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9)
2023(16501)
2022(13374)
2021(12178)
2020(9828)
2019(21853)
2018(21679)
2017(39914)
2016(22237)
2015(24046)
2014(23657)
2013(22731)
2012(20846)
2011(18971)
2010(19269)
2009(18108)
2008(17765)
2007(15852)
2006(14623)
2005(13495)
作者
(65004)
(54256)
(53899)
(51283)
(34638)
(25865)
(24234)
(20864)
(20822)
(19383)
(18750)
(18195)
(17697)
(17234)
(17005)
(16559)
(15996)
(15972)
(15785)
(15762)
(13711)
(13688)
(13119)
(12536)
(12426)
(12144)
(12128)
(11972)
(10868)
(10731)
学科
(90919)
经济(90805)
管理(57836)
(56639)
(43150)
企业(43150)
中国(31407)
(29743)
方法(29546)
数学(24463)
数学方法(24162)
地方(23940)
业经(23864)
(20686)
农业(20318)
(20003)
(19972)
(17439)
贸易(17427)
(16895)
(16844)
银行(16841)
(16663)
金融(16661)
(16307)
(15308)
理论(14945)
(14360)
环境(14321)
技术(13589)
机构
学院(312467)
大学(311037)
(125561)
经济(123018)
研究(115415)
管理(109788)
理学(93070)
理学院(91880)
管理学(90019)
管理学院(89443)
中国(86659)
科学(72136)
(67396)
(60264)
(60142)
(59537)
研究所(54631)
中心(50729)
(49833)
业大(48245)
农业(46993)
(45941)
财经(45888)
师范(45395)
北京(42724)
(41545)
(41307)
(39736)
经济学(38681)
(36920)
基金
项目(203538)
科学(159233)
研究(147907)
基金(145265)
(129172)
国家(127993)
科学基金(107539)
社会(94698)
社会科(89565)
社会科学(89539)
(80898)
基金项目(75983)
(68533)
教育(68074)
自然(67901)
自然科(66340)
自然科学(66317)
自然科学基金(65108)
编号(59573)
资助(57505)
成果(49569)
(49034)
重点(47012)
(43465)
课题(43129)
(42483)
创新(39776)
国家社会(39571)
发展(38639)
科研(38466)
期刊
(150991)
经济(150991)
研究(97995)
中国(71156)
(57316)
学报(55541)
科学(49479)
(44815)
管理(42471)
教育(41832)
大学(41428)
学学(38828)
农业(38459)
(32445)
金融(32445)
业经(26674)
技术(25605)
经济研究(24375)
财经(23610)
(20442)
问题(20206)
(20029)
(16740)
(15729)
图书(15531)
科技(14988)
商业(14734)
国际(14483)
世界(14390)
现代(14090)
共检索到49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丁雪  
劳动资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锁钥。在智能化背景下,深入理解劳动资料的本质内涵,探究劳动资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从手工劳动工具到机械劳动工具再进一步提升到智能化劳动工具的演化历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这一范畴,更好地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契机,更好地认识智能化背景下劳动工具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伟大意义,对于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的理论实质有重要辅助性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继尊  
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洪流,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场突飞猛进的信息革命,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认真研究这次变革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钰靖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对劳动的介入主要基于学习、理解和处理等基本要素展开,不同应用层级通过自动化特定任务、全智能功能模拟以及机器智能质性跃迁的方式介入劳动过程,由此对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和补偿机制的叠加效应。这不仅表现为本体层面对技能需求量和结构产生深刻改变,也体现为社会层面对技能劳动者就业和收入带来重塑性影响。基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系统平衡理论,人工智能视域下技能劳动力需求呈现以高学历高技能为核心竞争力、技术强渗透领域就业吸纳显著、技能和任务二维偏向属性以及跨区域迁移促进劳动力再分配的典型特征。结合技能劳动力需求特征与职业教育供给的内在关联逻辑,围绕提质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提出职业教育优化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发展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敏光  
平台经济正在改变着传统劳动关系的经济基础,这既体现了市场机制进化的一面,却也给劳动关系的司法认定带来了困惑和挑战。要理解一个点,先要理解整个坐标系。只有基于历史的逻辑——劳动者主体性的不断觉醒,这种困惑和挑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消除,并进而为劳动关系的进一步变革提供指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李敏  
文章通过探讨智能化背景下机器人和人的"替代"关系,指出智能机器人推动了生产力各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劳动者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人获得了更多发展智力资本和休闲的机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人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解放劳动力,但必须构建多主体联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树立全新的人机发展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避免人的发展向片面化以及单向度方向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李敏  
文章通过探讨智能化背景下机器人和人的"替代"关系,指出智能机器人推动了生产力各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劳动者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人获得了更多发展智力资本和休闲的机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人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解放劳动力,但必须构建多主体联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树立全新的人机发展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避免人的发展向片面化以及单向度方向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李敏  
文章通过探讨智能化背景下机器人和人的"替代"关系,指出智能机器人推动了生产力各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劳动者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人获得了更多发展智力资本和休闲的机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人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解放劳动力,但必须构建多主体联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树立全新的人机发展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避免人的发展向片面化以及单向度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邵思军  
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和对比西方产业关系演变的角度,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路径,进而建议工会的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基本事实,通过引入激励机制,促使工会真正成为工人认可的代表组织,有效发挥其维权职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侃  
200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Thomas A.Kochan教授到该校演讲,并与其就中美两国的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特点等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三年多过后,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争论、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2010年各地爆发的罢工潮,以及连续数年的"民工荒",再来审视当年双方所谈及的话题,对于更清晰地认识我国的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可能会有更多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陈先哲  
多样化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主要趋势:高等教育体系多样化适应和满足了不断增加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办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多样化回应了知识获取方式变革。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多样化趋势使高等教育系统日益纷繁复杂,呼唤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超前引领。高等教育变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亟需观照几对关系:研究取向的"宏大"与"具象",研究视角的"普适"与"多样",研究理路的"通常"与"反常",研究方法的"量化"与"质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文章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未来劳动供给的变动趋势及其经济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将不同年龄劳动者在劳动效率方面的差异纳入劳动供给要素的考察范围,定量评估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总量、有效劳动总量的变动趋势及其对劳动力要素价格、经济产出及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有效劳动供给在达到峰值后的降速将快于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的变动,且更具波动性;在以有效劳动衡量劳动供给变动的模拟情景下,21世纪上半叶中国GDP增长率的降速将快于只考虑人口总量或劳动力总量变动的情景;若只考虑劳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文章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未来劳动供给的变动趋势及其经济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将不同年龄劳动者在劳动效率方面的差异纳入劳动供给要素的考察范围,定量评估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总量、有效劳动总量的变动趋势及其对劳动力要素价格、经济产出及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有效劳动供给在达到峰值后的降速将快于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的变动,且更具波动性;在以有效劳动衡量劳动供给变动的模拟情景下,21世纪上半叶中国GDP增长率的降速将快于只考虑人口总量或劳动力总量变动的情景;若只考虑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而忽视不同年龄劳动者在劳动效率方面的异质性,则有可能低估未来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广路  王皓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推动企业实施相应变革来提高运营效率,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对传统工作存在替代风险,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支持意愿对企业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基于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解释技术冲击意识对员工变革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256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冲击意识负向影响员工的变革支持意愿;组织自尊在技术冲击意识与员工变革支持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威胁感知调节技术冲击意识通过组织自尊对变革支持意愿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对组织顺利推动人工智能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