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9)
- 2023(5859)
- 2022(4432)
- 2021(3821)
- 2020(3045)
- 2019(6855)
- 2018(6680)
- 2017(13253)
- 2016(6867)
- 2015(7400)
- 2014(7398)
- 2013(7614)
- 2012(7080)
- 2011(6385)
- 2010(6315)
- 2009(5660)
- 2008(5475)
- 2007(4947)
- 2006(4379)
- 2005(3932)
- 学科
- 济(39899)
- 经济(39882)
- 业(22724)
- 管理(21760)
- 企(18371)
- 企业(18371)
- 方法(13399)
- 技术(12581)
- 中国(12288)
- 数学(11632)
- 数学方法(11585)
- 地方(10970)
- 产业(10779)
- 业经(9941)
- 农(8787)
- 结构(6900)
- 技术管理(6827)
- 城市(6222)
- 农业(6199)
- 学(6048)
- 制(5966)
- 财(5903)
- 地方经济(5890)
- 环境(5767)
- 贸(5086)
- 贸易(5085)
- 发(5081)
- 信息(5035)
- 体(4907)
- 易(4862)
- 机构
- 学院(104551)
- 大学(102244)
- 济(49153)
- 经济(48166)
- 管理(41573)
- 研究(37754)
- 理学(36008)
- 理学院(35601)
- 管理学(35174)
- 管理学院(34967)
- 中国(25981)
- 科学(22503)
- 京(22381)
- 所(18182)
- 财(17906)
- 研究所(16598)
- 中心(16501)
- 经济学(15847)
- 江(15708)
- 农(15095)
- 业大(14760)
- 财经(14736)
- 经济学院(14420)
- 院(14232)
- 北京(13790)
- 范(13664)
- 师范(13528)
- 经(13348)
- 州(12384)
- 农业(11757)
- 基金
- 项目(73944)
- 科学(60003)
- 研究(54084)
- 基金(54059)
- 家(47045)
- 国家(46734)
- 科学基金(41044)
- 社会(37091)
- 社会科(35610)
- 社会科学(35599)
- 省(29710)
- 基金项目(29348)
- 自然(25094)
- 自然科(24535)
- 自然科学(24533)
- 划(24481)
- 自然科学基金(24099)
- 教育(23024)
- 资助(20513)
- 编号(20190)
- 发(18576)
- 重点(16965)
- 创(16625)
- 国家社会(16158)
- 部(15941)
- 创新(15692)
- 发展(15485)
- 展(15290)
- 成果(14552)
- 课题(14396)
共检索到150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阿城 王巧 温永林
基于修正后的非平衡增长模型,构建了智慧城市试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并选择中国164个地级市2004-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试点显著提升了获批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但并未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这个结果在更换代理变量、剔除异常值、考虑其他政策影响、调整时间窗口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较大,对东部城市和大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效果更明显;(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试点主要是通过提升城市实质性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象征性技术进步作为影响渠道发挥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秋秋 马晓钰
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估计法考察双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双试点城市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促进作用因地区分布、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双试点城市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居民消费和互联网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协同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应有序、合理扩大试点城市规模,加强政策协同与联动,因地制宜推动政策实施,推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为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实现产城融合的最终目标。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郜攀峰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可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羁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计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且在通过内生性检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替换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可知,技术进步在高于单一门槛值0.351时,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分布看,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地区异质性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健全城市多功能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激发技术进步积极效能;制定全面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建军 贾鑫晶
我国于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已有三批城市先后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行列。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产业结构,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需要实证检验。根据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运用2007-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智慧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效应,同时从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角度检验政策效果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特征上的异质性。结果显示:(1)智慧城市政策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都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从而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2)智慧城市政策传导到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三个中介变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3)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地域差异性:东中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西部地区智慧城市政策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不明显;三大区域智慧城市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均不显著。智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也存在着城市规模差异性:规模较小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大,规模较大的智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边际效应越小。(4)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力度越大。政府继续推行智慧城市政策,需因地制宜,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发挥其产业升级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尧清
技术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因。技术进步可改变旅游产业结构外貌,改变旅游产业结构内部组分,提高旅游产业效率,强化旅游产业内部联系,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提升旅游产业组织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机制有利益驱动、技术溢出促动、制度催动等。促进技术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应把握旅游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建立旅游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机制,强化其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完善技术溢出机制促进旅游产业技术扩散,驱动旅游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加速人才培养与完善技术创新的产学研体系,强化技术进步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智力基础与创新平台建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路径 驱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潘明明 王艳 龚新蜀
本文借助30个省区2001~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制度环境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中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度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低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度抑制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高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度促进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我国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中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区;在制度环境具体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情况、要素市场发育情况和中介组织发育与法律健全五项市场化程度及经济开放度是关键维度,也是制度改革的关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李菁昭 汤文静 匡熠
基于2014Q1-2016Q1时期中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技术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依赖性;互联网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总体空间溢出效应,"硬性"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有显著的驱动作用,"软性"技术进步更倾向于推动省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邻近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互联网金融和技术进步的交互作用未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样本期内互联网金融与技术进步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区更倾向于具有较高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越 李荣林
本文在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框架内,把国际生产分割进行内生化处理,揭示了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东道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3~2008年的工业行业数据,本文使用了面板数据联立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生产率水平提高1%,则技能升级提高0.277%;技能升级提高1%,会在当期使生产率水平提高0.111%,滞后一期使生产率水平提高0.31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潇颖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问题。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VAR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晶 江三良 焦勇
新发展格局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实现“双循环”的重点任务,在创新驱动和经济绿色发展要求下,如何从技术进步视角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点。文章通过采用199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偏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偏向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作用;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偏向相互作用,使技术进步偏向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作用得到加强;资本偏向程度较强的地区适合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资本偏向较弱或者出现劳动偏向时,需采取较强的环境规制强度。随偏向程度的降低,应逐渐加强环境规制,偏向程度高于1.595时,弱环境规制有利于高级化但不利于合理化;介于1.388~1.595时,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既有利于高级化也有利于合理化;低于1.388时,加强环境规制,将不利于合理化。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偏向 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