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3)
2023(14591)
2022(12461)
2021(11412)
2020(9732)
2019(21925)
2018(21328)
2017(41122)
2016(22030)
2015(24373)
2014(23812)
2013(23418)
2012(21022)
2011(18666)
2010(18249)
2009(16930)
2008(16300)
2007(13907)
2006(11885)
2005(10290)
作者
(61253)
(51236)
(51172)
(48344)
(32582)
(24691)
(23029)
(20012)
(19477)
(17870)
(17328)
(17216)
(16195)
(15930)
(15802)
(15642)
(15209)
(15209)
(14719)
(14683)
(12463)
(12375)
(12297)
(11666)
(11634)
(11388)
(11187)
(10902)
(10104)
(10067)
学科
(89894)
经济(89759)
管理(69245)
(65066)
(54377)
企业(54377)
方法(46669)
数学(42412)
数学方法(41993)
(28497)
(22940)
中国(21847)
(20435)
贸易(20431)
(20068)
(20004)
业经(19500)
(17477)
财务(17432)
财务管理(17389)
企业财务(16535)
农业(15040)
(14950)
地方(14495)
技术(14358)
(13954)
银行(13917)
(13841)
(13813)
金融(13810)
机构
大学(308614)
学院(306363)
(131997)
经济(129736)
管理(123827)
理学(108937)
理学院(107877)
管理学(106222)
管理学院(105651)
研究(96084)
中国(73082)
(62461)
(61525)
科学(56560)
财经(50455)
(50143)
业大(46892)
(46222)
(45733)
中心(45654)
(43624)
经济学(42216)
研究所(41562)
农业(39638)
经济学院(38487)
财经大学(38006)
北京(37148)
(35381)
(35329)
师范(34875)
基金
项目(218360)
科学(174458)
基金(164182)
研究(155020)
(143776)
国家(142652)
科学基金(124357)
社会(103548)
社会科(98563)
社会科学(98541)
基金项目(87091)
(83527)
自然(81411)
自然科(79622)
自然科学(79599)
自然科学基金(78232)
教育(71885)
(70849)
资助(66530)
编号(59195)
(49736)
重点(49035)
(46654)
成果(46250)
(45283)
国家社会(44531)
(44235)
创新(43718)
教育部(43554)
科研(42787)
期刊
(130526)
经济(130526)
研究(83771)
中国(53452)
(49918)
学报(48771)
管理(45094)
科学(44041)
(43920)
大学(38185)
学学(36570)
农业(29387)
(27659)
金融(27659)
技术(25613)
财经(25442)
教育(24110)
经济研究(21924)
(21688)
业经(21115)
问题(17885)
(16202)
(15930)
统计(14915)
(14863)
技术经济(14471)
科技(14226)
(14179)
理论(14042)
商业(13725)
共检索到431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顾丽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分工和竞争格局,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各国寻求出口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之一。文章将智能制造视作一种技术拓展了引力模型,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1993~2015年71个国家安装工业机器人的数据探究智能制造对出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显著提高出口水平,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机器人功能和不同产品上智能制造对出口具有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出口。文章认为一国应当利用智能制造培育出口竞争力,但是需要关注智能制造对出口的差异化影响,制定适应本国的智能制造战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民春  乔刚  
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就业总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已呈现出"机器换人"现象;同时工业机器人使用减少制造业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晓霞   李恒  
使用2009—2022年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与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偏误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人工智能集聚区、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低以及“一带一路”重点省份等区域,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门槛模型的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质量跨越单一门槛值,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由负转正;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最优区间”,在最优区间内,人工智能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最大。对此,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人工智能区域布局以及强化人力资本质量培育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贾兴兴   朱佳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指标,从稳定性和安全性双重视角探究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嵌入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嵌入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即存在价值链韧性提升效应并呈现自我强化特性;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技术外溢效应、议价能力效应以及投入品质量效应提升了企业嵌入价值链韧性;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的价值链韧性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中尤为显著;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能更充分释放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对价值链韧性的赋能效应。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刻把握工业智能化技术变革以增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安全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丹丹  周世军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机器换人"令人担忧。本文经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工资与"人机替代弹性"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随着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工资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后,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力工资水平;对于工业机器人密度较高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降低了劳动力工资水平。但总体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并未造成劳动力工资的普遍下降,该结论与我国整体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较低的现实相吻合。"机器换人"现象在一些行业已经发生,因此需要科学预判、理性应对人工智能冲击,赋能劳动力转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伴随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生产任务分析框架,构建机器人技术与劳动力需求的静态均衡模型,采用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减少了劳动力就业规模,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重,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均有显著的负向替代效应、正向的生产率效应和新任务恢复效应(连锁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部地区及民营企业,机器人应用减少劳动力就业规模和增加高技能劳动力比重的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增加了研发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就业规模下降但比重增加。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微观影响,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均怡   赵春明   李震  
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当地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效应以及资源再配置效应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促进了加工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初始技术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出口复杂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拓展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邻近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机器人引致的低技能劳动力就近迁移是造成这一空间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亚光   何瑛   田马飞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面向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需求,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对外部审计师决策产生溢出效应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和审计定价理论,探究了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审计收费水平,主要通过减少审计资源投入和缓解审计风险感知对审计收费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审计师任期较短的企业中更显著,而且机器人应用对异常审计收费的治理效果强于正常审计收费。研究结论对政府完善机器人产业政策、企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制造以及审计师优化定价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欢浪  耿若璇  任岩  
文章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的信用水平指标,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探究其主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量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出口,城市失信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比每上升1%,企业出口额下降约1.0600%,城市每万人中失信自然人数增加1%,企业出口额降低约0.0419%。第二,中间机制检验显示,社会失信增加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也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交易效率,不利于企业专业化分工,融资困难和生产服务的内部化都不利于企业出口。第三,异质性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东部地区所在企业的出口更易受到地区失信水平的影响,城市异地失信人数比例越高越不利于企业出口。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将非正式制度正式化,进而提升城市信用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稳外贸中的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侯德帅   熊健   杜松桦  
作为新经济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不仅能够在宏观层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也能够在微观层面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升了企业韧性,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通过加强资源掌控、提升营运效率及改善协同治理等路径得以实现。另外,人力资源配置、战略定位选择、外部政策环境及产业属性等因素会对上述促进作用产生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地,智能制造强化企业韧性后会带动创新效率提升,并实现降本减负。本文的研究为国家提振实体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兵  李辉  林雄立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借助《劳动合同法》实施这一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如何影响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相对于低劳动密集度行业中的企业,更倾向于应用机器人。这一结论在排除各种可能干扰因素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劳动保护确实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存在要素替代效应倒逼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但更重要的是劳动保护稳定了雇佣关系,技能—资本互补效应加速了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揭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加快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并不矛盾,优化劳动力市场制度设计助力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推进落实是政策应有之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