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0)
- 2023(5358)
- 2022(4436)
- 2021(4141)
- 2020(3423)
- 2019(8182)
- 2018(8126)
- 2017(14939)
- 2016(8591)
- 2015(10120)
- 2014(10093)
- 2013(9681)
- 2012(8588)
- 2011(7593)
- 2010(7932)
- 2009(6813)
- 2008(6681)
- 2007(5985)
- 2006(5212)
- 2005(4566)
- 学科
- 济(27946)
- 经济(27923)
- 管理(20387)
- 业(19760)
- 企(16464)
- 企业(16464)
- 方法(13278)
- 数学(11535)
- 数学方法(11260)
- 教学(9791)
- 理论(9068)
- 农(8756)
- 中国(7863)
- 业经(7471)
- 教育(6841)
- 学法(6231)
- 教学法(6231)
- 农业(5832)
- 学(5819)
- 地方(5818)
- 财(5500)
- 技术(5355)
- 学理(5127)
- 学理论(5127)
- 和(5101)
- 制(4994)
- 贸(4894)
- 贸易(4891)
- 环境(4759)
- 易(4728)
- 机构
- 学院(117249)
- 大学(114431)
- 管理(43321)
- 济(38599)
- 经济(37476)
- 理学(37251)
- 研究(36873)
- 理学院(36811)
- 管理学(35969)
- 管理学院(35789)
- 中国(25595)
- 科学(24636)
- 京(24502)
- 农(21506)
- 业大(19569)
- 范(19103)
- 江(19023)
- 师范(18881)
- 所(18771)
- 技术(17731)
- 研究所(17314)
- 中心(17091)
- 农业(16994)
- 财(16751)
- 北京(15185)
- 州(14878)
- 师范大学(14832)
- 职业(14489)
- 教育(13367)
- 财经(13338)
- 基金
- 项目(79876)
- 科学(60903)
- 研究(60564)
- 基金(52194)
- 家(45791)
- 国家(45354)
- 科学基金(38317)
- 省(35179)
- 社会(34369)
- 社会科(32491)
- 社会科学(32476)
- 教育(31433)
- 划(28865)
- 基金项目(28036)
- 编号(27114)
- 自然(24560)
- 自然科(23993)
- 自然科学(23985)
- 自然科学基金(23519)
- 成果(21898)
- 资助(21281)
- 课题(20274)
- 重点(18724)
- 发(17299)
- 创(17283)
- 部(16703)
- 年(16639)
- 创新(15999)
- 项目编号(15864)
- 规划(15329)
共检索到170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朱莎 杨洒 李嘉源 秦威 郭庆 黎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倡导将核心素养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然而,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教学为核心、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新范式。该范式包含课程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构建、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存储、相关特征的提取、评价模型的构建、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六个环节,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文章还提出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的原则:数字技术发展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支持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创新情境嵌入式的评价手段、促进多元主体个性化评价反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朝友
评价范式反映学业评价的取向,可分为经验-分析、诠释、批判-理性评价范式,它们为探讨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大的思考框架。本文认为在三类评价范式基础上,可从评价目的、评价焦点、学生评价地位、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其他课程内容评价的关系、核心素养之间的评价关系、评价任务类型共八个维度来探讨核心素养评价的应然形态。结合分析维度,经实践考察表明,核心素养评价总体上隶属某个特定评价范式,但也涉及其他评价范式。这些研究结果对我国未来开展核心素养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评价范式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评价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思洛 聂颖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学计量与评价成为重要关注内容。文章基于“科学计量智慧(metric-wiseness)”,结合科学评价的定义提出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具体的科学评价素养;阐释两者关系、科学评价素养构成要素和层次结构、科学评价素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主体。科学评价素养是全体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由评价意识、评价知识、评价能力和评价伦理构成,是科学计量智慧的拓展和深化。科学评价素养教育实施主体包括高校、图书馆、行业协会等,开展科学评价素养教育有助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缔结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实践关系,是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诉求。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与主体结成实践关系的客观世界才具有现实意义并成为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本身蕴含着自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历史与现实、语言与文化等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确认了现实世界与主体之间的实践关系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现实世界之于课堂的价值强度即现实世界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不可分离性和价值一致性,它根植于完整的人的本质诉求,体现在为学习的发生提供特定环境和真实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可感、可体验对象并丰富人的生命体验,也为学生参与世界提供实践载体。核心素养呼唤课堂实践感,课堂实践感是指课堂以筑牢教学主体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实践关系为基础,朝向现实世界并丰富主体生命体验的实践信念、实践场域和实践样态。教学的生命立场和实践信念的建立、感性与理性的逻辑转换与表征推论,以及理解世界与参与世界的结合是课堂实践感的生成机制。发展核心素养必须让课堂向现实世界敞开,培育学生的感受性,引导真实情境学习,丰富课堂的现实感与历史感、文化性与生命性,构造知行合一的课堂实践学习样态。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向徐之
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课堂上的一切都是灵动的、变化的,教师需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灵活应变的教学机智,适时引导启发的教学艺术等必要的"课堂智慧",才能在课堂这一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的空间创建一个游刃有余的"智慧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智慧成长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标志,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明清
中职"适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为学而教""多学少教"和深度教学的课堂;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诉求和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追求,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中职"适学课堂"是通过教师的"有限教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多元教导"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发展学生心智和素养;通过提供"全景立场"开展"深度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反思、批判等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比较、批判、包容、接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发展了"理性精神""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核心素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王文丽
课堂教学是形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根基于紧密渗入时空的教学实践之中。所有学生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其认知能力嵌入实践意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能够在话语层面上描述他们的行为及理由。教师作为能动者的任务在于促使学生发挥能动作用,而不是代替学生来主宰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构建作为能动者发展的核心素养,同时构建与自身紧密联系的教学制度,二者的互动在广阔时空范围内表现为能动者与教学制度的结构二重性。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的结构转型,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翻转",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生发展核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能动者 结构二重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隆茜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被称为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信息素养教育以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为主,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为了对比"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师生学习体验等,作者在同一学期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两个班级中分别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以开展比较研究。对学生的调查表明,90%的"翻转课堂"班的学生以后还会选择该类型课程,71%的传统课堂班的学生会选择该类课程。研究还发现,"翻转课堂"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客观题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多选题的成绩。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选课学生成绩的因素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科背景以及网络平台等。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以后开展相关教...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信息素养教育 实证研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探索已走向生态化发展与模式创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学生智慧培养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机制及新的教学模式极为紧迫。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核心理念,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生成的技术流程和技术应用三重境界,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可为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和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开展面向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智慧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课堂 智慧生成 生成性模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莉 夏红玉 张强
信息搜索能力的培养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从实践范式评价信息素养教育学习效果的核心指标。在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背景下,以“探索式学术信息搜索”为主题,开展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采用基于任务的信息搜索能力测试模拟学习者的日常学术信息搜索情境,根据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表现来测量学习者的信息搜索能力。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测试结果,检验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项目的教学效果。前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术信息搜索能力亟待提高,60.39%的学生仅能完成简单学术信息搜索任务;后测结果从实践角度证明此次信息素养教育项目提升了学习者的信息搜索能力,参与本项目的实验组后测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11.79,实践搜索能力平均提升1个等级。本研究从用户信息搜索能力的实践角度对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探索提高实践范式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借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明璐 伍新春 李虹 程亚华
协作推理讨论是基于论证图式理论提出的一种学生主导的、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协作推理讨论主要是通过对讨论的文本材料、讨论的组织形式以及过程开展的精心设计,并辅以教师适当的支架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性技能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协作推理讨论区别于一般的争论和辩论,在课程与教材、教学与教法等方面对于我国的课堂教学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是一种培养"集体智慧"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协作推理讨论 批判性思维 社会性技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玲 刘家瑞 杨翠友
将智慧教育应用于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徒制的教学效果,增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吸引力。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现代学徒制班级《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作为分析个案,以"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两个维度来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学资源和课程评价等。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智慧教育 智慧课堂 构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晓红 高凡 何雪梅
[目的 /意义]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思考力、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突破既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重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方法 /过程]在梳理与信息素养"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相关的文献并分析"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劣之后,吸取其中的精髓,构建相应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结果/结论]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明显,能为新时代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邵朝友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探讨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课程育人的专业认知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立场。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中可把握的教育目标实体、课程目标的来源、内容处理与教学实施的GPS、学习质量评价的参照。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在于建构课程育人的专业话语,打破学科等级化的困境,提供更具教育性的问责,消解分科与整合的课程对立,推动课程领域的专业对话。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发展 课程角色 课程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