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3)
- 2023(12004)
- 2022(10115)
- 2021(9395)
- 2020(7893)
- 2019(17659)
- 2018(17407)
- 2017(33030)
- 2016(17236)
- 2015(18846)
- 2014(17649)
- 2013(16924)
- 2012(15119)
- 2011(13299)
- 2010(12865)
- 2009(11179)
- 2008(10331)
- 2007(8656)
- 2006(7147)
- 2005(5590)
- 学科
- 济(69697)
- 经济(69639)
- 管理(53914)
- 业(52799)
- 企(44657)
- 企业(44657)
- 方法(33977)
- 数学(30315)
- 数学方法(29935)
- 技术(21089)
- 中国(20492)
- 农(16642)
- 财(16630)
- 业经(15614)
- 地方(14459)
- 技术管理(13701)
- 农业(11732)
- 贸(11412)
- 贸易(11406)
- 易(11052)
- 理论(10897)
- 务(10649)
- 环境(10635)
- 财务(10611)
- 财务管理(10593)
- 学(10461)
- 制(10245)
- 企业财务(10099)
- 产业(9901)
- 划(9799)
- 机构
- 学院(224106)
- 大学(223011)
- 管理(96396)
- 济(95591)
- 经济(93819)
- 理学(85010)
- 理学院(84196)
- 管理学(82877)
- 管理学院(82420)
- 研究(67835)
- 中国(49923)
- 京(44338)
- 财(40660)
- 科学(39846)
- 财经(33917)
- 中心(33653)
- 江(31700)
- 经(31220)
- 业大(31002)
- 经济学(30335)
- 所(29715)
- 农(28775)
- 州(27807)
- 范(27683)
- 经济学院(27641)
- 师范(27437)
- 研究所(27354)
- 北京(26255)
- 商学(25796)
- 院(25744)
- 基金
- 项目(167765)
- 科学(136638)
- 基金(125401)
- 研究(123428)
- 家(108446)
- 国家(107596)
- 科学基金(96250)
- 社会(82911)
- 社会科(79066)
- 社会科学(79048)
- 基金项目(67517)
- 省(65829)
- 自然(61757)
- 自然科(60556)
- 自然科学(60545)
- 自然科学基金(59463)
- 教育(56891)
- 划(54847)
- 资助(48707)
- 编号(48277)
- 创(41008)
- 创新(37492)
- 部(37172)
- 重点(37153)
- 国家社会(35835)
- 发(35793)
- 成果(35750)
- 教育部(32983)
- 人文(32668)
- 课题(32022)
共检索到308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雪锋 王成
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是空间经济学的重要命题,但是智慧城市在要素集聚的基础上渗透了新兴信息技术,使得创新效应倍增,这一判断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从系统集成视角对智慧城市建设诱发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1—2013年的时间跨度,对杭州市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杭州市智慧城市的核心解释变量宽带网络接入户数、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投资额、网络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数对技术创新效应代表性指标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专利申请授权量以及新产品产值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投资额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及新产品产值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大,网络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数对专利申请授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效应 双重差分法 城市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丽 陈腾鹏
作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助力城市绿色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署。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分别通过“新基建”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内部治理效应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为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城市治理相结合、新型信息技术与低碳环保型技术相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节能减排等各环节的渗透,支持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头部企业成为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头羊;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缓解企业信息约束问题,通过智慧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具备绿色研发条件的企业流动;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协调试点范围内各城市智慧化转型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巧 石大千 刘建江
基于2005—2015年中国1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PSM-DID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平均而言使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了17%~19%。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辉 刘瑾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大多都属于传统产业集群,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技术创新是突破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标准化战略下轮轴式产业集群和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论述了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标准化的作用。由于产业集群类型的不同,集群创新所采取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地方产业集群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地选择符合自身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壮程 张明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资源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和绿色金融能够增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理论结论,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合理发展绿色金融、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旭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测算了杭州市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在评价农业高新技术特征的基础上 ,构建了杭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体系 ,即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为主体 ,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体系为侧翼的农业技术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文超
供给侧改革既是我国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制定积极有效的产业引导政策,更要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降低结构转型的资金压力。涉企收费由于制定和执收的灵活性,理应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新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国内涉企收费征管现状和已有政策评析,结合杭州市已有的体制创新,基于耦合效应提出构建涉企收费行政复议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君 张京祥 陈雯
就城市政府而论 ,现在已不是要不要经营城市 ,而是要研究如何有效经营的问题。基于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模式对我国的城市经营理论和研究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的条件下。在全球化浪潮中 ,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 ,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 ,经营城市必须由资金导向转向功能导向 ,以实现城市资源资本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 ,政府必须在经营城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促成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 ,并积极推进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制度创新 ,从而实现城市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变。因此 ,经营城市就是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
关键词:
经营城市 功能导向 制度创新 城市政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佳洺 张文忠 马仁峰 马笑天 余建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变,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城市内部适宜承载创新活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空间是孕育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文章梳理并对比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相关学科主流论著,发现核心要素、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创新支撑条件是影响创新的主要方面,它们映射城市的产业集聚区、科研院所、自然环境等八大类空间载体,构成了创新空间潜力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杭州为例,基于单要素分析与多要素综合识别得出城市创新空间潜力的格局,发现杭州市区形成钱塘江沿岸地区和未来科技城向东延伸至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两条高发展潜力创新轴带,前者优势在于创新环境和支撑条件,后者优势在于创新的核心要素和科技基础设施。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创新空间潜力 杭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辉
借助外贸依存度和高新产业开放度衡量城市的开放程度,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剖析城市的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以杭州为例,利用VAR模型测度城市开放度对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杭州城市开放度的提升对全球配置资源的深度的影响逐步趋弱,但对全球配置资源的广度的冲击日益增强。提升高新产业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提高资本的全球配置能力。为了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杭州及其他国内城市应该及时从传统的产品全球配置转向资本和技术的全球配置,通过扩大高新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创新资本的境外配置和强化高新技术的海外布局来提升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
城市开放度 创新资源 全球配置 高新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影响,依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的多主体连接、共享整合、协同合作,企业的知识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以及组织与管理创新呈现出开放式创新的特征。与此同时,文章发现企业的知识创新呈现为企业内外部知识创新网络的发展模式,企业的工艺创新呈现出智慧制造模式,企业的产品创新呈现出智能产品形态,企业的市场创新呈现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新市场开发模式,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创新呈现出企业内部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发展趋势,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形成虚拟组织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技术创新 开放式创新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璐 王书华 范瑞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将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2007—2018年中国1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人口规模、不同经济规模以及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政府科技支出和优化创新环境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鸣然 黄卫东
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173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城市经济地理权重矩阵,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来验证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创新的效率值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不同检验结果都表明,智慧城市政策可以有效激励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激励作用主要来自于时间效应,而非个体效应。说明我国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更多来源于这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而非国家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此外,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再者,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智慧城市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且较为均衡;从其他控制变量的表现来看,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升级,还需要一个更好的区域统筹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