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7)
2023(8122)
2022(6816)
2021(6238)
2020(5075)
2019(10874)
2018(10765)
2017(19799)
2016(10695)
2015(11858)
2014(11308)
2013(10602)
2012(9271)
2011(8408)
2010(8418)
2009(8242)
2008(7799)
2007(6969)
2006(6149)
2005(5657)
作者
(27402)
(22944)
(22928)
(21947)
(14573)
(10860)
(10360)
(8642)
(8631)
(8170)
(7713)
(7617)
(7382)
(7104)
(7062)
(7029)
(6887)
(6779)
(6750)
(6494)
(5651)
(5623)
(5388)
(5243)
(5214)
(5179)
(5116)
(5081)
(4507)
(4458)
学科
管理(36860)
(34349)
经济(34275)
(31516)
(27708)
企业(27708)
(13257)
(13135)
方法(11780)
中国(11512)
(10851)
业经(10546)
数学(9475)
数学方法(9343)
(9067)
理论(8376)
(8223)
财务(8201)
财务管理(8180)
体制(7757)
企业财务(7705)
(7396)
银行(7390)
技术(7307)
(7040)
(6982)
贸易(6978)
(6824)
农业(6748)
(6700)
机构
学院(144506)
大学(141305)
(56833)
经济(55515)
管理(53667)
理学(45830)
理学院(45350)
研究(45293)
管理学(44592)
管理学院(44305)
中国(34404)
(30455)
(28693)
科学(24907)
财经(23210)
(22745)
(21187)
中心(20990)
(20876)
(18695)
研究所(18658)
师范(18523)
(18458)
业大(17926)
经济学(17783)
(17700)
北京(17578)
财经大学(17081)
(16752)
技术(16638)
基金
项目(94811)
科学(75729)
研究(75230)
基金(67821)
(57491)
国家(56987)
科学基金(49916)
社会(48269)
社会科(45689)
社会科学(45683)
(38357)
教育(36267)
基金项目(35211)
编号(31942)
(31502)
自然(29741)
自然科(29059)
自然科学(29053)
自然科学基金(28517)
成果(26499)
资助(26268)
(24701)
课题(22837)
重点(21763)
(21372)
(21054)
(20482)
国家社会(19968)
(19965)
项目编号(19896)
期刊
(67667)
经济(67667)
研究(44480)
中国(33683)
(25620)
教育(22522)
管理(22095)
(18604)
学报(18063)
科学(17895)
大学(14854)
技术(14050)
学学(13852)
(13589)
金融(13589)
农业(12339)
业经(12277)
财经(11810)
经济研究(10937)
(10169)
职业(8429)
问题(8139)
财会(7000)
科技(6913)
(6778)
(6741)
论坛(6741)
(6738)
会计(6655)
现代(6638)
共检索到220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玲  庄西真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中心,但佳绩难掩"制而不智""大而不强""仿而不创"的尴尬。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其重点、难点和突破点都在制造业,打造世界智能中心,人力资本价值愈加凸显。制造业实现由"组装者"向"整合者"和"创新者"角色的转变,必须以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其重要基础及发展前提,从"知能结构""整体素质""创新意识"三个角度出发,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在内涵上应进一步强调"智""精""创",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由外生性增长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霓  石伟平  
我国学者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理解有"操作性"、"技术性"与"岗位领域性"取向,然而在实践中造成"重技能,轻技术"、"技术性"理解片面与选择教育培养模式困惑的误区。通过比较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急需对我国高技能人才进行"正名":拓宽对"技能"的理解;提升"技术"层次;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工作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莉  孙建波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常州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实现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的关键也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当前,常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总量不足,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资源不匹配等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职业院校提升培养能力,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亚杰  
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高科技经济"的到来,高技能人才正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诸多专家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析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将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博  
人工智能对许多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常态。基于对不同任务类型下人类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特征分析,人机智能协作可归纳为智能工具型、协同合作型和重塑补充型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下的人机分工和协同工作方式差别显著,因此也造成了社会人才需求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适应性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差异。智能工具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是新型智能化业务实践能力,协同合作型协作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则是以统筹人机智能系统实现职业功能为根本的智能协作能力,重塑补充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需求则会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发展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对于制造业的GDP占比高达50%以上的工业强市苏州,这一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苏州物流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在分析存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生  
本文从分析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针对宁波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探索了在高职制造类专业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的方法,并对培养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人才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亲江  刘建明  王化旭  
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及现代设备的操作技能,在生产和实践领域能解决关键技术和操作难题,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大专知识层次;较高的思想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高技能人才的构成要素包括:动作技能、智力技能、素质技能和综合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强调先会后懂,探索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多种途径和相关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宝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主动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也是离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总体目标。而在建设的基本思路上,大体可以归纳为“两手抓”,即一手抓教学主要模块的改革与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革等等;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多元化“大师资”理念,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盛艳秋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钢  徐平利  
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研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成为热点问题。从历史演进和发展的视角,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起源、发展、丰富和超越的演进过程,对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君辉   吴雪萍  
高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一并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而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调整完善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的历程,政府在政策变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策变迁受经济体制、政治结构及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变迁动力主要来自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变迁过程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国家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重构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观,优化基于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现政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仇荣国  
高技能人才储备不足是制约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度。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这一普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高职院校的策略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数理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得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策略演化机制的相关结论,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切实有效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环  肖苏华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数据,剖析了珠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薪酬待遇偏低是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社会主因,职业素养欠缺是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个体主因。本文依此给出了当前可行的建议:校企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是现实而可行的路径;同时职业教育要切实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政府层面要在社会制度层面为高技能人才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玲  庄西真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维持都离不开制造业。目前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对策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