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3)
2023(3899)
2022(3145)
2021(3282)
2020(2427)
2019(5882)
2018(6371)
2017(8421)
2016(5767)
2015(6267)
2014(6494)
2013(5270)
2012(4676)
2011(4440)
2010(4796)
2009(4009)
2008(4012)
2007(3531)
2006(3495)
2005(3373)
作者
(12370)
(10272)
(10161)
(10114)
(6602)
(4986)
(4863)
(4195)
(3840)
(3745)
(3583)
(3508)
(3429)
(3395)
(3337)
(3292)
(3153)
(3098)
(3052)
(2988)
(2985)
(2587)
(2448)
(2436)
(2431)
(2418)
(2335)
(2227)
(2193)
(2084)
学科
教育(19086)
中国(11163)
(10120)
经济(10099)
管理(7874)
教学(7231)
理论(6804)
(6111)
(5110)
(4883)
(4862)
(4739)
企业(4739)
体制(4291)
业经(4044)
(3921)
(3892)
(3874)
发展(3711)
(3589)
学法(3570)
教学法(3570)
改革(3562)
研究(3558)
思想(3471)
政治(3415)
(3353)
思想政治(3174)
政治教育(3174)
治教(3174)
机构
大学(66835)
学院(62258)
研究(28945)
教育(27449)
(20226)
师范(20158)
师范大学(16912)
(16888)
(16792)
经济(16177)
中国(15681)
科学(15595)
管理(14943)
(14315)
研究所(12862)
职业(12750)
北京(12122)
(11900)
技术(11891)
理学(11791)
理学院(11516)
管理学(11152)
(11053)
中心(10999)
管理学院(10981)
(10873)
教育学(10621)
(9018)
职业技术(8719)
研究院(8491)
基金
研究(35416)
项目(34883)
科学(28055)
教育(25216)
基金(19913)
社会(18519)
成果(18219)
编号(17806)
社会科(17087)
社会科学(17083)
(16661)
课题(16435)
国家(16314)
(14962)
(14844)
(14566)
科学基金(12572)
规划(11308)
(10744)
项目编号(10629)
(10365)
研究成果(9932)
重点(9904)
(9358)
(9320)
阶段(9291)
年度(9272)
(9265)
基金项目(9081)
(9073)
期刊
教育(48073)
研究(34215)
中国(27171)
(23380)
经济(23380)
职业(11840)
技术(9850)
(8587)
技术教育(7705)
职业技术(7705)
职业技术教育(7705)
学报(7134)
大学(7059)
科学(6438)
管理(6334)
高等(5838)
(5824)
(5392)
论坛(5392)
(5299)
金融(5299)
高等教育(5143)
成人(5089)
成人教育(5089)
学学(4625)
(4608)
发展(4006)
(4006)
比较(3944)
职教(3879)
共检索到119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培杰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依靠标准化教育来批量生产人才的模式难以为继,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智慧教育是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智慧学习环境强调利用数据和算法来读懂学生、发现学生、服务学生,包括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灵活创新的学校布局和深度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智慧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重点开展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无边界学习;智慧教育管理要破除"效率至上"的评价导向,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教育生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婷婷  
国务院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中应用。近年来,我国大力进行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将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变革,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况玉书  刘永泽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高等会计教育的冲击,并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仅靠知识和程序性的会计岗位将被计算机或机器人代替,而保留的由人执行的会计工作其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功能突显。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的压力:一是会计教育体系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较高期望;二是学校地位逐渐面临其他知识来源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供给侧改革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善用互联网新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段世飞  张伟  
在人工智能时代,英国为巩固这一领域的传统优势和赢得全球技术竞争,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人才培养上,英国设立专门奖学金计划,利用留学市场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人才来英学习和工作;在课程设置上,英国深入推进人工智能MOOC平台建设,不断整合校企资源,拓展实践性课程;在学科学位方面,英国推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发展,同时实施现代学徒制式的人工智能硕士教育,扩增人工智能博士学位授予点。技术革新时代,国家应构建灵活多元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高等教育也要坚守服务社会职责,贯彻培养人才的第一要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晓哲  王晴晴  王若昕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培杰  
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教育"不等于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要把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创新发展。一是赋能教育,利用人工智能替代重复性的教育劳动,减轻教师负担,优化教育管理流程,开展伴随式的教育诊断,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率;二是创新教育,打破标准化的教育体系,采用全流程的因材施教、精准化的教育治理和全景式的教育评测,助力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定制;三是重塑教育,突破学校、班级、学科的边界,推动教育从"去标准化"阶段迈向"去制度化"阶段。未来,没有照本宣科的教学,只有自我驱动的学习;没有墨守成规的教育管理,只有量身定制的教育服务;没有考试分数,只有能力认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人工智能时代智慧课堂的探索已走向生态化发展与模式创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变革、学生智慧培养正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机制及新的教学模式极为紧迫。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核心理念,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生成的体系框架,阐述了智慧生成的技术流程和技术应用三重境界,并构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可为智慧课堂的升级发展和深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启发。本研究对于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把握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生成发展规律和实现路径,开展面向新课程方案实施的智慧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凯  
ChatGPT已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但大家对其应用和伦理的“浅”问题关注有余,对教育理论的“深”问题所言甚少。因此,提出正确的技术和理论框架支撑尤为迫切。本研究从技术论视角出发,基于专用和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框架,阐明ChatGPT本质是工具性的专用人工智能系统,OpenNARS是具有认知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并澄清专用人工智能“拟人化”“污名化”及通用人工智能“万能化”“夸诞化”等误解;从本体论视角出发,说明人工智能与教育学双向融合的可能性,揭示ChatGPT成功背后隐藏的教育学“密码”,指出人工智能开启了教育学“人—机”二元主体的新时代;从认知论和方法论出发,描摹人工智能与教育学融合的双向路径,诠释两个学科范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机制和逻辑框架。作为彼此的学科理论突破口,教育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诠释视角和理论依据,人工智能为教育学带来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教育学真正的学术价值“隐秘而伟大”,但其学科地位与之潜能完全不匹配,不仅核心理论依赖其他学科“给养”,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饱受争议,甚至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也遭受质疑。今后,人工智能将因教育学而走得更远,教育学也将因人工智能夯实存立之基并取得科学性之争的胜利,成为打破学科边界、推动范式变革、促进学科融合的中间力量,最终掌握“大科学”时代的核心话语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可  叶林良  
第四次技术革命来临,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已成为职业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力。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基础上,从模式变革、秩序衍生、逻辑旨归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变革的内蕴逻辑,分析革新驱动差异、教育秩序冲击和智能职教伦理风险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提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条途径:构建开放发展格局、丰富教学实践形态、完善技术伦理规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霞   王琳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与职业结构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转向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指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逻辑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多主体共创效应要求培养目标转向高阶素养;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效应倒逼课程体系转向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效应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此,应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空间,开发过程性、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昭良  韩凯辉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变革的机遇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因材施教、精准教育将成为可能,有助于打破壁垒形成人才培养的新形态;变革的挑战包括无业可就的挑战,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挑战、人才培养内容调整的挑战;为此,可采取的路径包括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尹霞雨  吕芳卓  刘梦蓉  Ooi Pey Shin  
2018年3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共同承办。大会发布了首份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地平线报告——《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众多专家和学者针对两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本次大会聚焦于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在职业教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助力职业教育及其信息化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不远的未来,2030年,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汽车,让我们可以一边出行一边工作、学习或娱乐;家庭护理机器人能更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农用无人机、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制造工厂中,一排排工业机器人进行着安装、调试、分拣、包装等工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汉卫  
人工智能的深入运用将在本体意义上动摇我们原有的对教育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焦虑,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替代人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人机一体",教育的方式和性质将如何改变;"失去控制",如何保证教育的价值选择和方向;"道德难题",教育将面临怎样的伦理抉择。对这些深层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是决定人工智能在教育上乃至在未来社会能够走多远的关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史圣朋   鲁珀特·韦格里夫   袁莉  
教育依托多种通讯技术媒介,包括书面文字、印刷图书、互联网,乃至日益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辅助技术。这一趋势凸显了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教育理论对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角色及其深远影响的探讨仍不充分。本文深入剖析了教育、理论与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对话式教育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哲学内涵,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教育技术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旨在为教育技术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由此理论框架衍生的设计原则,强调在多维空间与时间序列中利用教育技术支持、拓宽和深化教学对话,重视技术在促进教学互联互通和提高学习参与度方面的关键作用。文章辩证地提出,利用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不仅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的有效策略,更是应对世界环境变迁和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的根本路径。以对话式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的教育革新,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赋予学生迎接并塑造未来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