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9)
- 2023(12158)
- 2022(10161)
- 2021(9561)
- 2020(7738)
- 2019(17429)
- 2018(17875)
- 2017(30840)
- 2016(18041)
- 2015(20370)
- 2014(20565)
- 2013(18743)
- 2012(16947)
- 2011(15398)
- 2010(16003)
- 2009(14665)
- 2008(14403)
- 2007(13320)
- 2006(11955)
- 2005(11061)
- 学科
- 管理(53649)
- 济(52198)
- 经济(52106)
- 业(47371)
- 企(41166)
- 企业(41166)
- 教育(23809)
- 中国(22382)
- 制(18762)
- 财(18661)
- 方法(17893)
- 农(17276)
- 技术(16930)
- 理论(16296)
- 业经(15152)
- 数学(14286)
- 数学方法(14012)
- 教学(13927)
- 体(13153)
- 学(12319)
- 银(11089)
- 银行(11067)
- 体制(10980)
- 农业(10907)
- 务(10841)
- 财务(10798)
- 财务管理(10759)
- 行(10564)
- 企业财务(10089)
- 贸(10014)
- 机构
- 大学(235917)
- 学院(235851)
- 济(84523)
- 经济(82131)
- 管理(81325)
- 研究(80947)
- 理学(67817)
- 理学院(66983)
- 管理学(65635)
- 管理学院(65134)
- 中国(57078)
- 京(51833)
- 科学(46057)
- 财(45002)
- 范(41141)
- 师范(40819)
- 江(40731)
- 所(40013)
- 教育(38236)
- 中心(36327)
- 研究所(35232)
- 北京(33740)
- 财经(33420)
- 技术(33416)
- 师范大学(32724)
- 农(32559)
- 州(31862)
- 业大(30095)
- 职业(30004)
- 经(29987)
- 基金
- 项目(144867)
- 研究(119970)
- 科学(114428)
- 基金(97562)
- 家(82880)
- 国家(81934)
- 社会(71228)
- 科学基金(69780)
- 社会科(67044)
- 社会科学(67032)
- 教育(64819)
- 省(60406)
- 编号(53867)
- 划(51375)
- 基金项目(49732)
- 成果(47647)
- 课题(41502)
- 自然(40938)
- 自然科(39969)
- 自然科学(39960)
- 自然科学基金(39213)
- 资助(38828)
- 年(35635)
- 重点(34441)
- 部(33337)
- 制(33263)
- 项目编号(32625)
- 发(32366)
- 创(32288)
- 性(32280)
- 期刊
- 济(106136)
- 经济(106136)
- 研究(84183)
- 教育(70810)
- 中国(67935)
- 财(38601)
- 管理(33587)
- 学报(31214)
- 农(31061)
- 技术(29907)
- 科学(28960)
- 大学(25747)
- 学学(22104)
- 融(21055)
- 金融(21055)
- 职业(20932)
- 农业(20731)
- 业经(17854)
- 财经(17100)
- 经济研究(15793)
- 经(14887)
- 坛(14437)
- 论坛(14437)
- 技术教育(13800)
- 职业技术(13800)
- 职业技术教育(13800)
- 图书(12787)
- 问题(11996)
- 科技(11337)
- 技术经济(11152)
共检索到38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汉武 阎汉生 徐勇军
当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和能力需求,从智能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型人才角度出发,阐述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职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滞后,高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专业能力单一,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缺失,社会培训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新职业、新需求背景下培养智能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小兰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学历层次高移化、知识结构复合化、技术素养实践化等新特征。同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卓越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应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人才培养目标变革为基础,从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以教学内容变革为依托,实施"专度"与"广度"相协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以教学方式变革为重点,构建"教、学、做"融通开放化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以课程体系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桑雷 郑毅
"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指挥棒和路线图,正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进而影响到职业的流动和变化,对技能人才提出更趋智能化的要求,为此构建起职业教育智能素养核心框架,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创新素养、网络素养五个方面十五项能力。智能素养的培育应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资源交互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构建"纵横有道"的智能素养培育载体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改清
智能化生产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义。鉴于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体系均无法适应智能化工作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工作模式的适应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邬杨 邬海明
通过比较中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梳理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团队教学论,要基于"学生为本"、终身学习、培养综合素质的理念,创新适合职教人才培养发展的团队教学法,做到"四个结合",为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适应生活",提供实践的素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为本 团队教学 适应生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博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未来社会职业的加速变迁,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职业存在的新形态。新的工作模式将显著改变各职业领域对劳动者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呈现出职业能力需求结构加速变迁的态势。职业教育需要根据智能时代的特征对其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变革,以职业功能的稳定性为切入点,构建“个人—院校—产业”间的新型动态均衡机制,并针对不同人机协作模式的特征差异,对传统工作任务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性重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成林 李慧婷
智能制造对本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机遇。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国家政策驱动、全球发展趋势是创新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面向智能制造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能力培养的高层次,培养内容在知识选择与课程设计上寻求新突破,培养过程实现教育的技术与生产的技术同频共振,培养评价强化以人为本的过程与结果并重。建议在三方面推动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宏观层面推进政策衔接,形成各级政策上下一体合力;中观层面实施组织变革,集聚产教协同育人资源;微观层面转变公众认知,强化"成才"与"成人"兼顾的育人观。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本科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继恩
从前馈控制机制、过程控制机制、反馈控制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并在过程控制中,针对职业指导提出了"筛分养成"理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市场需求 控制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傅惠民
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建立"互联网+"思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产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雪园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使技术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产生工作范围扩大化、工作组织扁平化、工作内容创新化及工作方式协作化四个方面的变革,变革必然带来智能化生产系统对高度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遵循"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单个专业"还是"专业集群"、"浅层合作"还是"深度融合"等问题的持续追问。因此,在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应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蓄力推动专业群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探寻智能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小波 张利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而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开发和培育农村人才资源的重大职责,对于持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造就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产教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不清、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转变从“升学”到“成才”的办学理念、明确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目标;构建“产业—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等方式,逐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教育部培训团 林宇
2017年10月22日至11月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思科系统公司和北京大学光华—思科领导力研究院联合组织的"美国智能制造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级培训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本次培训以产业视角设计培训内容,邀请高校、机构和企业的专家授课交流,深度考察了美国的先进制造企业和高校,带给学员跨领域的思维冲击和思想碰撞,从全新视角审视了美国智能制造产业及教育行业与智能制造产业互动发展的状况,收获了难得的体验和思考。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制造业 校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如俊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内涵,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显泽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校企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