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6)
- 2023(11809)
- 2022(9357)
- 2021(8244)
- 2020(6504)
- 2019(14666)
- 2018(14731)
- 2017(27091)
- 2016(15128)
- 2015(17048)
- 2014(16902)
- 2013(16539)
- 2012(15531)
- 2011(14093)
- 2010(14381)
- 2009(13386)
- 2008(13503)
- 2007(12148)
- 2006(10971)
- 2005(10000)
- 学科
- 济(64374)
- 经济(64279)
- 管理(47950)
- 业(38957)
- 企(31802)
- 企业(31802)
- 方法(22038)
- 业经(18918)
- 中国(18720)
- 数学(18538)
- 数学方法(18111)
- 农(17386)
- 财(16337)
- 地方(16164)
- 制(15627)
- 学(14948)
- 环境(14474)
- 农业(11772)
- 产业(11334)
- 体(10634)
- 信息(10398)
- 划(10306)
- 理论(10304)
- 银(10281)
- 银行(10257)
- 融(10134)
- 金融(10129)
- 和(9792)
- 行(9756)
- 务(9671)
- 机构
- 大学(221675)
- 学院(221018)
- 济(83197)
- 管理(81510)
- 经济(80975)
- 研究(77417)
- 理学(69268)
- 理学院(68272)
- 管理学(66770)
- 管理学院(66320)
- 中国(58580)
- 科学(49826)
- 京(49630)
- 财(41653)
- 所(38951)
- 农(36669)
- 中心(36224)
- 江(35852)
- 研究所(35321)
- 业大(33038)
- 财经(32160)
- 范(31862)
- 师范(31587)
- 北京(31168)
- 州(30560)
- 院(28838)
- 经(28762)
- 农业(28533)
- 师范大学(25705)
- 经济学(25527)
- 基金
- 项目(150329)
- 科学(118483)
- 研究(109454)
- 基金(108369)
- 家(94912)
- 国家(94137)
- 科学基金(81008)
- 社会(69694)
- 社会科(65957)
- 社会科学(65936)
- 省(58976)
- 基金项目(57334)
- 自然(52051)
- 自然科(50734)
- 自然科学(50719)
- 划(50133)
- 自然科学基金(49728)
- 教育(48753)
- 编号(44003)
- 资助(42980)
- 成果(36598)
- 重点(34075)
- 发(32561)
- 部(31823)
- 制(31307)
- 课题(31154)
- 创(30635)
- 国家社会(29298)
- 创新(28843)
- 科研(28122)
共检索到339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静 王钊齐 周卫红 邹萌萌 刘影 李建龙 孙政国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加强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经济的开发及智慧城市的管理,有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立体直观地设计和方便人们的出行,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针对智慧城市的开发原理和框架,利用自主研发的5S一体化高新集成技术,首次开展智慧城市数字生态地图的研发和制作,介绍了制作的原理、方法和流程,系统阐述了其用途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延展、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政府合理有效地开发生态经济,为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红线设计和智慧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人文驱动力 环太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朱利群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2002年Landsat TM图像进行解译,得出苏州市吴中区陆地景观类型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38%、水域23%、林地17%、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13%、城镇用地9%,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聚集度适中。耕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571 5和99.453 8,斑块形状复杂,连接性好;林地斑块分维数和结合度分别为1.329 3和99.076 2,斑块形状简单,连接性较好;水域斑块密度为每百公顷0.784 5个,破碎程度较大;农村居民点与交通工矿用地斑块密度和结合度分别为每百公顷2...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丽 杨新海 胡云飞
住宅用地规模预测是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预测方法因忽略了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导致预测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传统预测方法与城市转型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住宅用地规模预测的三大步骤,即"判断阶段发展趋势、选取科学预测方法、多元拟定指标参数"。最后以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苏州市吴中区为例,对住宅用地规模预测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转型发展 住宅用地 规模预测 吴中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建兰 顾靖燕
农保转城保是苏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的重要内容,农民以土地换取城镇社会保障,由此向市民迈出重要一步。苏州市吴中区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土地换保障、权证换保障、股权换保障等三种主要的农保转城保形式,制度实施顺利。当然,制度实施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俊伟 张晓月
为客观、精确地评价企业专利质量,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进一步运用评价对象间差异最大思想,构建企业专利质量组合赋权评价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6年苏州市吴中区知识密集型企业专利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且显示企业有效专利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发明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是企业专利质量评价中权重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
关键词:
企业专利 专利质量评价 组合赋权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玉琪 吴农
从2004年起,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按照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放大产业优势的基本思路,围绕茶叶、螃蟹、苗木等特色产业,采用重点扶持、滚动投入等方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利花 尹昌斌 钱小平
对稻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重视不足是稻田保护工作的最大缺陷,导致了稻田资源流失严重。本文以苏州市水稻田为例,运用造林成本法、瑞典碳税法、制氧工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苏州市域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总价值量为60785.18×105元,单位面积净价值量为73111.84元/hm2。其中,正面总价值量为68485.93×105元,环境效应负总价值量为7700.75×105元,前者为后者的8.89倍。从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部分的比例看,其实物生产价值远远低于其生态经济价值,表明了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稻田生态服务价值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确定稻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稻田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苏州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启超 郑华
对苏州吴中地区21家合作社331个农户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以后,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年收入、外出打工人数和入股土地数对社员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龄、性别和家庭人口数对社员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应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入股与分红机制,在土地入股的基础上适当引进资产、技术等入股形式;加大对农户教育培训的力度,改变其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新型组织的负面看法;积极解决社员的就业问题,增加社员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 刘彦随 龙花楼 王介勇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苏州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78-2006年,苏州市GDP呈指数增长,年均递增14.4%,第一产业比重由28.1%降为1.9%,第三产业比重由16.2%升为32.7%,农村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5.5%降为16.8%,城乡收入比由1.27扩大到2.0(但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农村城镇化进程。1989-2006年的17年间,苏州市城镇用地增加了4.7倍;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构成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四大主导驱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徐进亮 何蓓蓓 吴冠岑
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有助于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预警理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超载度模型及Matlab支持下的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州市1996~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分析。研究表明:①BP-ANN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②1996~2007年苏州市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的中警状态,其超载水平经历了"加重-稳定-缓解"的变化过程,虽然今后几年内人类支持能力将持续提高,系统超载水平将波动性下降,但资源和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从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资源管理及人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东跃
城市旅游在经济、文化、环境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一方面,旅游者成熟度不断提高,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要求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彰显本地旅游形象和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城市旅游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以苏州市为例介绍了城市旅游卖点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城市旅游 USP 营销 苏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优化 苏州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