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6)
- 2023(13376)
- 2022(11335)
- 2021(10271)
- 2020(8653)
- 2019(19901)
- 2018(19513)
- 2017(38505)
- 2016(20171)
- 2015(22811)
- 2014(22662)
- 2013(22215)
- 2012(20398)
- 2011(18306)
- 2010(18480)
- 2009(17121)
- 2008(16001)
- 2007(13682)
- 2006(12044)
- 2005(10439)
- 学科
- 济(111658)
- 经济(111563)
- 管理(59934)
- 业(55266)
- 方法(49754)
- 数学(45466)
- 企(45270)
- 企业(45270)
- 数学方法(44819)
- 中国(25003)
- 地方(23800)
- 农(21939)
- 财(21811)
- 业经(19673)
- 学(17034)
- 农业(15317)
- 贸(15030)
- 贸易(15020)
- 易(14458)
- 地方经济(14456)
- 制(14282)
- 理论(14166)
- 环境(14032)
- 务(13538)
- 财务(13482)
- 财务管理(13449)
- 企业财务(12765)
- 和(12740)
- 技术(12594)
- 融(12392)
- 机构
- 学院(291164)
- 大学(290155)
- 济(133040)
- 经济(130608)
- 管理(117497)
- 理学(102817)
- 理学院(101791)
- 管理学(99852)
- 管理学院(99316)
- 研究(93283)
- 中国(69367)
- 京(58839)
- 财(57714)
- 科学(53332)
- 财经(47104)
- 所(43996)
- 中心(43374)
- 经(43017)
- 经济学(42909)
- 江(41637)
- 研究所(39782)
- 农(39378)
- 业大(39324)
- 经济学院(38562)
- 北京(36166)
- 范(35336)
- 财经大学(35270)
- 师范(35013)
- 院(34061)
- 州(32531)
- 基金
- 项目(200395)
- 科学(161194)
- 基金(149758)
- 研究(144766)
- 家(129092)
- 国家(128132)
- 科学基金(113322)
- 社会(96582)
- 社会科(91950)
- 社会科学(91927)
- 基金项目(78667)
- 省(77138)
- 自然(73299)
- 自然科(71757)
- 自然科学(71747)
- 自然科学基金(70476)
- 教育(67847)
- 划(64524)
- 资助(62545)
- 编号(56607)
- 部(45035)
- 重点(44754)
- 成果(43794)
- 发(42974)
- 创(41883)
- 国家社会(41104)
- 教育部(39846)
- 创新(39198)
- 人文(38788)
- 课题(38703)
- 期刊
- 济(140672)
- 经济(140672)
- 研究(85376)
- 中国(49722)
- 财(44598)
- 管理(44362)
- 学报(38316)
- 科学(37776)
- 农(33864)
- 大学(30825)
- 学学(29406)
- 技术(28800)
- 经济研究(24854)
- 教育(24368)
- 财经(24112)
- 融(24044)
- 金融(24044)
- 农业(23008)
- 经(20740)
- 业经(20586)
- 问题(19400)
- 统计(18641)
- 策(16661)
- 技术经济(16651)
- 决策(15159)
- 商业(13776)
- 贸(13365)
- 理论(12836)
- 现代(12809)
- 业(12249)
共检索到41770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周健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厘清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文章采用2006—2018年14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口集聚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科教水平和政府规模较低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两者较高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促进经济增长;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东部、中部和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促进省会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抑制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扩大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对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和探寻经济增长新动能具备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文义 陶一桃
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间29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创业水平的影响,并使用交错型DID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使城市的创业水平提高8%左右,并且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性;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城市的营商环境并提高投资水平,间接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试点政策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人口密度大以及初始条件良好的城市受试点政策的影响更大;由于创业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当地创业水平,对周边城市的创业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距离越近的城市受试点政策影响越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方方 谢健 李德洗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干扰政策和更换政策冲击时间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水平来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在科教水平和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方方 谢健 李德洗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倾向得分匹配、排除其他干扰政策和更换政策冲击时间等多种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水平来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在科教水平和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凯 刘帅
本文通过收集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动态面板数据,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衡量经济增长,运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了金融资源集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出明显的惯性,也即动态滞后性特征;银行业集聚及其一阶滞后项、实用外资集聚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非常显著的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两者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负。除此之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发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动态效应 动态面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春燕 张玉明 朱磊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卖空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允许卖空公司的创新投资水平显著提升;在创新投资增加的过程中,降低了企业创新投资不足的可能性,创新投资过度的概率无显著提高,卖空机制发挥了真实的作用。进一步考虑企业内外异质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受卖空机制的影响更加明显,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会提高卖空机制作用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的卖空机制引入时间有限,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规制着企业的创新行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辉 马晓青 常心宇 李向楠
畅通金融要素流动、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是国家创设村镇银行的初衷。本文基于2005—2020年1877个县、县级市和旗的统计数据,以及原银保监会批准各县设立村镇银行时间的数据,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县域组建村镇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村镇银行能够显著增加县域人均生产总值,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村镇银行通过支持县域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东中部地区与其他县域,设立在西部地区和原国家级贫困县的村镇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证实了村镇银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政策发挥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
村镇银行 非农产业 经济增长 乡村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克 郑云丹 刘熹微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亟待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化建设。以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数据,在测度城市科技和金融结合水平的基础上,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评估了试点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效果。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形成政策引导与资金撬动效应并承担创新风险,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科技和金融结合水平,不同类型的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十分稳健;政策效果的区域异质性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基期效应使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影响幅度更大;通过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及其交互效应促进了试点城市科技与金融结合水平更快地提升。研究结果对科技金融政策完善和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敬文
我国引进融资融券制度是完善证券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以及配对样本,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的引入使得融券标的企业的审计收费有所提高;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融券标的企业的审计收费提高程度会越弱;当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时,这种"提价效应"会消失。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异常审计收费的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勇
移民汇款对经济增长有无促进作用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以1982-2015年间中国移民汇款、外国直接投资、出口、进口、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国际移民汇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世界重要的移民输出国,在移民汇款逐利性趋强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移民汇款在长期及短期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是相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其作用很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勇
移民汇款对经济增长有无促进作用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以1982-2015年间中国移民汇款、外国直接投资、出口、进口、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国际移民汇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世界重要的移民输出国,在移民汇款逐利性趋强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移民汇款在长期及短期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是相对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其作用很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肖静
碳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要途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否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是亟待探索的待解课题。研究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碳减排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碳减排,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碳减排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显著,而对上游地区不显著;(3)传导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区域碳减排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53.2%。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涛 崔旭 曾辉祥 王彬龙
融资约束是掣肘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知名事务所分所落户能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仍有待探索。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四大”分所落户视作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四大”分所落户显著缓解了当地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机制检验及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分所落户通过改善当地营商环境和提升企业透明度两个渠道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缓解效果因企业性质和内外部治理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优、做专做精提供参考,同时也对破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轩 刘那日苏
传统经济学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现象在近代被质疑,而资源诅咒效应是否成立也存在着争议。在政策制度影响下,资源诅咒效应是否被缓解?并且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是否受到政策的影响?这些是非常需要检验的问题。文章围绕以上问题,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检验。检验发现我国省域层面资源诅咒效应不明显,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双重差分方法检验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会改善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
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数据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
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实证检验
中国“营改增”改革的政策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自贸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动态视角研究
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基于EKC模型检验
高铁开通推动地区人力资本提升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官员返乡任职与地方财政教育经费的“量”与“质”——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地方征信平台建设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