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3)
- 2023(10332)
- 2022(8453)
- 2021(8055)
- 2020(6213)
- 2019(13975)
- 2018(13737)
- 2017(23589)
- 2016(13684)
- 2015(14842)
- 2014(14184)
- 2013(12880)
- 2012(11736)
- 2011(10602)
- 2010(10932)
- 2009(9300)
- 2008(8949)
- 2007(8367)
- 2006(7339)
- 2005(6351)
- 学科
- 济(43324)
- 经济(43308)
- 管理(34234)
- 业(31864)
- 企(26484)
- 企业(26484)
- 教育(20737)
- 中国(19709)
- 方法(16804)
- 数学(14410)
- 技术(14266)
- 数学方法(14203)
- 农(13336)
- 业经(11710)
- 学(11492)
- 理论(11253)
- 地方(10301)
- 财(10291)
- 技术管理(9447)
- 制(9011)
- 农业(8792)
- 教学(8569)
- 产业(8514)
- 发(8301)
- 银(7365)
- 银行(7339)
- 环境(7254)
- 行(7097)
- 贸(6914)
- 贸易(6908)
- 机构
- 大学(174948)
- 学院(173641)
- 济(62566)
- 研究(62200)
- 经济(61033)
- 管理(59703)
- 理学(51867)
- 理学院(51089)
- 管理学(50070)
- 管理学院(49695)
- 中国(39179)
- 京(37878)
- 科学(37870)
- 范(34296)
- 师范(34052)
- 教育(32076)
- 所(29753)
- 财(28211)
- 师范大学(27884)
- 江(27561)
- 研究所(27403)
- 中心(26989)
- 农(25662)
- 业大(24402)
- 北京(24010)
- 技术(23512)
- 院(23134)
- 财经(22428)
- 州(21606)
- 经(20373)
- 基金
- 项目(119337)
- 科学(96960)
- 研究(95029)
- 基金(82871)
- 家(71776)
- 国家(71017)
- 科学基金(61013)
- 社会(59603)
- 社会科(56415)
- 社会科学(56398)
- 教育(51203)
- 省(50349)
- 基金项目(43951)
- 划(43658)
- 编号(40310)
- 自然(36311)
- 自然科(35506)
- 自然科学(35497)
- 自然科学基金(34876)
- 成果(34615)
- 课题(31871)
- 资助(30570)
- 重点(28807)
- 创(28486)
- 发(28217)
- 部(26942)
- 创新(26474)
- 年(26460)
- 规划(25594)
- 项目编号(24516)
共检索到26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户艳茹 和学新
智慧时代的诸多智能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教育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带来了新契机。智能技术、教育共同体、资源数据、设备工具、实践活动、教育情境之间彼此关联、相互维系,是构建教育新空间的基本要素。在诸多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以往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呈现新的样态与特征,物理空间扩展为分布式的发生场,关系空间转变为自组织的聚集地,体验空间变成具身式的感受域。研究指出,通过采取形塑多元的教育空间意象、确立技术理性的应有之义、厘清教育与空间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强调异质共同体的协同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智慧时代教育新空间的构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户艳茹 和学新
智慧时代的诸多智能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教育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带来了新契机。智能技术、教育共同体、资源数据、设备工具、实践活动、教育情境之间彼此关联、相互维系,是构建教育新空间的基本要素。在诸多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以往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呈现新的样态与特征,物理空间扩展为分布式的发生场,关系空间转变为自组织的聚集地,体验空间变成具身式的感受域。研究指出,通过采取形塑多元的教育空间意象、确立技术理性的应有之义、厘清教育与空间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强调异质共同体的协同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智慧时代教育新空间的构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绪辉 沈书生
创客空间建设是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创客教育旨在有效提升学习者多种学科素养,成为实现教育创新的支点。创客空间蕴含多重教育价值,构建高效的创客空间,需要以信息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混搭作为着力点,以合适的物理空间作为依托,以优质的课题项目作为载体,以完善的学习共同体作为驱动。空间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对知识产权、学习评价、资金保障等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
创客 创客教育 创客空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泓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是社会大众获取公共信息服务产品的重要途径。构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的推进路径和运行模式。该文首先明确了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概念和智慧城市内涵、结构特征,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现状,探讨了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SSETS五维架构,提出了构建智能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推进路径,实现公共平台价值供给的模式创新,以及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秦殿启
文章提出智慧图书馆语境和智慧图书馆哲学两个概念,借以分析智慧图书馆的3种语境,探索智慧图书馆的基本内容要素和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实现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从理念变为现实的关键。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王家玲
本文从智慧要素角度论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馆员、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形态是构建智慧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四要素,其中智慧馆员是核心,智慧管理是前提,智慧服务是目的,智慧形态是物理体现。在智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创建智慧图书馆的体系架构,从智慧馆员的培养、智慧管理的健全、智慧服务的开展和智慧形态的创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彬 陈功 邹昀瑾
社区治理智慧化是中国社区未来建设的重要议题和方向,数字孪生能够驱动智慧化治理的功能迭代和价值释放,有能力在社区治理中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社区互助服务实践正逐渐成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健康促进的重要载体,但同时面临着功能拓展和场景升级的难题。为此,在阐析数字孪生技术内涵及适用性的基础上,依托场景理论,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未来社区互助型智慧化升级为主线,以时间银行智慧化升级为具象案例,基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应用场景的现实样态和待解决问题,创新性地提出数字孪生赋能时间银行智慧化场景升级的框架和路径,探讨和绘制数字孪生驱动互助型社区组织智慧化治理的新图景。研究发现:数字孪生能够驱动智慧化功能迭代和价值释放,通过数字镜像和数字映射来构建未来场景,实现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孪生空间3个维度的交互交融和场景升级。数字孪生赋能时间银行可以有效破解实时监管难、线上空间有限、自动响应慢等现实瓶颈,并延展出危险报警、社群联动等新功能。所构建的数字孪生图景为理解社区互助服务智慧化提供了一种新解释,亦为数字时代的社区治理升级和敏捷范式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文闻 马治国
生命安全素养是人胜任基本安全生活的必备素养之一。作为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综合系统,这一素养由安全觉警意识、生命安全知识、生存技能、生命安全情感与安全行为规范认同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形成须经三个联系密切、循环发展的环节。对大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培养应当以生命安全素养的结构为依据,把安全觉警意识的提升作为教育应首先启动的重要内容,全面促进大学生生命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生存技能发展、生命安全情感提升和安全行为规范认同水平的提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彭红超 雷云鹤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其重要性已获广泛认同,智能教育的需求随之产生。为了诠释智能教育的内涵与探讨其实施办法,本文梳理了经典的智能教育理论(从IQ到MI),并从智慧型人才的角度提出智能包含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志趣智能以及智能与品性融合成为智慧的观点。之后,本文结合智能教育的由来和智慧教育理念,解析了智能教育应具有的三方面内涵: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学习智能技术的教育和促进智能发展的教育。透析三方面的智能教育发现,智能教育可以作为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或者说,智慧教育可以对智能教育起导向作用。文章最后就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智慧教育理念引导智能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晓雪 柳士彬
爆火的ChatGPT、文心一言等类产品的广泛使用展现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利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传统职业教育教师学习空间中存在知识与技能割裂、身体与心理隔离、已有经验与所学内容脱嵌、学习时间与空间壁垒等问题,而具备数智增效、虚实交互、开放包容、多元协同等特质的职业教育教师智慧学习空间,能有效消解上述难题。为此,应通过打造智慧学习空间建设共同体、制定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整合各类教育平台优质学习资源、开发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积累认证等措施,建设具备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云端分析系统三个框架的AIGC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师智慧学习空间。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现民 李怡斐 王东丽 邢蓓蓓
智能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衍生出泛在学习、无缝学习、智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习空间作为学习发生的场所也发生着重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趋势是学习空间走向融合。学习空间融合可为学习者构建虚拟和现实无缝融合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轻松、有效和投入地开展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文章立足时代背景,对学习空间的主要形态及空间融合的本质内涵进行阐释,指出空间融合具有"教学设计的贯一性"和"学习链条的连续性"两大核心特征,同时指出学习空间存在三种典型的融合样态,分别是物理空间之间的融合、信息空间之间的融合以及物理与信息空间之间的融合。最后,从教与学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目标融合、内容融合、活动融合、场景融合和评价融合五条融合路径,以期为实现学习空间的有效融合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佳 李天柱 鲁若愚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密集型科学”成为驱动前沿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对本土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本研究以37个本土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扎根分析和定性比较分析(QCA)结合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本土企业在数字时代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的能力体系结构,以及构建能力体系的差异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据密集型科学能力、数据工程能力、科学与社会的交互能力构成了数字时代本土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的能力体系;丰富的数据资源、良好的数据基础设施、先进的数据底层技术为能力体系构建提供了资源条件。(2)本土企业在数字时代构建“基于科学的创新能力体系”根据自身特点遵循不同路径:科学型企业一般依循“科学—工程—社会”为序次的数据密集型科学驱动路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多采用“工程—科学—社会”为序次的数据工程推动路径;研产销一体化企业常遵循“社会—科学—工程”为序次的社会应用拉动路径。研究反映出数字时代基于科学的创新领域中科学、技术、工程、应用间的交互关系,为本土企业获取“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带来的创新机会,在前沿科技领域实现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管理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玉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关系密切,这就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使他们陷入一种孤寂状态。为此,就需要从情绪上唤醒老年人与他人交流的意愿,从行动加强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从政策上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积极老龄化构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文章在对创新要素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要素分为人力创新要素与资本创新要素,并分别厘清两种创新要素投入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与高级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力和资本两种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现状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应从提升要素效率、健全人才机制及加强产业互动等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