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3)
2023(11497)
2022(9771)
2021(8838)
2020(7235)
2019(16557)
2018(16496)
2017(31895)
2016(17087)
2015(19397)
2014(19563)
2013(19501)
2012(18710)
2011(17637)
2010(18387)
2009(17428)
2008(17005)
2007(15363)
2006(14325)
2005(13410)
作者
(51658)
(43054)
(42645)
(40732)
(27576)
(20285)
(19501)
(16544)
(16282)
(15399)
(14679)
(14160)
(13939)
(13851)
(13298)
(13280)
(12633)
(12360)
(12314)
(12023)
(11034)
(10541)
(10499)
(9890)
(9870)
(9741)
(9487)
(9369)
(8721)
(8399)
学科
(101807)
经济(101729)
管理(47241)
(43928)
方法(34686)
(33939)
企业(33939)
数学(30963)
中国(30699)
数学方法(30564)
地方(27476)
(21690)
业经(19638)
地方经济(16401)
(16201)
(16129)
(15394)
(15385)
银行(15375)
(15021)
(14902)
贸易(14886)
(14790)
金融(14790)
农业(14699)
(14297)
(14210)
环境(13717)
(11991)
(11816)
机构
学院(263428)
大学(261817)
(121225)
经济(118653)
管理(97350)
研究(96544)
理学(81979)
理学院(80957)
管理学(79502)
管理学院(78968)
中国(73956)
(57010)
科学(54941)
(54405)
(48976)
研究所(43639)
财经(42373)
中心(41847)
(40570)
经济学(38169)
(38096)
北京(37365)
(37062)
(36416)
师范(36134)
(34403)
经济学院(33910)
(33092)
业大(32518)
财经大学(31008)
基金
项目(158913)
科学(125677)
研究(118575)
基金(114200)
(97719)
国家(96918)
科学基金(82852)
社会(77450)
社会科(73641)
社会科学(73623)
(62002)
基金项目(58916)
教育(54270)
(51973)
自然(50459)
自然科(49279)
自然科学(49271)
自然科学基金(48333)
资助(47979)
编号(47796)
(40255)
成果(39924)
重点(35873)
(35091)
课题(34944)
发展(33169)
(32650)
(32196)
国家社会(31786)
教育部(30525)
期刊
(149038)
经济(149038)
研究(90078)
中国(54669)
管理(40270)
(38188)
(34965)
科学(33709)
学报(33002)
(29337)
金融(29337)
教育(28221)
大学(25803)
经济研究(24985)
技术(24816)
学学(24152)
农业(23773)
业经(23291)
财经(21777)
问题(20943)
(18908)
(15766)
统计(15758)
技术经济(15449)
国际(13995)
(13904)
商业(13811)
现代(13469)
世界(12981)
决策(12679)
共检索到42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雅莉,陈立军  
我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呼唤着智能型城市的建设。智能型城市是以系统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的知识中心城市,它使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突出特色。智能型城市的框架模式表现为其特有的经济、社会和市民特点;其功能特征表现为信息、教育、科技和智能四大中心作用。它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城市化的最新特征,特别是大城市化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经济和大国经济三个视角,理性地对中国长达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浓缩式解读。通过归纳,我们寻找到了根植于中国经济体系中最为本质的三对关系。立足于对三对关系的剖析,发现了危机后中国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对它的发现也宣告了中国旧有的增长模式确实走到了历史尽头。在此基础上,思索出解决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矛盾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及其实现手段,最终得出了后危机时期发展中国经济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树清  
如果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它从一开始就重视中长期问题,而不是以短期分析为中心,虽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形成的结论颇值得反省。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们关心中长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因为他们最熟悉的范畴是计划,而且是“五年计划”。但是,他们也确实有客观的理由去特别注意中长期问题,因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处于剧烈发展变动中的经济,而且是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因此,即使从完善短期分析的角度着眼,也势必需要重视中长期因素。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大量短期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那些令人困惑不已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中长期发展的背景。只有明确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条件和态势,才能更准确地理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邱成利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和开放政策为城市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城市加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一批中小城市领导率先开展了依靠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的探索,实施了科技兴市战略。 科技兴市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可以说是软科学研究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决策不断民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弯海川  
这次全国民族地区财政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是民生与发展,专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体制与政策。这个选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们民族地区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希望借助这一平台,集中全国民研会领导、专家、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道才  周加来  
集聚经济是我国城市化的最根本动力。由于大城市和城市群具有更强的集聚效应,所以,我国目前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战略是必然选择。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城市链作为我国未来城市化战略的取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广成  
本文从市场的明确定位、全寿命的建筑理念、完善的物业管理、社会的广泛支持等方面 ,探讨了城市老年建筑市场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  
中国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大潮流,正在拓展着21世纪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并且吸取西方国家工业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教训,注重在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形成环境优势,再进一步以环境优势拉动经济发展优势的成长。在这方面,大连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走到了前头,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即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搞好运营,使城市环境建设直接进入经济大循环;求取“短期投入,长期产出,量入为出,点石成金”的经济效益,使城市这一国有资产在环境建设中保值增值;算大账,下功夫盘活城市土地存量,依托环境改造来构建城市经济新框架;采取“城建搭台,经济唱戏”的进取方式,充分发挥环境建设作为基础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水准,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功能,努力为大连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集聚综合优势,以便进一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闻君  胡序勇  宋锋华  
新疆城市化水平还处于较低发展层次。二元经济转化缓慢,虽然新疆城市密度低,但单个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发展未能吸纳更多的乡村人口转入城市,工业化没有起到推动城市发展扩张的作用,城市化滞后也影响了工业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动态评价,从动态分布情况看,新疆地区各城市经济区域的差异十分明显。在城市发展战略上,新疆城市化的发展应当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峰贵,周强,卓玛措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青海省第二大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以及资源优势,城市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西部大开发,其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就格尔木今后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进行全面地分析定位,提出今后城市发展中的措施和目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路世昌  
耗竭性资源城市具有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将导致地区经济的衰退。本文在系统分析该类地区经济特点和出现衰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是地区经济发展关键的观点,并提出了充分认识区位优势,转变思想观念;制订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以调整组织结构为突破口,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等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云廷  
本文反省了我国目前推行的小城镇化发展战略,认为以分散为特征的城市化并非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而是一种资源错置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走向 ,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云  
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状况。河南中心城市(市区)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显著,且经济结构层次不高,产业支持力度不足,表现为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薄弱,缺乏后劲、第三产业构成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低。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是强化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明确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产业集聚力、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河南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