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1)
- 2023(6014)
- 2022(5062)
- 2021(4638)
- 2020(3771)
- 2019(8405)
- 2018(8298)
- 2017(15157)
- 2016(7677)
- 2015(8355)
- 2014(8330)
- 2013(8015)
- 2012(7436)
- 2011(6647)
- 2010(6801)
- 2009(6710)
- 2008(6892)
- 2007(6526)
- 2006(5680)
- 2005(5131)
- 学科
- 管理(31482)
- 业(31412)
- 企(29661)
- 企业(29661)
- 济(28601)
- 经济(28572)
- 技术(14727)
- 方法(11740)
- 技术管理(11582)
- 制(9400)
- 银(9395)
- 银行(9389)
- 业经(8958)
- 数学(8915)
- 数学方法(8728)
- 行(8620)
- 中国(8455)
- 财(8032)
- 理论(7050)
- 农(6356)
- 学(6130)
- 务(5688)
- 财务(5677)
- 财务管理(5667)
- 划(5513)
- 融(5430)
- 金融(5430)
- 企业财务(5385)
- 度(5339)
- 制度(5334)
- 机构
- 学院(112446)
- 大学(112165)
- 管理(46138)
- 济(43653)
- 经济(42660)
- 理学(39639)
- 理学院(39250)
- 管理学(38541)
- 管理学院(38318)
- 研究(33228)
- 中国(28690)
- 京(23355)
- 财(21029)
- 科学(20025)
- 江(18191)
- 财经(16525)
- 中心(16142)
- 所(15662)
- 经(14885)
- 州(14795)
- 农(14659)
- 北京(14655)
- 范(14439)
- 业大(14344)
- 师范(14281)
- 研究所(14032)
- 商学(13203)
- 商学院(13062)
- 经济学(12973)
- 技术(12703)
- 基金
- 项目(72889)
- 科学(59168)
- 研究(55023)
- 基金(52961)
- 家(45425)
- 国家(44988)
- 科学基金(40184)
- 社会(35843)
- 社会科(33975)
- 社会科学(33970)
- 省(29963)
- 基金项目(27976)
- 教育(25811)
- 自然(25557)
- 自然科(25058)
- 自然科学(25054)
- 自然科学基金(24648)
- 划(24499)
- 创(22103)
- 编号(21594)
- 资助(20182)
- 创新(19437)
- 成果(17625)
- 重点(16161)
- 部(15484)
- 课题(15363)
- 发(15195)
- 业(14975)
- 国家社会(14737)
- 制(14340)
共检索到174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学成 刘雯雯
探究智能技术对智能商业中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来源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互验证,从动态、整体的视角研究智能商业背景下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价值共创。研究发现,AI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突破了“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传统线性范式,企业价值共创各环节活动呈现“交互—反馈—增强”的非线性价值共创模式。其中,交互是起点,提供用户信息及行为数据基础;反馈是关键,提高价值创造效率;而增强是独特价值,也是更高起点的价值共创的开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江积海 李琴
本文探讨了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利益相关者的结构特征和连接属性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理。首先,提出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价值网+",重点阐述了"价值网+"区别于传统价值网或联盟网络的特征。同时,创造性引入"图论"中"点—边—网"的新视角归纳5种属性,即从"点"维度归纳资源属性,包括资源多样性和资源异质性2种属性;从"边"维度归纳连接强度和连接透明度2种属性;从"网"维度归纳网络密度属性。然后,借助价值共创、共享经济、复合基础观等新兴理论基础来探讨"价值网+"的5种连接属性影响价值共创的内在动因,并提出3个命题。最后,本研究应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分析Airbnb案例,以印证相关命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江积海 廖芮
随着智慧互联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产品智能化、服务化、情感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用户需求在时间、地理空间及情感方面的高度耦合引起商业应用场景的海量涌现。由此,场景化商业模式创新在现实商业应用层面越来越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立足于商业模式新视角,探究场景构成要素、场景价值创造动因及其作用机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情感体验、社群渠道、连接机制为场景的潜变量,论证了场景价值是基于顾客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的情感体验,并在特定消费情景中由企业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价值。研究成果打开了商业模式视角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红岩 周雯 孟祥茜茜
随着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作用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从顾客心理角度对价值共创理论开展深入研究。顾客心理所有权和顾客契合正是从心理影响层面反映公民意识的产生和顾客参与的心理投入程度,因此,以品牌忠诚度作为价值共创的成果变量,研究价值共创活动中顾客心理所有权和顾客契合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应该从顾客心理所有权的效能感、自我认同、空间需求这3个维度来了解顾客需求、吸引顾客注意,在顾客契合的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的中介作用下,通过培养“所有者顾客”和“合拍顾客”来提升品牌忠诚度,从而通过价值共创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本文对优步的价值创造活动展开了案例研究,从中归纳成功经验,进而为在出行共享领域中从事价值创造活动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出行行业中,用户连接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遵循用户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用户接触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遵从用户主导逻辑的用户价值独创;用户分离阶段的价值创造方式是服从供应方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用户价值共创概念,并阐明其中用户与平台的角色与作用。研究的管理意义在于为企业在出行共享领域的价值创造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林 印建兵 浦徐进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作支撑,引导消费者网络视频消费沿着“简单用户搜索—网络平台展示推荐—网络平台算法推荐”的路径演变,这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企业内外部价值网络理论,以“平台质量-用户认知-用户行为”的逻辑分析思路,构建商业模式创新对网络视频平台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模型并检验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质量创新、交互质量变革及创作激励创新对用户认知有促进作用,网络视频平台用户认知对价值共创有促进作用。因此建议:以网络视频平台需求为依据,选择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案;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网络平台关联企业创作视频内容;构建有效链接纽带,畅通平台企业与用户的沟通渠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琼琼 罗公利
企业价值共创体系是现代企业为适应超竞争环境而建立的价值创造复杂巨系统。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具有两层四网结构的企业价值共创体系结构模型,并分析网络层级间的关系、体系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涌现过程,建立企业价值共创体系能力演化涌现机理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仿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并提出企业价值共创体系的管理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婕 刘兵 张培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价值共创与价值共毁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做了梳理,厘清了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在分析其成因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整合研究框架,解释了价值共创与共毁结果的形成及反馈规律,探讨了两者共存状态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键 邹锋 杨早立 鲁艺 韩宇翃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经济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视野下的用户需求呈现出模糊和复杂的特征,传统聚焦成品的产品创新思维和传统服务模式难以应对这一挑战,迫使企业亟需变革。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一种准确获取与表达服务接触点、集成知识与共创的群智能化服务设计方法。以基于异质信息网络用户生成内容层级为数据源头,而后整合模型优化的推理、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知识图谱提出了群智能的集成服务设计模型。模型集成了3个关键的设计步骤:(1)在用户生成内容的智能化采集阶段,采用异质网络对用户生成内容进行文本挖掘并生成异质网络,而后经过三角验证生成用户结构层级。(2)在多方利益相关者协作共创的解决方案生成阶段,结合模型优化推理和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的优势互补特点,将用户需求进行解构、重组;(3)在融合设计知识管理阶段,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构建矩阵,进行元素级和结构级的多样化匹配,确定各服务要素的组合方案。以共享汽车企业的服务设计为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新的交通共享服务系统,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数据智能的全链条服务设计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揭示了服务共创价值中各参与者的角色以及资源智能配置方式,为企业生产者逻辑和用户逻辑的价值共创过程提供了智能化实现途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晓 王淑华 张新成
人工智能(AI)参与服务打破了传统接待业中以顾客-员工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过程,重塑了服务接触过程。关于AI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文章整合已有文献,首先明确了AI的类型及其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其次,从技术、顾客、关系、情境4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影响顾客采用AI服务的因素;再次,提出了AI参与价值共创的特点,并基于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梳理了AI参与服务的价值表现和价值共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价值恢复的方法。最后,建立了价值共创-价值无创造-价值共毁-价值恢复的整合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对AI的作用进行全面认识,以便推动AI在接待业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该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清刚 汪帅 乐辉 石少军
员工是对企业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员工情感认同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及价值创造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员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基于对金徽企业的调研数据和财务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共创共享”员工文化的价值创造机理及路径。研究发现,“共创共享”员工文化对员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情感认同及创新行为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优秀的员工文化还能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长久地创造价值。企业应重视和完善员工文化建设,增强情感认同,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员工行为,形成价值共创共享命运共同体,激发员工情感认同和创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源鸿 曹云忠 方佳明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人们对碎片化和更高媒体丰富性内容形式的消费需求,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基本思想,以抖音短视频为案例对象,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价值共创和发展演进机理。研究发现:视频发布者、视频观看者和平台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导逻辑和价值共创表现;并以"主体–活动–产出"为框架分析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在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主体演变过程,对应的主体活动以及活动的产出。研究结果有助于在理论上认清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价值共创机理和演化过程,在实践上为创新型企业和企业的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新新 万文海
结合社会学的互动理论和心理学的审美体验理论,探索在消费领域共创价值中共创价值的价值内容、消费者创造价值的行为表现、企业的行为表现及其作用、共创价值的机理以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对品牌忠诚的作用。基于理论分析,以汽车品牌社群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成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使用R软件,采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领域,消费者能够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并且消费者主导价值的创造,企业只需起到支持性作用,消费者主导的共创价值与其品牌忠诚正相关,并提出消费者与企业共创价值的举措以及企业培育消费者品牌忠诚的新思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尚君 谭洪波
新兴信息技术驱动价值共创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不断丰富与深化,价值共创的渠道也逐渐由传统实体渠道转向虚拟的网络平台。本文在梳理服务价值共创内涵与主体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创造的特点、机理、关键因素和路径。通过梳理发现,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共创具有网络性、数字化、社团性和实时性特点,平台通过网络口碑效应、数据赋能和服务创新等路径实现服务业价值共创。凭借数据与流量等优势参与服务价值共创的过程,除了能为自身带来价值和无形资产之外还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价值。因此,平台的信息质量及其参与方的合作程度成为影响平台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提高平台的信息质量、规范平台企业对数据和算法的使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建新 李研
随着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和消费需求等的快速变化,消费者逐渐由被动的产品接受发展为追求主动的共创体验。已有研究证明,价值共创才是真正双赢的营销策略,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体验满足,而且也给厂商带来产品溢价。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价值共创产品产生溢价效应内在形成机理的有效探索。通过实验方法和层次回归法研究发现:(1)价值共创会产生产品溢价效应,并且自我设计型价值共创产品较之于自我生产型价值共创产品有更高的产品溢价;(2)心理所有权、心理流体验和心理依附等会产生独立或多重中介效应;(3)自我建构会分别对价值共创产品影响心理所有权和心理流体验产生调节作用,并进而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依附和产品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