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8)
- 2023(15646)
- 2022(13155)
- 2021(11875)
- 2020(9665)
- 2019(21435)
- 2018(20973)
- 2017(38648)
- 2016(20435)
- 2015(22342)
- 2014(22121)
- 2013(21560)
- 2012(20135)
- 2011(18442)
- 2010(18757)
- 2009(17358)
- 2008(16742)
- 2007(15051)
- 2006(13833)
- 2005(12244)
- 学科
- 济(101779)
- 经济(101689)
- 管理(55564)
- 业(50819)
- 企(37692)
- 企业(37692)
- 方法(32256)
- 中国(29619)
- 地方(28693)
- 农(27455)
- 数学(26782)
- 数学方法(26552)
- 业经(22891)
- 农业(19471)
- 财(18793)
- 学(18450)
- 地方经济(16451)
- 贸(15766)
- 环境(15758)
- 贸易(15752)
- 制(15488)
- 发(15217)
- 易(15146)
- 融(14741)
- 金融(14740)
- 理论(14700)
- 银(14478)
- 银行(14449)
- 行(14067)
- 和(12932)
- 机构
- 学院(291751)
- 大学(286868)
- 济(125851)
- 经济(123298)
- 研究(106081)
- 管理(105439)
- 理学(88936)
- 理学院(87843)
- 管理学(86324)
- 管理学院(85778)
- 中国(80604)
- 科学(62746)
- 京(61623)
- 财(57034)
- 所(52920)
- 农(48445)
- 中心(48324)
- 研究所(47454)
- 江(46054)
- 财经(44312)
- 范(42071)
- 师范(41557)
- 业大(40632)
- 经(40152)
- 北京(39421)
- 经济学(39380)
- 院(38485)
- 农业(37379)
- 州(36725)
- 经济学院(35183)
- 基金
- 项目(189521)
- 科学(149355)
- 研究(142430)
- 基金(134942)
- 家(117670)
- 国家(116639)
- 科学基金(99800)
- 社会(92026)
- 社会科(87259)
- 社会科学(87243)
- 省(75928)
- 基金项目(70744)
- 教育(65843)
- 划(62552)
- 自然(61319)
- 自然科(59720)
- 自然科学(59705)
- 自然科学基金(58672)
- 编号(57376)
- 资助(54784)
- 发(47131)
- 成果(46455)
- 重点(43568)
- 课题(41649)
- 部(41009)
- 创(39278)
- 国家社会(38577)
- 发展(38206)
- 展(37583)
- 创新(36715)
- 期刊
- 济(153652)
- 经济(153652)
- 研究(92286)
- 中国(66205)
- 农(45528)
- 财(42796)
- 管理(42513)
- 学报(41914)
- 科学(39889)
- 教育(38145)
- 大学(32528)
- 农业(31611)
- 学学(30321)
- 技术(28871)
- 融(28285)
- 金融(28285)
- 业经(25680)
- 经济研究(25513)
- 财经(22291)
- 经(19553)
- 问题(19242)
- 业(16828)
- 技术经济(15169)
- 贸(14747)
- 世界(14195)
- 图书(14171)
- 商业(13771)
- 国际(12978)
- 资源(12968)
- 坛(12955)
共检索到461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蒋瑛 刘琳 刘寒绮
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是提升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包括27个智慧旅游城市在内的我国53个旅游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城市的智慧旅游建设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旅游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文章通过PSM-DID模型、安慰剂检验等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作用机制分析与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与城市等级相关,均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特征。在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及优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从智慧旅游政策出发,证明了我国旅游业加快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丰富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视域,也为中国城市抓住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及大力提高旅游发展质量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蔚 于恩平 倪中新
本文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水资源要素禀赋的改善对受水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个指标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能够显著促进受水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提升受水城市的创新能力,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城市金融资源的供给,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水平。与此同时,受水城市的工业污水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可见调水工程并没有增加高污水排放企业向受水地区的转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缺水更加严重的城市通过调水工程释放了更多的发展潜力。以上结论凸显了统筹调配水资源要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推进实施要素调配工程时,政府部门应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适度向要素短缺程度更高的城市倾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飞 石铭 张毅
自贸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带来的全方位改革实验及制度创新对于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将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探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该效应随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位点与城市科教资源提升而增强;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自贸区设立在短期和长期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均较显著,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城市创新能力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二者的协同集聚,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邻近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鉴于此,非自贸区设立城市应立足自身要素禀赋条件,创造性吸收自贸区改革试验的经验及制度创新成果,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壮大城市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协同集聚的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出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以涛 张锡宝
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服务要素与居民需求的有机协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城市信息化高度融合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2004~2016年我国224个城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智慧城市促进金融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就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异质性检验表明政策效果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湛泳 李珊
在我国经济迈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基于2003-2017年1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SBM-GML指数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利用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综合运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模型进一步论证了结论的科学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激发区域创业活力,并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的交互作用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作用程度高达27.52%以上,其中100万常住人口及以上规模城市、东中部地区和具备人、财、物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交互效应更为显著。总而言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融合能够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动的影响效果创造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向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而数字经济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经济,其本质就是信息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从其本质与内涵及其在旅游业实践的应用中可以找到其赋能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
智慧旅游 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 旅游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英基 韩元军
文章在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行动资源与保障机制两个视角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框架,并对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效率、结构和环境3个维度构建并测算了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运用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分别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行动资源、保障机制;(2)代表要素结构变动的资本劳动投入比对中、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正向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而景区禀赋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3)制度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中、东部地区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尚不显著;(4)制度环境能够调节要素结构变动的作用方向及程度,二者交互形成集成动力对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正向作用。针对上述结论,文章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要素结构升级、制度创新等视角提出了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利用2007-2016年间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来分析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政策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增强环境规制效果,扩大生态资本。在示范区创建的初期,该政策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生态旅游示范区对人均收入和生态资本的的正向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对环境规制的作用期则较短。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更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旭
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备受学界关注。基于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本文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在多维度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业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相比非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0371%-0.0516%;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强化经济增长、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互联网普及等途径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三种机制下数字经济对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分别为0.0814%、0.0140%和0.0514%。据此,本文提出应努力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试点到全国的推广,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智慧流通、清洁流通和高效流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寒钰 赵紫凤 刘超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是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其政策效应对于促进“数字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测度各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从影响效果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有效提高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水平不同,其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从中介效应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创新效能进而有助于提高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从调节效应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城镇化驱动效应、外商投资驱动效应提升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同时,劳动力价值越高、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正向提升作用越明显。因此,要不断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作用,提高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水平,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的多元溢出效应,推进区域间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鹏杨 郑婷 黄艳梅
近年来,我国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国内国际旅游稳步增长,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要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经济功能向综合功能的高质量转变,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存在多重短板、不平衡不持续问题仍存在,旅游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旅游业在增进人民福祉中发挥的作用有待增强。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多方主体参与协作,旅游目的地应强化政策协同、推进协同治理、深化文旅融合,旅游企业应紧跟数字旅游发展,树立优质旅游和品牌化理念,旅游市场应对接需求变化、创新营销方式,构建数字旅游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旅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智慧城市试点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国家低碳战略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化解产能过剩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中国工业去产能的准自然实验
集团公司董事会建设与央企全要素生产率——一项准自然实验
CEO交流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陆港通制度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国家高新区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吗?——基于277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专利质押是否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专利质押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区位导向型政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开发区升级的准自然实验
制度型开放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