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9)
- 2023(8842)
- 2022(7403)
- 2021(6695)
- 2020(5548)
- 2019(11974)
- 2018(11522)
- 2017(22648)
- 2016(11880)
- 2015(13278)
- 2014(13071)
- 2013(12927)
- 2012(11145)
- 2011(9625)
- 2010(9390)
- 2009(8474)
- 2008(8261)
- 2007(7134)
- 2006(5946)
- 2005(4985)
- 学科
- 济(52115)
- 经济(52066)
- 业(38500)
- 管理(37509)
- 企(31651)
- 企业(31651)
- 方法(23556)
- 数学(20956)
- 数学方法(20801)
- 农(14330)
- 业经(13853)
- 中国(13384)
- 财(11970)
- 产业(11547)
- 贸(10866)
- 贸易(10866)
- 易(10603)
- 地方(10542)
- 学(10195)
- 技术(9346)
- 农业(9094)
- 制(8360)
- 务(8113)
- 财务(8070)
- 财务管理(8057)
- 销(7515)
- 供销(7514)
- 银(7350)
- 企业财务(7337)
- 银行(7313)
- 机构
- 学院(173105)
- 大学(168637)
- 济(73181)
- 经济(72101)
- 管理(68696)
- 理学(61190)
- 理学院(60566)
- 管理学(59605)
- 管理学院(59318)
- 研究(56618)
- 中国(39750)
- 科学(37539)
- 农(36451)
- 京(33948)
- 业大(31306)
- 财(29427)
- 农业(29347)
- 所(28959)
- 研究所(27134)
- 中心(25379)
- 财经(24865)
- 江(23531)
- 经(22741)
- 经济学(22623)
- 经济学院(20749)
- 北京(20303)
- 院(20213)
- 农业大学(19665)
- 经济管理(19643)
- 商学(19255)
- 基金
- 项目(127869)
- 科学(100878)
- 基金(94840)
- 家(85817)
- 国家(85157)
- 研究(84574)
- 科学基金(72868)
- 社会(56897)
- 社会科(54413)
- 社会科学(54397)
- 省(51307)
- 基金项目(50879)
- 自然(49494)
- 自然科(48431)
- 自然科学(48414)
- 自然科学基金(47591)
- 划(42844)
- 资助(37930)
- 教育(37163)
- 编号(29998)
- 重点(28780)
- 发(28325)
- 创(27773)
- 部(27067)
- 计划(26276)
- 创新(26045)
- 科研(25292)
- 业(24578)
- 国家社会(24385)
- 科技(22909)
共检索到22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铭璐 张树山 谷城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研究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智慧物流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样本期后期(2015—2021年)、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智慧物流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缓解行政壁垒,促进市场整合,从而增强产业链的资金可得性和上下游关联关系,提高产业链韧性。因此,在我国产业链韧性需要迫切提升的关键阶段,应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物流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完整且有韧性的产业链;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市场整合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着力点,更好发挥智慧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健飞
本文在构建智慧物流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省域层面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智慧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重要的中介效应,且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智慧物流发展会促进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继而起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后,提出尽快制定支持智慧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智慧物流标准化发展,强化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发展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数字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影响相对较弱;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物流发展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这一条路径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就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21年省份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及中部地区相对明显。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市场化水平间接作用于数字物流与产业链韧性的关系。
关键词:
数字物流 产业链韧性 市场化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利 和贵庭
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指在传统生产要素与新生产要素结合中,通过物流产业链的横纵向延伸与整合,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表现出的抵御“堵链”和“断链”风险的能力。本文运用虚拟最劣解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进行识别,发现样本期内的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冲击韧性表现为“双峰”趋势,断裂韧性表现为“单峰”趋势,恢复韧性与产业链韧性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因素发现,技术创新正向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链韧性,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正向促进作用有所减弱;技术创新通过促进物流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在间接提升断裂韧性和恢复韧性中明显,在直接提升冲击韧性中明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刘赵宁
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深度融合,催生物流业智慧化新业态。聚焦供应链韧性,深入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及其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基础要素投入、智慧应用、发展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地级市物流业智慧化水平,进而从供应链韧性视角,将供应链韧性解构为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维持、供需匹配、供需升级三个维度,考察物流业智慧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缓解资源约束,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物流业智慧化能够助力企业合作关系的持续、稳定,促进供需维持;能够帮助企业供需两端快速对接,促进供需匹配;能够改善企业供需关系和供给质量,促进供需升级。这说明,物流业智慧化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维持、供需匹配、供需升级三种机制路径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微企业、产业链下游企业、强数字基础地区企业、交通条件便利地区企业,物流业智慧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因此,应充分把握物流业智慧化发展机遇,加强流通安全体系建设和物流平台信息化建设,促进供需高效对接,提升物流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应着力提升供应链韧性,建立健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供需维持、供需匹配、供需升级机制。此外,还要结合企业及其所在行业和地区特点,分类型、分行业、分地区分类施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张佩雯 董旭达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0年我国地级市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物流提高了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即智慧物流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而扩大企业市场战略布局、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供应链效率则是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市场地位低企业、产业链下游、交通条件便利以及智慧物流空间联系强度高地区的企业,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智慧物流效应的研究范畴,为我国政府优化智慧物流政策和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物流业 智慧物流 供应链韧性 数字技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银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慧物流发展对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并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地区异质性表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传导路径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晔
文章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省份更强,同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抵抗力的赋能效应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链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伟
选取中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2016年后、盈利能力较强产业链、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据此,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制造业产业链针对性发展战略、打造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直通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伟
选取中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2016年后、盈利能力较强产业链、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据此,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制造业产业链针对性发展战略、打造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直通道”。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科学评估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业智慧化与经济韧性指标,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显著提升了经济韧性,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发现,物流业智慧化主要通过降低外部扰动风险、实现供需两端协调及激发经济活跃程度增强了经济韧性。拓展分析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且在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网络效应,物流网络越完善,物流业智慧化促进经济韧性的效应越强。因而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地区间的物流体系,以更好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璐 丛林 赵君彦
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数字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加大产业数字化发展支撑,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欣欣 周洪勤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产业链韧性、加强产业链建设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产业链基础能力、产业链抵御能力、产业链链条控制力、产业链创新能力在内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4—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影响产业链韧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水平。分地区考察发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但对西部产业链韧性水平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对东北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产生抑制作用。调节机制表明,城市创新能力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弱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链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