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1)
- 2023(9902)
- 2022(7594)
- 2021(6738)
- 2020(5476)
- 2019(11958)
- 2018(11988)
- 2017(21864)
- 2016(11547)
- 2015(12668)
- 2014(12480)
- 2013(12014)
- 2012(10644)
- 2011(9434)
- 2010(9498)
- 2009(8899)
- 2008(8768)
- 2007(8156)
- 2006(7226)
- 2005(6730)
- 学科
- 济(44864)
- 经济(44813)
- 业(42734)
- 管理(39345)
- 企(35311)
- 企业(35311)
- 中国(17766)
- 技术(17748)
- 方法(16028)
- 农(14679)
- 业经(13419)
- 数学(12820)
- 数学方法(12696)
- 技术管理(12444)
- 农业(10939)
- 财(10932)
- 学(9848)
- 地方(9035)
- 制(8794)
- 理论(8541)
- 产业(8136)
- 银(7696)
- 银行(7669)
- 发(7393)
- 行(7359)
- 融(7309)
- 金融(7309)
- 策(7008)
- 划(7005)
- 贸(6950)
- 机构
- 大学(164606)
- 学院(164534)
- 济(68130)
- 经济(66838)
- 管理(63414)
- 研究(58213)
- 理学(54627)
- 理学院(54074)
- 管理学(53182)
- 管理学院(52891)
- 中国(42832)
- 科学(36205)
- 京(35206)
- 财(29585)
- 所(29295)
- 农(28537)
- 研究所(26689)
- 江(26363)
- 中心(25763)
- 业大(24765)
- 财经(23518)
- 农业(22368)
- 北京(21902)
- 院(21740)
- 经(21390)
- 范(21189)
- 经济学(21185)
- 师范(20863)
- 州(20531)
- 技术(19284)
- 基金
- 项目(113699)
- 科学(91337)
- 研究(83155)
- 基金(82225)
- 家(73198)
- 国家(72568)
- 科学基金(62422)
- 社会(54263)
- 社会科(51429)
- 社会科学(51419)
- 省(46229)
- 基金项目(42909)
- 自然(39740)
- 自然科(38904)
- 划(38895)
- 自然科学(38889)
- 自然科学基金(38270)
- 教育(37581)
- 编号(31832)
- 资助(31415)
- 创(30541)
- 创新(27487)
- 重点(26314)
- 发(25857)
- 成果(25668)
- 部(24149)
- 业(23846)
- 课题(23397)
- 国家社会(23074)
- 制(21746)
共检索到252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目前 ,在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中 ,经营管理、科技工作、服务业劳动都创造价值 ,而且经营管理和科技工作甚至是百倍、千倍于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 ,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这些看法 ,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现在主要的争论焦点是 ,除了劳动以外的其他要素创不创造价值 ,本文将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能化 高科技 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太康
高科技条件下创造价值的源泉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其中,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劳动,它在创造价值的活劳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应以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为中心,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导向体系。
关键词:
知识创新活动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柴效武
家务劳动手段的变革及其现代化,正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一现代化历程,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生活乃至家务劳动处理等产生极大影响。本文谨对家务劳动手段现代化的状况及其内在机制与外部社会效应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家务劳动手段现代化的不足之处也予特别说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秉濬
物化劳动已经是死劳动,只有活劳动才具备二重属性,才有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问题。视价值量提高为经济效益的标志,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说高科技会创造和提高商品价值量,其实是贬低高科技的经济作用。能够促发抽象劳动节省、商品价值量大幅降低的科学技术,才是名副其实的高新科技。
关键词:
高新科技 物化劳动 使用价值 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亚敏 苗连琦 袁中华
以高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其在研发投入实现价值创造过程中由创新深度和创新广度两个因素所产生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率与企业的ROA和ROE呈显著正向关系,研发费用率与企业价值不相关。研发费用率与研发广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发费用率与创新深度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费用率越高,创新深度越强,创新广度与创新深度是企业研发费用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显著中介变量,但创新广度与创新深度不是企业研发费用率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显著中介变量。
关键词:
研发投入 创新深度 创新广度 价值创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俊
本文从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对价值的创造及其分配两个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讨了脑力劳动、科学劳动和管理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途径及具体形式 ,针对这三种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特性和重要性 ,提出了创新其分配方式的相关设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为民
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被描述为: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且主要来源于劳动者的创新性劳动。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创新性劳动呢?首先,在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的今天,生产活动呈现出非物质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产品的轻型化,生产过程的软件应用程度提高,智力和知识等非物质因素重要性凸现。这种非物质化趋势表明智力和知识、信息等人的因素在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国燕
服务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它创不创造价值,历来是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社会中日益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积极作用的今天,对服务劳动的性质及价值创造的问题给予正确、清楚的阐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一、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从历史上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最初是由魁奈提出的。作为重农学派的代表,从狭隘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创造了纯产品,而工业部门工人的劳动不增加物质的量,只改变物的形式,所以工人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涛 戴华江
基于价值创造的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地图描述了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创造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从上到下的推行把知识产权价值创造的最终目标层层分解为市场价值创新、成本结构优化及溢价持续性措施,展示了一个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的实现途径及实施所需的特殊人员、信息和组织,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安民
建立创新型国家成为未来15年我国的重大战略。因此,研究高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高科技人才的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归纳了影响高科技人才创造力发挥的六个因素:工作成就感、工作条件、个人成长、企业管理制度、工作自主、企业组织结构,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科技人才 创造力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树业 周滨
制度环境是最能改变人才创造力发挥的状态。为此,本文从定位、制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科技组织提升人才创造力的制度构建取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对策。
关键词:
高科技组织 人文精神 人才 制度人文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天培
对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劳动的两层含义的界定中,可推出马克思关于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以及今天必须充分肯定这一结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管理劳动 生产劳动 总体工人 整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则行
服务部门劳动也创造价值●宋则行生产劳动的界限与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应该扩展和拓宽。按照马克思“总体工人”的概念,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的部门也可视为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因而作为服务部门的第三产业各个层次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视为生产劳动。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谈晓静 李丹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路径。本文纳入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平台发展及综合效益四个指标,通过构建省际层面智能化综合指数,并将其与2003—2013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建立智能化影响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平均而言,智能化综合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增加约0.0705个单位,机制检验表明,这一促进效应是通过降低劳动力雇佣数量和提升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这两条路径实现的。智能化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技术水平和东部地区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化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差异化影响,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低技能劳动力占比下降,高技能劳动力占比上升。因此,在智能制造风口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力平均质量,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广平 易杨 高园
广为流行的观点即认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能在相同时间创造更高价值的观点 ,误解了马克思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思想 ,使其陷入“循环证明”的困境。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 ,而是生产力特别高的具体劳动 ;它不属于价值源泉的问题而是属于劳动力价值生产、再生产问题。科技劳动也不是创造高价值的劳动 ,而是创造高使用价值的劳动 ,不能以科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依据来确定科技和管理人员获得多少报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