”溢出为本国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
制造业,“乘数效应”溢出,技术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伟
利用2004~2008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开放因素为中国制造业部门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开放因素对制造业部门的总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外商投资对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则存在负面影响;(2)分部门看,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而出口贸易对所有制造业部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荣 王英
以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FDI技术溢出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之间是否存在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对长三角各区域影响程度差异较大;通过比较长三角各区域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的不同程度,试图探索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FDI技术溢出 装备制造业 增加值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荣 王英
以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FDI技术溢出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之间是否存在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对长三角各区域影响程度差异较大;通过比较长三角各区域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的不同程度,试图探索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FDI技术溢出 装备制造业 增加值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 张倩肖
为应对全球贸易“新常态”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脆弱性问题,研究从网络治理视角,选取国内制造业9个行业的1607家企业样本,分析网络距离、网络密度、网络位置三个维度及各维度相互作用对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在于协调异质性特征网络和开放型技术双元的多维关系:网络距离有效促进了技术探索;网络密度增强了技术应用;网络位置则使企业能够在不同核心功能网络中协调网络密度与网络距离关系,以最大限度来提升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而空间溢出效应,则增强了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与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模式的全面性影响联系,促进了网络异质性技术与网络分工合作关系的匹配和链接,延伸了企业对网络内外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其所产生的产业聚集与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网络结构 技术双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芳虹 曾元正 彭春 张弛 张锐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体呈现明显的集聚和辐射现象,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这种集聚性具有空间上的“高—高”关联性,且高集聚区有稳固和加强趋势;(2)中国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空间上的“低—低”关联性,其中高集聚区上的生态效率较高,低集聚区上的生态效率较低且在动态减少;(3)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本省、周围省及全国的生态效率提升,但仍需警惕后期扩张带来的负生态外部性。据此,提出三点建议:(1)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强化生态友好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效应;(2)承担体育生态责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生态经济系统;(3)驱动发展要素流动,促成生态共建共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爱军 韩超
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导向切入,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对其FDI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水平和垂直出口溢出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其中,水平出口溢出方面,出口导向型行业FDI的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远大于市场寻求型行业中FDI的出口溢出;垂直出口溢出方面,制造业的后向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而前向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关键词:
出口平台 外商直接投资 出口溢出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少勤 邱斌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区域2001—2007年数据,从市场体制、外资鼓励政策、金融市场效率、市场分割等四个制度影响入手,实证研究制度因素对中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上述四种制度因素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相应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湛泳 张学斌
国防工业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军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迄今仍无军工企业技术对制造业影响总体态势的实际评估。本文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手工匹配了三线建设时期军工企业名录,以此为样本,通过各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前向、后向和水平溢出系数,实证检验了1998-2007年军工企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军工企业对制造业存在显著正向水平技术溢出,而由于军工企业市场份额缩减,军工生产体系封闭和军品民品生产标准不同导致军工企业的垂直溢出显著为负;在高、中端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印证了以上观点;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中部地区军工企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此外,FDI不会在垂直方向上对军工企业的物化溢出产生挤出效应,但会影响其水平溢出效应;军工企业溢出效应与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无明确关联,显示其融资渠道不畅。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军工企业 制造业 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