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33)
2023(20877)
2022(17127)
2021(15933)
2020(13007)
2019(29293)
2018(28862)
2017(54939)
2016(29653)
2015(33212)
2014(33112)
2013(32378)
2012(29804)
2011(26863)
2010(27027)
2009(25292)
2008(24962)
2007(22209)
2006(19975)
2005(18630)
作者
(82850)
(69108)
(68501)
(65500)
(44200)
(32642)
(31242)
(26658)
(26351)
(24712)
(23701)
(23245)
(22136)
(21992)
(21504)
(21098)
(20462)
(19971)
(19955)
(19929)
(17242)
(16918)
(16820)
(15959)
(15641)
(15532)
(15401)
(15323)
(13766)
(13546)
学科
(129151)
经济(128992)
(104463)
管理(99611)
(91489)
企业(91489)
方法(49012)
数学(39433)
(39150)
(39116)
数学方法(38880)
业经(38831)
中国(38669)
(29609)
地方(28494)
农业(26849)
(25714)
财务(25643)
财务管理(25596)
企业财务(24296)
(22638)
贸易(22618)
技术(22579)
(22302)
银行(22280)
(22106)
(21984)
(21429)
(21408)
理论(21368)
机构
学院(417222)
大学(412390)
(177524)
经济(173863)
管理(164377)
研究(141477)
理学(139315)
理学院(137829)
管理学(135663)
管理学院(134829)
中国(112880)
(87876)
(87469)
科学(80686)
(69306)
财经(66926)
中心(66397)
(66240)
(64999)
研究所(61604)
(60718)
业大(55836)
北京(55546)
(53717)
经济学(53501)
师范(53230)
(52115)
(52036)
农业(50007)
财经大学(49176)
基金
项目(268469)
科学(214438)
研究(202804)
基金(195447)
(168019)
国家(166497)
科学基金(145367)
社会(130904)
社会科(124178)
社会科学(124155)
(105131)
基金项目(101825)
教育(93002)
自然(91021)
自然科(88924)
自然科学(88905)
(87772)
自然科学基金(87318)
编号(82979)
资助(79083)
成果(67847)
(61106)
重点(60169)
(59681)
(57962)
课题(57623)
国家社会(54537)
(54036)
创新(53567)
教育部(51960)
期刊
(208986)
经济(208986)
研究(130717)
中国(92093)
(71454)
管理(68541)
(61196)
科学(55517)
学报(55182)
教育(47893)
(46477)
金融(46477)
大学(44528)
农业(41589)
学学(41556)
技术(40263)
业经(35498)
财经(33719)
经济研究(32617)
(29082)
问题(26842)
(23904)
(22064)
技术经济(21960)
现代(20499)
世界(20214)
国际(20002)
理论(19430)
图书(19306)
商业(18901)
共检索到660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曲永义   陈彦霖   阳镇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逐渐形成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并行发展的态势。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智能制造政策”)政策为依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该项政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政策效果。实证检验发现,该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促进了企业底层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影响机制分析中发现,税收优惠、信贷机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该项政策对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数字基础条件较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同群效应。因此建议:扩大范围,积极发挥政策扩散效应;优化结构,整体提高政策实施效率;立足差异,稳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乔刚   林剑威  
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是中国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新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智能制造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生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率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从作用渠道上来看,智能制造政策通过提高企业信息化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及降低资金约束渠道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地区的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处于技术变革较快行业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大规模企业,智能制造政策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强。此外,拓展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将转换成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更低的风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证实了智能制造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及其作用渠道,为提升企业生产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鸿佳   林樾   苏中锋   王亚婧  
基于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本文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可供性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本文在开发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量表的基础上,遵循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的“技术可供性—可供性实现—绩效提升”研究逻辑,明确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包含互补企业价值共创和用户价值共创两个关键维度;人工智能自主可供性和交互可供性对数字化转型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可供性、智能制造平台价值共创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数字化转型理论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上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杨琴   罗双成  
基于“十三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信息,依据2012—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量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通过创新驱动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领域成效更为显著。鉴于此,应积极推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加大资源支持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毓敏   刘镇玮   王玮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红   李清蕾   袁峰  
为实现智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下客户对产品需求实现和交付时间的更高要求,考虑数字孪生的技术成本、需求实现能力和交付时间等因素,分别建立生产型智能制造企业和基于数字孪生的服务型智能制造企业的竞争性定价决策模型,对模型均衡解及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虚实一致程度带来的效用增益高于数字孪生技术成本时,服务型智造企业才有动力投入数字孪生,但长远看技术成本的增长会被更高的服务效用所抵消;在虚实一致程度边界内外客户对需求实现能力的敏感系数变化对两类智造企业产品定价、需求和利润会产生不同影响;随着客户对产品交付时间的敏感程度增加,数字孪生缩短产品交付时间能够改善服务型智造企业因时间而导致的定价劣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海波  周洁  卢海涛  
制造企业是支持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化转型能够充分提升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政策制度支持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的发展基础,结合人才储备不足、转型路径不明、创新生态欠缺、政策短板日显的转型挑战,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当强调多主体联动,即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适应性学习机制;培育数字孪生体工具;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引导,制造企业参与,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政府主导,多主体支持,完善制造企业数字发展政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庞瑞瑞   汪明艳  
依据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其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变化趋势、行业异质性及省市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十年来不断提升,且提升速度分成三个阶段,2012~2015年数字化转型水平提升最快,2015~2017年提升速度次之,2017~2021年提升速度有所放缓;31个省级行政区数字化转型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明显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相对而言较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各不相同,其中数字化转型指数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仪表仪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康  胡杨颂  刘意  罗婷予  
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其重点在于释放数据要素对资源的再配置作用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索菲亚2008—2022年期间从大规模定制到智能制造的实践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形成两个理论贡献:一是从数据要素驱动视角提出并定义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提炼出要素重构、要素创造和要素创生三个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形成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的理论创新;二是通过比较三个转型路径资源再配置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特征,阐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基于数据要素提高企业内外资源再配置效率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数据要素驱动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管理的适应性变革理论创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卢泓方   于龙振   姜禹辰  
智能化转型是推动数实融合、加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采用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从创新动机视角出发,考察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业创新的直接影响效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间接调节机制及多维度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转型能促进企业创新,且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处理后保持不变。进一步将智能化转型分为智能化转型广度和智能化转型深度进行分析,发现前者具有促进效应而后者具有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智能化转型和企业创新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总体上会弱化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对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反而能增强智能化转型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效果。异质性分析显示,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阶段、高人力资本结构及国有股权性质的样本企业,其智能化转型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而企业应着眼未来,以实质性创新打造长期竞争优势;政府应稳定政策预期,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政企双向奔赴,方能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雅妃   朱朝晖   李敏鑫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剂,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双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绩效。机制验证表明,创新渠道和效率渠道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促使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并能够有效促进ESG绩效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均能强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复合增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应夯实制度基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从而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秀丽  
在工业4.0战略提出的背景下,结合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发展现状,从智能制造、智能运输、智能配送和智能仓储四个方面提出了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对策,为兰州市的智慧智能物流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忠   潘欣贤   谢卫红   邹玉坤   李淑荧  
数字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厘清数字化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尤为重要。借助IPC分类号识别出2012—2021年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专利数据,从重组视角出发,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模型对专利摘要信息进行学习,进一步将数字化创新专利划分为设计重组和使用重组两类,以考察二者对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计重组和使用重组能够显著促进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使用重组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创新可以通过缩小企业纵向边界和扩大企业横向边界促进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处于技术快速变化行业和高市场化水平区域的智能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启示,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静  龚春蕾  阳杰  应里孟  
智能制造发展是否会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ESG表现,是一个尚待厘清的新议题。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发展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后发现,智能制造发展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且主要是通过智能制造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发展在不同的公司特征与外部市场环境中对企业ESG表现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分属为重污染企业和处于高度竞争市场环境的企业ESG表现受智能制造发展的影响更大。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发展还可以通过促进企业ESG实践以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树山   董旭达  
新时期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环节。智能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以2012—2022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出发,探讨其对企业组织韧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在对三者进行量化测算的基础上进行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异质性等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组织韧性,并带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经实证检验,该结论稳健。同时,智能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提升存在地区市场化程度、企业生命周期、资本密集度、股权性质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层面出发,提出了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为制造业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配套支持及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转型的共性建议,从中观层面出发,提出了企业可通过建立稳健的财务策略,识别并规避各种风险、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供应链条稳健性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提升组织韧性,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风险。并从微观层面建议不同性质的制造业企业应依据不同特点合理审慎做出智能化转型的战略选择,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入,赋能价值链共生共赢,支撑企业实现韧性增长。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推动产业韧性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