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6)
2023(12856)
2022(10717)
2021(9764)
2020(7880)
2019(17144)
2018(16924)
2017(30779)
2016(16949)
2015(18917)
2014(18894)
2013(17806)
2012(16019)
2011(14480)
2010(14673)
2009(13672)
2008(13338)
2007(12294)
2006(10947)
2005(9940)
作者
(46695)
(38912)
(38780)
(37195)
(24622)
(18449)
(17722)
(14900)
(14551)
(14078)
(13205)
(13174)
(12633)
(12225)
(12023)
(12010)
(11786)
(11556)
(11454)
(11085)
(9803)
(9730)
(9406)
(9019)
(8858)
(8801)
(8699)
(8560)
(7794)
(7658)
学科
(60786)
经济(60692)
管理(55847)
(49513)
(41635)
企业(41635)
方法(20056)
(19235)
中国(18663)
(18389)
(17176)
业经(16654)
技术(16365)
数学(16301)
数学方法(16032)
地方(15115)
理论(13158)
农业(12999)
(11675)
(11626)
(11502)
财务(11456)
财务管理(11416)
(11246)
银行(11223)
环境(11045)
教育(10877)
(10854)
贸易(10847)
企业财务(10733)
机构
学院(235169)
大学(228733)
(88865)
经济(86599)
管理(84854)
研究(76610)
理学(71696)
理学院(70853)
管理学(69573)
管理学院(69102)
中国(58001)
(48092)
科学(45844)
(45314)
(38980)
(37964)
中心(35786)
财经(34489)
(34064)
研究所(33680)
(33262)
师范(32941)
业大(31400)
(31096)
(30902)
技术(30219)
北京(30186)
(28666)
经济学(27075)
农业(26199)
基金
项目(152614)
科学(120096)
研究(119910)
基金(105768)
(91096)
国家(90290)
科学基金(77431)
社会(74162)
社会科(70153)
社会科学(70140)
(63458)
教育(57498)
基金项目(54996)
(52022)
编号(51679)
自然(46599)
自然科(45470)
自然科学(45461)
自然科学基金(44584)
成果(42804)
资助(41325)
课题(37513)
重点(35577)
(34537)
(33963)
(33897)
(32941)
(31900)
创新(31622)
项目编号(31292)
期刊
(107661)
经济(107661)
研究(71370)
中国(56644)
教育(40574)
(37994)
管理(33942)
(32928)
学报(32825)
科学(30815)
技术(26178)
大学(25675)
学学(23745)
农业(22298)
(21141)
金融(21141)
业经(19353)
财经(16998)
经济研究(16474)
(14718)
职业(14495)
问题(12906)
(12483)
论坛(12483)
科技(12386)
图书(11814)
技术经济(11695)
(11485)
(11345)
财会(11149)
共检索到365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引发了生产组织的重构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实现了更新与突破,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关键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三维体系应当被建立。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框架,应当在宏观上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匹配人才层次高移;在中观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复合职业人才;在微观上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渗透职业核心素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尚美华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要求与培养定位将成为引领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根据智能制造时代的新特征及国际资格框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推导出智能制造背景下各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探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上下衔接、左右融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是智能制造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设计的重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董刚  邹吉权  
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高职教育目标定位进行详细解读,同时提出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即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同时,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对高职教育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进行了详细剖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培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时代使命。技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确保人才梯队结构对接产业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嵌合生产需求,人才发展层次融入技能类型。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面临着培养质量和结构失衡、职业教育资源滞后、校企间共育机制失活等现实困境。基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我国要打破“学历至上”导向,助力技能型社会经济发展;构筑“类型特色”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人才进阶;弘扬“工匠精神”价值,营造技能型社会良好氛围,推动技能强国步入新征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姣雯  吴宗保  杜庆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生成产物,也是教育的本质使然。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践行从新手到实践专家的能力生成过程,是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于一体的多元贯通体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承担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民众成才愿望的职能。从探索"横向融通、纵向贯通、文化浸润"的培养路径入手,尝试形成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开放性系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保驾护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家田  曹晔  
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汽车产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刚性生产向柔性生产转变、从大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从产业集群价值链向全球产业价值链转变的四大趋势,并对接智能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岗位变化,指出了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专业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五大变革,最后从师资、组织、经费和体制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汽车制造业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智能制造时代实际上代表着新一轮的存在方式,是优化生产效率质量的结果,并且体现着人类的技术意志。在此背景之下,人类的身体技术逐渐解放、工具技术得到强化、社会技术开始凸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被动操作者"到"主动学习者"、从"单一技能者"到"复合技术者"、从"独立劳动者"到"合作创造者"的定位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巍   闫利文   赵文平  
数字技术改变了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的职业价值、职业环境,是现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已成为国家规划的重点任务。通过分析近年来出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对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高校教师进行数字技能方向访谈,解析出数字技能的构成要素、建构要素、结构要素。以建构要素为顺序、构成要素为元素,对链式、层化、网状三种类型数字技能进行了数字技能结构分析。以此三种结构模型提出了突出底层数据驱动技能为培养主旨,构建分层次分专业结构化培养机制及构建混合式人才培养梯队的应对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凤敏  沈亚强  
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战略选择。从心理学视域来看,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知识与技术技能兼具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它经历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表现出了鲜明的心理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为促进我国经济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建超  
产业园区是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高职院校融入产业、根植园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提升企业群、产业区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装备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供给的现状,阐述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入困境基础上,基于深度融入产业园的“三融两生两进”办学模式,“精准设置、聚力共建、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模式,适应装备制造类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探索适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期培养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生  
本文从分析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针对宁波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探索了在高职制造类专业培养生产性服务人才的方法,并对培养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人才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