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4)
- 2023(17329)
- 2022(14506)
- 2021(13349)
- 2020(11012)
- 2019(25115)
- 2018(24676)
- 2017(47028)
- 2016(25135)
- 2015(28400)
- 2014(28189)
- 2013(27503)
- 2012(25592)
- 2011(23029)
- 2010(23249)
- 2009(21226)
- 2008(20875)
- 2007(18409)
- 2006(16175)
- 2005(14760)
- 学科
- 济(110416)
- 经济(110270)
- 管理(79183)
- 业(75400)
- 企(62624)
- 企业(62624)
- 方法(48011)
- 数学(41565)
- 数学方法(41057)
- 中国(31364)
- 财(29247)
- 农(29225)
- 业经(25815)
- 地方(25053)
- 制(23401)
- 技术(21381)
- 农业(19997)
- 学(18998)
- 理论(18830)
- 贸(18787)
- 贸易(18771)
- 银(18311)
- 银行(18282)
- 融(18148)
- 金融(18145)
- 易(18143)
- 务(17924)
- 财务(17853)
- 财务管理(17805)
- 行(17524)
- 机构
- 学院(356996)
- 大学(356992)
- 济(149974)
- 经济(146923)
- 管理(139570)
- 理学(119860)
- 理学院(118625)
- 研究(117358)
- 管理学(116663)
- 管理学院(115980)
- 中国(90087)
- 京(74925)
- 财(72695)
- 科学(67455)
- 财经(56915)
- 所(56599)
- 中心(55089)
- 江(55089)
- 农(52882)
- 经(51720)
- 研究所(50634)
- 业大(48647)
- 范(47244)
- 北京(47214)
- 师范(46756)
- 经济学(46703)
- 州(43746)
- 院(43029)
- 财经大学(42282)
- 经济学院(42068)
- 基金
- 项目(237027)
- 科学(189013)
- 研究(178583)
- 基金(172112)
- 家(147895)
- 国家(146617)
- 科学基金(128002)
- 社会(115338)
- 社会科(109572)
- 社会科学(109553)
- 省(93237)
- 基金项目(89987)
- 教育(84717)
- 自然(79963)
- 自然科(78174)
- 自然科学(78159)
- 划(77679)
- 自然科学基金(76767)
- 编号(72484)
- 资助(70349)
- 成果(59383)
- 发(53827)
- 部(53719)
- 重点(53620)
- 课题(51115)
- 创(50822)
- 国家社会(48228)
- 制(47817)
- 创新(47479)
- 教育部(47214)
- 期刊
- 济(167520)
- 经济(167520)
- 研究(108750)
- 中国(77359)
- 财(57589)
- 管理(55101)
- 学报(49352)
- 农(48599)
- 科学(47735)
- 教育(47209)
- 大学(39960)
- 学学(37310)
- 技术(36849)
- 融(35610)
- 金融(35610)
- 农业(33317)
- 财经(29063)
- 业经(27523)
- 经济研究(26548)
- 经(24959)
- 问题(21816)
- 技术经济(18612)
- 业(17795)
- 贸(17061)
- 科技(16543)
- 统计(16481)
- 理论(16353)
- 图书(16166)
- 商业(15929)
- 版(15802)
共检索到544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永乐 严良
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领域的分割现状,极大抑制了中国智能制造整体优势的发挥,而碎片化的技术更是迫切需要形成"智能生态体系"。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能力架构主要由信息数字化能力、数据增值化能力、资源调整化能力、资源整合化能力、智能分析化能力构成。运用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分析框架对中德美三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实践进行验证发现,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能力的构建集中于信息数字化能力和数据增值化能力,德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资源整合化能力,美国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是智能分析化能力。我国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应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积极培养创新人才,而且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高效配置创新资源以及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制造业 工业互联网 智能技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刚
金融要支持制造业"聚合力"、支持制造业"强科技"、支持制造业"绿转型"、支持制造业"综合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遵循发展规律、抢抓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2016年泰州市获批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浩民
文章在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廓清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属性基础上,以综合评价体系为引子而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应该包含的七大关键要素。并从财税体制、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及从科学规划编制、推动区域一体化、稳定宏观经济环境和构建全面开放型的经济新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 知名品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 知名品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李云峰
创新引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制造业技术创新可以形成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动能。基于199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我国创新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证发现两者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并存在长期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明确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忠 潘欣贤 谢卫红 邹玉坤 李淑荧
数字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厘清数字化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尤为重要。借助IPC分类号识别出2012—2021年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专利数据,从重组视角出发,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模型对专利摘要信息进行学习,进一步将数字化创新专利划分为设计重组和使用重组两类,以考察二者对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计重组和使用重组能够显著促进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使用重组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创新可以通过缩小企业纵向边界和扩大企业横向边界促进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处于技术快速变化行业和高市场化水平区域的智能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启示,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桂爱 刘刚 杜曙光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在于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通过梳理学界关于生产方式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狭义和广义生产方式的二维视角,前者聚焦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劳动方式,后者关注"生产为谁服务"的生产目的。就狭义生产方式而言,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在规模化生产之外追求质量效益的必然要求;就广义生产方式而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为目的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可以归结为新科技革命所要求的劳动方式,以及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生产社会型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先青 岳心怡 张美 王国坤
家居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赋能技术是加速家居智能制造转型、提升家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近30年来家居行业智能制造基本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入手,明确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赋能技术及实施策略。一方面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家居智能制造基础和过程技术创新、前沿和赋能技术推进两大技术体系和要素,搭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平台,包括总体架构和发展目标、核心内容、理论突破和基础保障、赋能技术、新发展模式、实施策略等,设定面向优质、高效、低耗、绿色、安全的家居高质量发展目标,界定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5方面核心内容,提出加快自动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集成、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模与仿真等基础和过程技术创新思路,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调度和控制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构成的新型技术应用场景,解读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等前沿技术的实施途径;另一方面对技术体系进行归纳,包括基于家居信息化管控平台搭建的技术体系、基于家居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家居制造生态技术体系;最后,对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在家居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未来研究建议:结合家居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模式、互联工厂模式、商业模式重塑企业发展模式;利用数据驱动、软件定义、虚实结合和整理联系加强企业新策略的实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勇 张小路 刘志迎
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安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在梳理智能制造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体系、基础支撑、发展成效、平台搭建和示范带动五个方面考察了安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支撑要素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安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为优化顶层设计、抢占发展先机,夯实发展基础、强化战略保障,完善支撑要素、提升竞争水平,构建产业生态、释放发展动能。
关键词:
智能制造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乔刚 林剑威
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是中国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新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智能制造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生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率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从作用渠道上来看,智能制造政策通过提高企业信息化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及降低资金约束渠道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地区的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处于技术变革较快行业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大规模企业,智能制造政策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强。此外,拓展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将转换成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更低的风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证实了智能制造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及其作用渠道,为提升企业生产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智能制造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建丽 李娇
智能制造作为高阶制造业态和新型生产方式,已然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关键期,传统产业亟须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焕发新的生机,新兴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通过富有竞争力的制造模式抢占全球制高点,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关键支撑。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生产制造关键环节和主要流程的智能化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为关键支撑和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的显著特征。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核心,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智能工厂全面推广落地,打造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推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制造强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严金强 武艺扬
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来看,经济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四环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且紧密联系、循环畅通。数字经济为“四环节”赋能增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字经济的普惠性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数字经济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数字消费助力全面促进消费和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从“四环节”出发,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亦舒 叶丽莎 董小英 胡燕妮
在全球再工业化的浪潮下,网络-实体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成为各国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本文以服务主导逻辑为理论基础,构建融合技术、能力和应用为一体的CPS架构,分析中国、德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政策与报告,对比三个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布局的异同。研究发现,制造业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制造服务化进行转变。在CPS能力体系的构建中,中国注重强化工业基础实力,德国强调制造业高度集成,美国侧重社会力量助力制造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三一重工、特斯拉和酷特智能的多案例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二维向度中的图书馆学科理论视域与边界:一个基于职业实践的元理论分析框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技术差距视角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匠精神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理论构建与概念测量
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及评价分析
制造业服务化、技术路径选择与高质量发展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