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2)
2023(3871)
2022(3105)
2021(3080)
2020(2403)
2019(5540)
2018(5560)
2017(8298)
2016(5804)
2015(6683)
2014(6712)
2013(5883)
2012(5579)
2011(5288)
2010(5440)
2009(4669)
2008(4474)
2007(4211)
2006(3930)
2005(3697)
作者
(16237)
(13353)
(13212)
(12674)
(8524)
(6539)
(6192)
(5501)
(5191)
(4911)
(4625)
(4513)
(4438)
(4416)
(4413)
(4328)
(4262)
(4128)
(4058)
(3980)
(3579)
(3537)
(3377)
(3242)
(3241)
(3174)
(3003)
(2927)
(2877)
(2780)
学科
教育(18595)
(11806)
经济(11786)
中国(10665)
管理(8607)
(7248)
(6646)
理论(6640)
教学(5857)
(5181)
企业(5181)
方法(4703)
(4077)
数学(3967)
数学方法(3846)
发展(3804)
(3682)
(3429)
研究(3399)
(3329)
(3297)
思想(3255)
技术(3253)
改革(3188)
高等(3085)
政治(3065)
思想政治(2890)
政治教育(2890)
治教(2890)
德育(2868)
机构
大学(77609)
学院(71298)
研究(33741)
教育(27362)
科学(21753)
(20609)
师范(20398)
(19631)
(18761)
(18208)
经济(18018)
中国(17705)
师范大学(17088)
管理(17082)
研究所(16787)
(14881)
理学(14284)
理学院(13938)
技术(13689)
北京(13481)
管理学(13367)
中心(13222)
管理学院(13219)
(13181)
(12478)
农业(12086)
业大(11706)
职业(11412)
研究院(10216)
教育学(10205)
基金
项目(45791)
研究(37094)
科学(36297)
基金(29001)
(26882)
国家(26510)
教育(26059)
科学基金(20351)
(19614)
社会(19353)
(19257)
社会科(17903)
社会科学(17897)
编号(16959)
成果(16838)
课题(16290)
基金项目(13797)
(13473)
自然(13358)
自然科(13031)
自然科学(13022)
自然科学基金(12796)
重点(12725)
资助(12328)
(11658)
(11361)
规划(11291)
教育部(10089)
(10079)
项目编号(10042)
期刊
教育(45154)
研究(32520)
中国(26949)
(20723)
经济(20723)
学报(15144)
(12821)
科学(12142)
大学(11925)
职业(10718)
技术(9962)
学学(9545)
农业(8988)
技术教育(7031)
职业技术(7031)
职业技术教育(7031)
管理(6941)
(6438)
(5252)
(5209)
论坛(5209)
高等(5209)
成人(4728)
成人教育(4728)
高等教育(4638)
(4456)
业大(4233)
(3788)
金融(3788)
发展(3778)
共检索到12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在教育领域,一个崭新的、前景诱人的研究方向——人机协同教育——正徐徐展开。人机协同教育探究智能技术和人优化组合,以取得超越单一的智能体或教师更好的教与学效果的可能和实现。这是新技术教育应用的极大进步,即从技术被当作帮助教与学的简单辅导手段,发展成为近乎和教师一样有主体意识的智能体,和教师共同支持和作用于教与学。尽管它的角色可能仍然是辅助性的,但它所发挥作用的程度和能级显然是以往技术不可比的。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厚泽  
无限的智能和智能的无限朱厚泽当我们还在传统的农业经济条件下为解决亿万人的温饱而痛苦地挣扎,艰难地为实现传统工业化目标而拼命奋斗的时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种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发展,爆发性地向全球扩张。这就是智能经济。也有人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ChatGPT有三项能力让人惊叹:一是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二是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能依赖逻辑推理能力,生成比较成熟的文本;三是自然语言能力,可达美国九岁(中国七岁)小孩的水平,能与人流畅地交流对话。对于很多人来说,掌握第一二项能力,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全面地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再把这些文献的思想观点整合成
关键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颖博  张文兰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实现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中313篇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题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从文本和视图两方面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国外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有智能导师系统、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机器学习、学习模型、智慧学习、计算思维。研究趋势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结合起来应用于学习认知、情绪认知等。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研究应深化研究层次,注重对意识、情感、态度的研究;重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效果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利用VR/AR进行跨媒体融合研究,构建智慧学习空间;由知识掌握转向智能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的学习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盼   王伟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更加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现有职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整合创新,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职业教育精准教学系统,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精准教学,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分析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更精准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内容的推送形式,构建虚拟教学场景,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达到最优效果。同时,引入情感分析模块,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评价,解决现有课程评价单一的问题,并针对学习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可以为教学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弘扬  龙耘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赋能"。未来,"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成为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要以"开放协同"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注重人工智能的法治建设与伦理规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治  徐冰冰  
智能时代,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大脑”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将有力促进教育教学服务和教育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本质和人脑基本特征建构了教育大脑概念,进而从类脑感知神经系统、类脑中枢神经系统、类脑运动神经系统三方面建立教育大脑的生态架构。其次,本研究从教育智能服务、精准教育评价、智能治理和教育预警四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大脑全面赋能教育的应用场景。本研究最后从治理和伦理等方面提出构建教育大脑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促进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全面赋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方建锋   王克宇   房欲飞  
本文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颠覆力量何来、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何在以及引发教育变革何去的议题,提出教育领域的数字智能技术革命蕴含内在稳定性和现实再造性,基于“技术—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天平机制,倡导采取技术和教育互济原则,发挥人本取向下人类智慧的能动作用和人造规则的规范效用,积极应对数字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颠覆力量,创造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未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林敏   吴雨宸   宋萑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在现实情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以其空前类人化的特性挑战我们对人机关系的传统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以“多主体网络”理论视角理解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视作具有能动作用的行动主体。在此视角下,新型人工智能参与教师教育体系将触发传统教师教育颠覆、联动的转型,引发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模式、评估等的深刻变革,为职前教师培养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研和自主学习,以及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衔接带来全新变化。同时,这种转型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引发新兴科技教育资源的分配、技术变革与课程更新的错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教育转型的理解问题等挑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持续关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天程  
智能教育的主旨是引导受教育者确立成熟的技能观、职业观和价值观,协调技能价值和个人的社会价值。人工智能教育和传统技能教育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注重培养学习者面向智能化和发展高技能的学习力。传统职业技能教育也强调学习力,但由于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脱节,导致增进学习力的途径不完备。人工智能教育从学习的自适应性、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效果的测量等方面完善了学习力模式。人工智能教育所指向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力有以下特征:以智能学习为基础,通过协作学习强化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的可计算化,在虚拟情境中增强的学习体验,与自适应学习融合的学习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校企合作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可能途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林敏   吴雨宸   宋萑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重塑教师教育的权威性和知识传递方式,对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和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危机层面,本质上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即人和人工智能二元对立。然而,在现实情境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以其空前类人化的特性挑战我们对人机关系的传统理解。本文首先提出以“多主体网络”理论视角理解教师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视作具有能动作用的行动主体。在此视角下,新型人工智能参与教师教育体系将触发传统教师教育颠覆、联动的转型,引发教师教育目标、课程、模式、评估等的深刻变革,为职前教师培养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教研和自主学习,以及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衔接带来全新变化。同时,这种转型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引发新兴科技教育资源的分配、技术变革与课程更新的错位以及社会对教师教育转型的理解问题等挑战,需研究者和实践者持续关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建萍  
德国各界基于不同数据、聚焦工作任务类型分析了智能数字化技术对德国职业及劳动市场的影响,从方法和内容层面深化了已有研究:不同职业分类和数据基础对结果有明显影响;工作任务类型的组合性比常规性任务的占比更具有衡量意义;德国并未出现工作岗位总量减少和就业极化,但产业结构调整和个人工作转换频率加快,总体表现为注重不同阶段技术存续的升级模式。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成功应对了1980年以来的技术变迁,反而是资格供给高移和职业教育接受者的工作困境对其构成的挑战更大。德国案例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基于全面的制度建设和系统的科学研究,支持个人、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王林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为成人摆脱生产的束缚、获得更多的自由闲暇时间创造了条件。人工智能下成人闲暇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新的特征:成人闲暇教育需求个性化、成人闲暇教育空间多元化、成人闲暇教育活动自由化。基于此,成人闲暇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指向,即成人学习者的新状态:混合式的个性体;成人闲暇教育实施的新发展:共享型的协作体;成人闲暇教育发展的新突破:自由人的联合体。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单俊豪  闫寒冰  
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活力与深度应用。以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创客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目前,面向K-12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步走向教育市场,线上平台提供虚拟的人工智能体验服务,线下主要以开源硬件或机器人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先进的人工智能体验和教育服务。这些先进的技术服务将为创客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也对创客教育的课程设计、师资储备和空间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人才培养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创客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梳理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或教育服务,最后从人工智能课程设计、师资建设及创客空间建设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