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3)
2023(9579)
2022(8061)
2021(7299)
2020(6060)
2019(12960)
2018(12938)
2017(23369)
2016(12783)
2015(14372)
2014(13932)
2013(12996)
2012(11629)
2011(10447)
2010(10639)
2009(10064)
2008(9631)
2007(8763)
2006(7782)
2005(7143)
作者
(34788)
(29151)
(29130)
(27827)
(18578)
(13769)
(13248)
(11057)
(10905)
(10491)
(9947)
(9790)
(9545)
(9166)
(9057)
(8934)
(8852)
(8738)
(8556)
(8295)
(7350)
(7226)
(6974)
(6687)
(6618)
(6590)
(6473)
(6425)
(5898)
(5725)
学科
管理(44454)
(41755)
经济(41678)
(40144)
(34814)
企业(34814)
方法(14913)
技术(14737)
(14290)
(14067)
(13335)
中国(13195)
业经(12205)
数学(12126)
数学方法(11937)
理论(10261)
(9784)
(8941)
财务(8912)
财务管理(8891)
农业(8585)
(8526)
贸易(8522)
企业财务(8391)
(8333)
(8274)
银行(8252)
体制(8244)
技术管理(8240)
教学(8181)
机构
学院(176499)
大学(172669)
(67685)
经济(66070)
管理(64564)
研究(57711)
理学(54880)
理学院(54299)
管理学(53344)
管理学院(52993)
中国(42242)
(36099)
(34059)
科学(33538)
(28433)
(28264)
中心(26394)
(26284)
财经(26074)
研究所(25186)
业大(24503)
(23804)
师范(23558)
(23470)
技术(23073)
北京(22409)
(22085)
(21418)
经济学(20561)
农业(20388)
基金
项目(116214)
科学(91662)
研究(90542)
基金(81473)
(70277)
国家(69683)
科学基金(60044)
社会(56223)
社会科(53239)
社会科学(53228)
(48023)
教育(44199)
基金项目(42560)
(39504)
编号(38406)
自然(36821)
自然科(35987)
自然科学(35979)
自然科学基金(35295)
资助(31952)
成果(31431)
课题(27763)
(27691)
重点(26913)
(26574)
(25463)
(25190)
创新(24772)
(23770)
项目编号(23576)
期刊
(80227)
经济(80227)
研究(53355)
中国(43085)
教育(30430)
(28409)
管理(26704)
(25652)
学报(25041)
科学(23760)
技术(20274)
大学(19808)
学学(18475)
农业(17628)
(15157)
金融(15157)
业经(14122)
财经(13242)
经济研究(12735)
(11435)
职业(11190)
科技(10026)
(9521)
论坛(9521)
问题(9450)
(9253)
技术经济(9113)
(8340)
(8258)
现代(7942)
共检索到272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尚美华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要求与培养定位将成为引领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根据智能制造时代的新特征及国际资格框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推导出智能制造背景下各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探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上下衔接、左右融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是智能制造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设计的重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家田  曹晔  
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汽车产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刚性生产向柔性生产转变、从大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从产业集群价值链向全球产业价值链转变的四大趋势,并对接智能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岗位变化,指出了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专业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五大变革,最后从师资、组织、经费和体制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汽车制造业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引发了生产组织的重构与生产方式的变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实现了更新与突破,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关键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三维体系应当被建立。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框架,应当在宏观上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匹配人才层次高移;在中观上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复合职业人才;在微观上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渗透职业核心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芳  赵中宁  张良智  丁林耀  丁明伟  王兰军  
以山东省国有企业为主体,了解离散制造式和流程制造式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现状,找出不同类型企业智能化生产的特点和普遍规律。通过重点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在全面自动化基础上如何实现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进而逐步实现智能化制造的过程,分析在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对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为开展面向智能化制造"人机交互"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与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形势下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发展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对于制造业的GDP占比高达50%以上的工业强市苏州,这一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苏州物流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在分析存在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李资成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将引发劳动力市场变化,必须大力培养绿色技能人才。针对绿色技能人才绿色培养目标模糊、绿色专业不完善、绿色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职业教育亟需通过确立绿色技能培养框架、开设绿色专业、完善绿色课程体系、加强绿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协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建设制造强国,核心是质量,关键是人才。中国制造要从“代工+低价”的模式向“核心技术、人性设计、品牌打造”的模式切换,亟需重塑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发挥教育系统传承创新工匠文化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制造业界与教育界深度合作;完善中国工匠文化创新传承和工匠文化育人制度保障;健全社会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工匠文化教育机制;将工匠文化传承创新纳入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静  李梦卿  
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精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重要支撑。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当前职业教育亟须突破在育人理念、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困局。面向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应以“技能中国行动”方案中“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等行动为导向,遵循能力为重、管理先行、校企共进的实践原则,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以激励机制为依托,以双向交流为关键,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布局,构建多元共治育人新格局,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文杰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岗位能力要求,技术技能创新面临系统协调性、任务高端性、技术集成性、实践过程复杂性等因素的挑战。为满足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技术技能创新对广大劳动者研究开发、技术组合、灵活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等创新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需改变精英化创新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地位弱化、知识组织学科化、实践教学程式化等倾向,进一步拓宽技术技能创新的群众基础,强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遵循知识的行动逻辑,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从而推动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涌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石伟平  
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智能制造时代实际上代表着新一轮的存在方式,是优化生产效率质量的结果,并且体现着人类的技术意志。在此背景之下,人类的身体技术逐渐解放、工具技术得到强化、社会技术开始凸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从"被动操作者"到"主动学习者"、从"单一技能者"到"复合技术者"、从"独立劳动者"到"合作创造者"的定位转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华  李燕  夏勇  
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端制造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中国制造2025"给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应用技术大学应当立足于制造业强国的战略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格、模式与层次,并从培养策略上作出快速有效的调整。具体来说,应用技术大学要革新人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学科布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转变培养方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潇明  周劲松  文益民  彭跃湘  
在分析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装备制造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素质、职业品质和认知能力三个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结合行业和区域现实研究了"二力培养,三层循环,四个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兰菊  曹晔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罗冠群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推进"技能中国行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职业院校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知行合一与工匠精神的培育。须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围绕产业升级转型需求,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职教方案,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须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